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再保险是在直接保险业务发展到一定时期后产生的,通过再保险机制,能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保证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扩大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再保险法律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对于确保再保险发挥作用和再保险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的再保险法规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再保险业发展对再保险法律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再保险法律制度的设想,主要有:从立法上完善再保险组织架构;改善再保险市场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业对再保险业的促进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加入WTO对民族保险业的影响 ,业内人士更多地是强调其不利的一面。笔者认为 ,中国加入WTO为民族保险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提高综合实力的良机。按照WTO的有关规定开放保险市场是中国民族保险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保险业 2 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也为保险市场的开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 ,中资保险公司通过与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和交流 ,将会促进民族保险业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险业市场集中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保险业市场集中度过高,属于极高寡占型竞争态势,这种竞争格局不利于中国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我国保险业市场集中度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历史沿革、必要资本量壁垒和政策性壁垒。为改变这一现状, 应加强对国有大型保险公司的重组,鼓励和扶持中小保险企业的发展,并进一步降低保险公司的进入壁垒,使保险市场有更多的保险公司参与竞争,从而达到优化市场结构、提高我国保险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及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外资保险机构竞争的加剧,我国保险业迫切需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发行上市是我国保险业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双重需要。但目前条件尚未成熟,还需保险公司、保监会、证监会等各方共同努力,尽早推出我国股市的“保险板块”。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端于美国次贷问题的世界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全球的经济发展。我国的保险业作为开放力度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之中难以独善其身,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金融危机使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使我国的保险公司以及保险监管机构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应对金融危机,必须防范和化解保险风险,努力维护保险市场稳定;转变保险公司经营理念,积极推动保险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支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重点领域改革,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中国保险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但从中国保险市场对外资开放试点几年的情况来看,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营业对中国保险造成了一定冲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客观地说,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参与了市场的培育,并从多个方面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因此,加入WTO将给中国保险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加入WTO后,允许外国财产保险公司和灾害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五年内允许外国保险公司参与人寿保险、退休保险。外国保险公司的进入,将使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外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优良的服务,将对我国保险业产生重大冲击。我国保险业必须积极应对,迎接挑战。在人才培养、服务质量和投资效益等方面,争取在短期内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 ,开放中国保险市场是必然趋势。外来保险公司的进入 ,会对正处于发展中的重庆保险业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文章根据重庆保险业的现状和保险业发展的趋势 ,提出了重庆保险业入世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给保险业带来了冲击,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契机,提升了保险公司的公众形象,增加了保费收入,也带动了相关险种的发展。本文借助对SARS保险产品的供需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分析,阐述了SARS对保险业产生的有限影响。保险业在非常时期后应向理性回归,关键在于构建保险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费率制定、条款完善和保险监管等方面实现保险公司经营的理性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包含偿付能力指标的保险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是保险监管的核心内容。保险业的绩效评价应该包含偿付能力指标。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偿付能力指标的保险业绩效评价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保险业经营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我国保险业经营绩效呈现恶化的局面。这意味着我国保险业在高速扩张的同时,并未取得效益的同步跟进,效率和速度失衡。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保险公司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保险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市场增长趋缓,竞争加剧。因此,保险公司只有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立足;而竞争的胜败主要在于各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强弱。运用DEA方法来评价我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不仅能客观、合理地给出各保险公司的相对效率,还可以提供把非DEA有效的保险公司发展为DEA有效的保险公司的改进方案,为提高竞争力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增长,资金投资渠道过于狭窄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保险公司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加强其参与资本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整理,系统分析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选择及风险防范措施,为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2003,(6)
在我国,保险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取得较快发展,以年均26.65%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底,全国各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总收入1430.3亿元,人均保费收入已达110.58元。由此来看,中国的保险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是,无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水平相比,还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内在需求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的起步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点缺陷:一是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不分,对一些风险性较大的业务,过多地让商业保险公司承担;二是赔付率低,保险费用却很高;三是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发展相互保险公司不仅有利于缓解日益增加的保障压力,促进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增加有效供给,还有利于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我国引进相互保险公司法律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税收、监管等多个方面,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修改《保险法》的相关内容,赋予相互保险公司法人身份,为其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保险公司的资本经营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但国外保险业从事资本经营却有着上百年历史,尤其是近十年来,国外保险公司资本经营呈现一些新特点。这些对于我国保险公司的资本经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针对我国保险公司目前的经营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探讨我国保险企业开展资本经营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保险公司和养老服务业的合作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我国不断积累的人口老龄化风险,现阶段保险公司投资建立或者收购养老服务机构应当是保险公司和养老服务机构合作与发展的有效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收益和风险并存,保险公司必须依靠政府扶持和自身的资源、能力,规避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发展障碍和经营风险,延伸保险服务突破保险业发展的瓶颈,更好地促进保险产业和养老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从1959年中断保险业一直到1980年恢复保险业中间有二十年没有商业保险。从1980年恢复到现在二十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1980-1985 年叫做恢复发展阶段。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是产险,中国的保险市场也只有一家,就是PICC(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6—1991 年,叫平稳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就是1986年成立了新疆建设兵团保险公司,这个事件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打破了人保独家垄断的局面,出现了多家保险公司经营的局面。1988年成立平安保险公司,1991年成立太平洋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8.
保险投资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的闲置资金,因此,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保险投资制度已成为客观要求。借鉴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保险投资经验,我国应完善保险法制,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努力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完善资本市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立专业化保险资金运用体系,提高保险公司经营水平;完善风险监督机制,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入世后随着保险业的开放,保险公司面临着来自外国保险公司的全面竞争,而人才是竞争的根本.从战略高度重视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构建有效的激励体系和灵活的用人机制,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实现人力资源增值,成为我国保险公司创造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是不可避免。但是 ,长期以来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水平较低 ,无论是企业规模、经济实力、赢利水平 ,还是经营的产品种类 ,都无法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比。因此 ,我们必须加快对保险业的改革步伐 ,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