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重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汪君清 《中国劳动》2001,(11):12-14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我国近些年来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递增,而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难以满足合法、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法>的实施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探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已成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劳动法制,尤其是制定<劳动争议处理法>的重要和急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若干基本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应当作出如下选择:第一,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构可以暂时分设,但规则必须统一;第二,在民商事程序法体系之外构建一套相对独立的劳动争议处理法体系;第三,立足国情,有选择地借鉴境外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经验,针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制度所暴露的突出问题进行立法设计;第四,以现行体制为起点,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开拓新资源,并追求现有资源与新资源的优化整合;第五,保持原有先裁后审顺序的同时,在裁审之间建立相当于法院一审与二审的效力约束关系,授权法院作出事实审、法律审、程序审的选择,并将特定类型的案件作为例外实行或裁或审。  相似文献   

5.
关于调整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建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勇 《中国劳动》2003,(1):37-38
自1987年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恢复以来,劳动争议处理“一裁两审”体制为解决劳动纠纷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模式。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中劳动争议的数量不断上升,争议产生原因和争议内容越来越复杂。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劳动争议处理部门亟待研究的课题。一、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弊端由于法律确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和法院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机构,因此“一裁两审”模式在组织机构和相互衔接上已经具有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而且经过10多年的实践摸索与完…  相似文献   

6.
一、澳大利亚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一)主要法律 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都有立法权.联邦有关劳动关系的第一部法律是1904年的<联邦调解与仲裁法>,1988年为<产业关系法>,1996年自由党执政后,将其改为<工作场所关系法>.<工作场所关系法>目的是新政府优先和重新构造澳大利亚的产业关系体制,促进劳资双方建立更直接的关系,减少第三方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开畅 《中国劳动》2004,18(3):22-25
我国实践逐渐形成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调一裁两审”体制。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体制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特别是仲裁和法院的关系(以下简称“裁审关系”)已经成为人们对现行体制批评的焦点。学界和实务部门在最近几年纷纷撰写文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成为相当普遍的一种社会关系。因此,公正、及时、正确的处理劳动争议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制度的缺陷,从立法、诉讼等角度提出改革我国劳动争议改革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的特点 伴随着劳动关系市场化进程的迅速加快,我国已经进入劳动争议"多发期".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分析,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的整体发展态势呈现三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之检讨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直接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体系之中,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一个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劳动争议数量大幅度上升,在争议起因、争议类型和争议内容及标的等方面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带来了新课题。本文就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制如何适应新形势变化谈一点看法。一、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制现状及弊端根据《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  相似文献   

12.
浅谈确立裁审分离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鹏 《中国劳动》2002,(11):14-17
  相似文献   

13.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实行两裁终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新 《中国劳动》2001,(12):26-28
<劳动法>第79条规定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为"一调一裁两审"制.采取一调一裁两审制处理劳动争议,既提高了企业自我解决矛盾的合法权益,又通过一裁两审,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既充分发挥劳动仲裁部门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关系运行规律的优势,又减轻法院审判工作的压力.为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的变化,使得以劳动力为主的经济市场不断地创新与优化,如对劳动关系建立、变更以及解除等相关制度的调整.但是,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促使劳动市场变革阶段存在相应的劳动争议问题,加之相关处理制度的不健全,致使关于劳动争议法律案件频繁出现.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现有材料看,国外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大体分为:调解、调停机构,仲裁机构,司法机构。一、劳动争议的调解、调停机构。在一些国家,如美国的联邦调解调停总署、菲律宾的国家调解斡旋委员会,都是把调解、调停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独立工作来开展,调解、调停的概念不加区别。而在另一些国家,如英国的咨询、调解和仲裁处,韩国的劳动关系委员会却是把调解、调停做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不同程序而加以区别的。调解,是由劳动争议处理机构选派调解员在争议当事人之间促其谈判和解,但通常不提建议。如果调解成功,调解员应准备一份调解书,由他和当事人一起签名。调停,有的国家又称斡旋,则是由劳动争议处理机构选派的调停员或调停委员会在争议的当事人之间进行斡旋,可以提出解决争议的具体建议。如建议被当事人接受,调停员或调停委员会成员应准备一份调停书,由他或他们与当事人共同签字。  相似文献   

16.
论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裁审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实行的是“仲裁前置,一裁两审”的制度,并将调解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辅助程序置于仲裁之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最大特点是试图将调解、仲裁、诉讼三者结合,并形成以仲裁为中心的互补关系。然而实行至今,这一程序却因为其体制繁杂、期限冗长的缺  相似文献   

17.
法律规定的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必须主张权利,如果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怠于行使或不行使权利,便丧失胜诉权。《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根据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已于1994年11月19日经省人民政府第三十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布施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就业结构也处于调整时期,劳动关系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当前,青岛市的劳动争议案件每年以45%的速度递增,且集体争议案件及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维护劳动关系双方权益的任务日益繁重.几年来,我们从强化劳动争议预防、协调工作入手,建立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新体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桂桢 《中国劳动》2003,(1):40-41
香港法律规定,雇员与雇主产生劳动争议,须先到劳工处劳资关系科申请,由劳资关系科先行调解,调解主任为双方举行调解会议,该部门会尝试在友善的气氛下提出解决方法,迅速就申请达成和解,劳资双方有权决定是否出席,调解无法律效力,由当事人自愿遵守.香港大部分的劳动争议通过调解得以解决,对劳动争议的快速处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01年64%的劳资纠纷及申索申请经调解解决,调解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有一套完善的检控程序,处罚力度非常大,对雇主可以判处高额罚款及监禁,有一定的震慑力.其次,与雇主和雇员的法律意识较强,调解员的素质较高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