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从我国法律行为制度的发展与特征可知,其融合了前苏联与日本民法的特征.我国法律行为制度从日本民法中融合了不采用物权行为分离原则与抽象原则;而将法律行为规定为合法行为,则是从前苏联吸取的.基于法理学视野,对我国法律行为制度进行分析,得出将行为结果作为标准,使其法律行为成为合法行为符合我国国情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涉外法律行为是引起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变动最常见、最重要的法律事实,在国际私法中居有重要地位。加强对其方式的准据法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是实务中的迫切需要。对国际社会常见的确定法律行为方式准据法的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中的不完善之处,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对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律行为概念为德国民法所创制,我国《民法通则》第54条直接继受该术语并界定了其内涵。但自《民法通则》颁行至2006年之前,我国法院却鲜有直接适用该条规定、以民事法律行为原理确定诉讼当事人关系属性并进而确定其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判决,个中原因在于我国学术界和司法机关对于民事法律行为的理论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这里,通过对我国法院一例情谊行为侵权案判决的分析、通过对法律关系共同体内涵与民法调整范围的讨论,我们认为,研究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必须区分情谊行为:一是由于这类行为涉及行为人本身,以及其在造成对相对人权利损害时,相对人是否得依法律规定获得赔偿,如果可以依法获得赔偿,则应当适用何种赔偿规则、赔偿范围应当如何适当确定等问题;二是有助于理论界与司法界加深对法律行为的认识,准确界定法律行为并合理划定法律对社会生活领域介入的边界。  相似文献   

4.
探讨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的法律性质、构成要件、法律效力,对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与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进行比较,厘清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与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中的暴利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德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首次在个人权利自由和社会利益之间达成了一种平衡,其法理学基础是耶林的目的法学思想,潘德克顿体系的设置和法律行为的非定义化规定为这种平衡提供了体系上的保证,这种平衡仍然为现代社会所需要,对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之法律行为制度的构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一些地区农民工"临时夫妻"现象愈演愈烈,并有不断蔓延的趋势,其中有些"临时夫妻"行为已经演变为重婚。尽管农民工重婚行为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客观原因,但也无法改变其违法的性质。我们应当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制止重婚违法行为、依法惩处重婚犯罪行为和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等多种手段来强化对农民工重婚行为的法律规制,以维护我国法律的权威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道德和法律是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调控力量,法律在解决矛盾冲突、协调利益关系的过程中日益彰显其强大的力量。与法律相比,道德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从人们的思想意识入手,规范人们的行为。二者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引导二者合理发展会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8.
法律依赖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人们对法律产生一种依赖,这种法律依赖由于缺乏理论和现实支撑,往往会造成法律愿望与其结果不符的尴尬,甚至带来不公正的司法后果,并最终与法律目标相背离。所以,怎样结合现实,冷静、客观、全面地对待法律,消除对法律的心理和行为依赖,成为实现司法公正,乃至社会公正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法上的乘人之危和显失公平制度与《德国民法典》中的暴利制度相类似却又不尽相同.我国的相关立法在逻辑上存在问题,在体系定位上也不甚恰当,从而导致法律规定的混乱和难以适用.通过比较研究,应当借鉴德国法上的暴利制度来对我国民法上的乘人之危和显失公平进行重新定位,构建我国民法中的暴利行为制度,以解决立法和司法实践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人们对法律产生一种依赖,这种法律依赖由于缺乏理论和现实支撑,往往会造成法律愿望与其结果不符的尴尬,甚至带来不公正的司法后果,并最终与法律目标相背离。所以,怎样结合现实,冷静、客观、全面地对待法律,消除对法律的心理和行为依赖,成为实现司法公正,乃至社会公正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发展内置于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大时代背景下,商品经济形态阶段则是这一时代的本质定位。是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商品经济时代的初步认知、实践的经历,造成了政府在经济职能发挥上的部分越位、错位、失位,而随着倒逼改革的深入展开、经济发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民族自信,健全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经济宏观调控、切实服务人民群众的需要,则助推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中国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得中国梦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林业经济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明显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现在正向着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和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的特点是 :以市场为导向 ,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合理配置资源 ,以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理论 ,密切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 ,走自己的发展道理 ,这是中国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基本原则。林业市场经济改革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紧紧抓住林业生产经营的自然、经济特点和林业资金在再生产过程中循环周转的运动轨迹 ,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才有可能全面完成改革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3.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就是要从理论与实践上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兼容问题 ,为了有利于 2 1世纪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必须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历史评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改革开放已近30年,现如今已进入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初步转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使我国经济总量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还不完善,政府的管理理念还未完全转型,占经济较大比例的国有成份依旧效益低、粗放经营、自主研发能力和动机差、商业腐败等等。这一系列问题还在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国有经济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根源上寻求办法,政府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我国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建立在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而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还称不上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只能称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因此被扭曲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由此而派生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和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发展以及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我国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结束,“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越来越强化。建立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基础上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已经兴起并且迅速成长壮大。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不仅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公共政策的执行主体、执行方式、执行监督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公民社会在影响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可以通过构建多中心公共政策执行网络实现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执行影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价格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用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价格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指出价格竞争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打破垄断促进企业提高效率的有力手段 ,也是形成合理价格的有效途径 ;是中国工业实现优胜劣汰 ,走上规模经济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 ,价格竞争也有导致市场主体追求短期效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资源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真谛,是合理的伦理—经济生态,相适 应的实质,是道德体系与市场体制的辩证互动。“相适应”的逻辑模型,是“‘最强的动力’+‘最 好的动力’”的合理“冲动力体系”。道德体系与经济体制的“相适应”,经历了传统经济—计划经 济—市场经济的矛盾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是“冲动力体系”的自我转换与辩证否定。在这个 矛盾运动中,家庭伦理与家庭伦理精神,始终构成“相适应”的源始性价值资源难题。新的道德 体系能否建立,中国经济能否超越“福山预言”,在相当程度上倚赖于能否合理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营销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为依据,根据市场经济与企业营销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阐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制定营销战略与策略,以追求市场效益最大化。强调采用超越常规、突出个性的思维方式,制定各项符合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营销战略与策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跨国零售在华市场业态选择相对稳定、业态指向相对集中、业态形式融合创新。纵观跨国零售业态战略的演变过程,其业态定位明确,业态扩张路径清晰、业态经营绩效显著,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市场交易秩序、零售业态结构以及消费模式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针对跨国零售在华市场业态定位特征及其影响,就政策层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