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虎子 《当代老年》2008,(10):12-12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你一定听过,但你不一定能认同。 我家爷爷超级唠叨,他愈老愈爱说话,说的都是些琐碎而重复的事。大家只知道婆婆妈妈爱说话,曾几何时,唠叨叙事不再是女人的专利。爷爷在发现我们对他的话无动于衷后,他去挂了心理科,随着每周和医生、病友的见面,他好像找到了出口。  相似文献   

2.
文阿姨一脸愁容,对着医生倒苦水。原来,文阿姨退休以前是单位的一把手,家里的顶梁柱,里里外外都处理得妥妥帖帖,可如今面对自己的八旬唠叨老妈,却束手无策,有时简直无奈到了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中秋节,68岁的上海老人张爱珍给儿子提了个特别的要求:中秋节不用送月饼了,买只鹩哥回来就行,省得儿女们走后没人说话。  相似文献   

4.
刘旭辉 《老年世界》2009,(14):19-19
儿子上幼儿园了,一直在北京帮忙带孩子的婆婆提出要回山东老家。我和爱人都不太赞成。俗语说得好:“家有老,是个宝。”虽然孩子暂时不用天天照顾了,但有个老人在家里,不论啥时回来,都有现成的热菜热饭端上桌。有时双休日我和爱人想出去逛逛街、串串门,还能放心地把孩子留在家里由婆婆照顾。我和爱人的经济收入都不错,  相似文献   

5.
钱先生:76岁的赵奶奶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平时聊天时,我经常听到赵奶奶的儿子、儿媳抱怨:老太太整天唠叨,没完没了的,烦死人了!请问,对待爱唠叨的老年人,晚辈该如此应对或者排解呢?  相似文献   

6.
国利 《老人世界》2008,(6):36-37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生活中经常看到上了岁数的老人爱唠叨。 人老了,一方面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个别老人遇事认真,爱弄个水落石出,而且坚持自己的见解,就是“撞到南墙上也不回头”。  相似文献   

7.
昨天回家,母亲给我讲了一件事,说小区里有一位老太太,散步的时候,发现鞋子的前尖有些开线,于是一旁的老姐妹硬拽着她去鞋摊修鞋。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位朋友跟我念叨着她婆婆的一些奇葩事儿。她是这样说的:婆婆是一位单身妈妈,婚后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她爱干净爱整洁,在我上班的时候,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但也有一些问题,让我很困惑。一次我和婆婆外出,路边有摆摊卖锅的,她动了心,觉得家里的锅不好用了,该换新的了。可家里已经有十几口锅了,电饭煲、高压锅、平底锅……应有尽有。我说不用买,家中都有,而此刻小贩说买的话再送一个铲子,她渴望买下的表情我又不好再拒绝,只好又添了一口锅。  相似文献   

9.
唠叨的父爱     
卫宣利 《当代老年》2010,(10):35-35
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小家。父亲很不习惯,他每天都要给我打好几个电话:你知道排骨怎么炖吗?豆角一定要炒熟了才能吃,不然会中毒;厨房的煤气关好了吗……  相似文献   

10.
老人的美丽     
姜晓云 《老年世界》2006,(21):31-31
爷爷70岁了,尽管满头白发,银须飘飘,却是目光炯炯、精神矍铄。一位记者采访爷爷时,爷爷以他的博学多才和幽默机智,对答如流。记者佩服得不得了,情不自禁地夸爷爷是“迷人的老翁”。  相似文献   

11.
孔昭凤 《老年世界》2010,(20):14-14
“当老人老成孩子”。起初听丈夫说这句话时,感觉特别拗口,也不甚理解。后来,从丈夫与婆婆身上,我才悟透了这句话的含义。 还是在前年年初,小姑子就不时打来电话,投诉婆婆的种种“失常”行为:动辄就虚报病情,以骗儿女常回家看她。有一次,婆婆对小姑子说:“我活不了几天了,如果四儿一家三口再不回来,就见不到我最后一面了。”  相似文献   

12.
刚在《一周立波秀》看了敬老院老人“被洗澡”的故事:一到年底,哗——“雷锋叔叔”就都跑到敬老院去,去帮老爷爷洗澡。洗完澡以后,“雷锋叔叔”走了,老爷爷刚刚穿了衣服出来,又有一批“雷锋叔叔”来了,又要帮老爷爷洗澡。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空巢”老人不少,这些老人,一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在空荡荡的家中,很容易发生危险。而如果有佶息保姆”,可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求救信号,得到及时援助。  相似文献   

15.
萍聚 《老人世界》2011,(10):16-18
重庆市垫江县有个远近闻名的“爷爷维权团”,团里18位老人,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也有60多岁。这些老人个个精神抖擞,常年奔波在维权第一线。他们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却精通维权法规,多次完成独立调查,10年来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而“爷爷维权团”的“领头羊”,今年82岁的皮志贤更是冲在维权最前面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6.
凌方 《老人天地》2013,(10):32-33
七旬翁乐做“马路歌手”在北京西单地下通道,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位白发老者,他轻拨吉他,面带微笑,投人地演唱着一首首属于他那个时代的中外歌曲。在老人的身旁,立着一块醒目的白色纸板,上面写道:“一亿人爱音乐,我只是其中一个!不为钱,不为利,为快乐而歌唱!”  相似文献   

17.
爱美丽 《女性天地》2006,(10):36-38
男人最讨厌女人唠叨,他们死活想不明白,女人怎么总是无休止地唠叨,翻来覆去地说同一件事情,而且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女人从来不觉得自己唠叨,她们觉得自己只是说了自己该说的话想说的话,之所以来来回回地说,是因为男人们从来没有听进去她们到底说了什么。于是,男人和女人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子鱼 《女性天地》2014,(12):33-33
在银行工作,我碰到的很大一个群体就是老人—让人头疼的客户。有时候,你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听懂他们到底要办什么;还有很多东西,无论你怎么解释他们都听不懂;他们总是忘记密码,行动缓慢;无论是签字还是数钱,对他们来说,都有困难。有一天,我又碰到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打扮得很整齐,看上去有八九十岁了。他办理业务的情况一如既往的糟糕,我花了大概三分钟也没有搞懂他要办什么,排队办业务的人又很多,我开始急了,抬高了音量。  相似文献   

19.
孙修峰 《老年人》2013,(11):10-12
公公离世,哭瞎双眼的婆婆又患癌症。雪上加霜的是,在外地做生意的老公突遭车祸身亡……一连串的致命打击,令赵倩一时间痛不欲生。但为了婆婆,她隐瞒了丈夫去世的消息。儿子多日未归,电话也不打一个,婆婆终日唉声叹气、茶饭不思。正当赵倩心急如焚时,偶然发现一位快递派送员的声音与丈夫的声音惊人地相似,于是,一个瞒天过海的念头开始在她脑海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71岁,应该是一个儿孙绕膝,子女孝敬,享受天伦之乐,安享晚年的年龄。可是在榆中县北山上花岔乡百禄村张尾社,却仍然还有这样一位老人每天起早贪黑伺候着已经93岁高龄的婆婆,这位老人就是魏凤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