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目前的中国股市,希望借上市公司股利致富看来是不现实的,这其中的原因不仅由于中国股市多数上市公司市盈率高,一般为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所分股利可能还比不上银行利息;同时由于中国股市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往往不分或少分股利,而不会招致中小股东的集体诉讼。所以通过二级市场的股票买卖差价获取收益,就成为国内投资者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特殊背景,利用我国2010~2015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股利支付水平正相关;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股东都偏好低股利政策,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利分配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利分配的相关性不显著;第二、第三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能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而第二到第十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西方股利政策普遍认为,现金股利是控制代理成本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市场环境,存在非常严重的代理问题,导致现有的股利分配制度不仅无法充当控制代理成本的工具,而且使代理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对股东的收益贡献甚微,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非常严重,股利政策对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代理成本和交易成本都较高.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基本特征出发,以降低代理成本为目标,优化股利政策的措施:实行稳定股利政策,使派现成为上市公司的自发行为;降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之间的成本差异,鼓励上市公司使用债务融资工具,为最优股利政策的制定创造条件;增强投资者的权利意识教育,提高甄别股利政策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通过对股改前后影响现金股利发放因素变量的研究表明,在存在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公司会减少发放现金股利.虽然在股改之后第一大股东对于现金股利还有正向偏好,但是程度在逐渐减轻,一定程度上使大股东减少了通过股利对公司资产的侵蚀,流通股比例在股改前后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股改前后,中小股东始终对发放现金股利持不欢迎态度,股改并未能彻底缓解大股东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产权理论中的监督成本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很多情况下,高层管理者直接来自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在现金股利分配上存在的分歧。由于目前我国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方面的法律不健全以及中小股东对公司决策上自我权利保护的缺失,导致了中小股东对高层管理者(尤其是具有控股权和公司管理权的股东)在股利分配政策决策方面的监督成本十分高昂。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而且中小股东自己也要提高在公司中参与决策和积极性和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利政策常常被称为“股利之谜”,既是现代公司财务的难点之一,也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股利政策制定的合理与否,是关系上市公司和股东双方利益,以及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施现状的分析,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潇 《社会科学论坛》2005,(10):193-195
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及股利形式均频繁多变,股利支付时高时低,股利形式时而派现、时而送股、时而暂不分配,毫无规律可言.近年来,在证监会的监督和市场的引导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由不规范逐步走向规范,由不稳定走向稳定,由随意的行为走向具有一定理性的行为.但是,在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非规范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天府新论》2004,(Z2):185-186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随意性较强,很不规范,既与公司自身缺乏长期稳定的股利政策有关,也是公司法在此方面存在漏洞的结果.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回溯,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如何从法律的角度加以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股利分配问题,西方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相关的理论研究。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我国上市公司也大多处于成长期,对资金需求较多,很多公司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我国对股利分配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存在一些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成熟度,也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走上规范合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及股利形式均频繁多变,股利支付时高时低,股利形式时而派现、时而送股、时而暂不分配,毫无规律可言。近年来,在证监会的监督和市场的引导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由不规范逐步走向规范,由不稳定走向稳定,由随意的行为走向具有一定理性的行为。但是,在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  相似文献   

11.
股东持股模式的不同造成公司股权结构的差异,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利用2003-2010上市公司数据,本文从治理效率、市场价值和股利分配等角度对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当控股股东的所有权较低而控制权较高时,公司治理的效率下降,表现为公司业绩变差时不能及时更换不称职高管,并减弱了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敏感性。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由于与其他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严重,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公司的市场价值较低。最后,鉴于控股股东在公司的剩余收益较小,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公司倾向于发放更少的股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司治理评价体系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当前中国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市场表现不佳 ,经营业绩不好 ,影响了中国股市的有效运行 ,而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是提高上市公司运行质量的根本措施。为此 ,研究开发中国公司治理评价体系 ,开展公司治理评价 ,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准 ,就显得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13.
股利分配请求权作为股东最重要的权利之一,是股东享有的请求公司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向自己支付股利的权利,获取股利是股东投资的最重要目的,对股东的股利分配请求权进行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针对司法实务中经常出现的股利分配请求权纠纷,结合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以及相关的理论,对司法实践中如何处理股利分配纠纷、如何保护股东的股利分配请求权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对此类纠纷的处理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境外股东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持股状况及偏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波  杨竹清 《学术研究》2013,(4):76-84,159,16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股市一直在谋求将风险置于可控前提之下的对外开放,并逐步允许外资直接进入A股市场。迄今为止,境外投资者已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上市公司并程度不同地持有股份。本文以中国股票市场中的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从来源地和持股中国上市公司的市场分布、地域分布、行业分布、特征偏好等方面,分析介绍了境外股东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持股状况及偏好。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存在控股股东,所以股东冲突是主要表现在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相近持股比股东、以及新旧控股股东之间,而这些冲突的激化会对上市公司的运营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考察了上市公司股东冲突产生的条件、冲突的方式以及对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非规范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随意性较强 ,很不规范 ,既与公司自身缺乏长期稳定的股利政策有关 ,也是公司法在此方面存在漏洞的结果。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回溯 ,发展趋势的分析 ,提出如何从法律的角度加以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增配长期财务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股权分置条件下中国A股上市公司增配的长期财务绩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认为股权分置会导致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一致,导致增配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和内部经理人员对流通股股东的"掠夺",从而使得增配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而且在增发中表现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股利政策作为企业的核心财务问题之一,一直受到多方关注.因为股利的发放既关系到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又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因此,如何制定股利政策,使股利的发放与公司的未来持续发展相适应,并使公司股票价格稳中有升,便成了公司管理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资产剥离作为重要的资产重组方式,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是民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的重视是否会优于由于资产剥离带来的企业价值的提升,目前还没有文献对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对资产剥离的影响进行专门研究.以国泰安数据库2012~2014进行资产剥离的258个民营公司为样本,利用倾向性分数配对法(PSM),为进行资产剥离的上市公司配对了258个样本,来探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其他股东持股对资产剥离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与公司进行资产剥离活动呈负相关关系,第二、三大股东持股对资产剥离的影响也是显著为负.研究结论丰富了国内资产剥离的研究,为完善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司破产重整是防止公司破产最为积极、有效的法律制度,也是中国《破产法》中的一项重要创新制度,上市公司重整是《破产法》实施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重点问题。重整中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对债务人股东权益的处理至关重要。但是,中国现行法律对上市公司重整中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的规定尚不完善。结合中国上市公司重整的实践,上市公司重整中股东权益的保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完善股东重整申请权的法律规定、赋予股东重整计划草案制定权、建立出资人分组表决机制、组建股东委员会并设立证券监管部门听证制度、设立同股同权的股权转移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