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对西方管理学中人性假设误区的文化哲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哲学将人性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我创造的文化本性。它具有系统整体性、动态开放性和实践超越性。由此评价西方管理学的人性假设,可看到其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上具有片面性、孤立性、静态性、实体性、超验性和抽象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应整合人性理论,为当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本性及其与法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青山 《社会科学》2004,(10):79-85
自利是人的本性 ,无所谓善恶。自利本性对人类社会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任何法律制度的设计都应当以承认人的自利本性为前提 ,法律制度的设计应当建立在对人的自利性和利他性的正确评估之上。如何保护和促进自利本能和意识的积极作用 ,防止和遏制其消极作用 ,就成了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的重要任务 ,也是衡量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是否合理的人性标准  相似文献   

3.
农迎春 《河北学刊》2006,26(4):131-133
蘩漪是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具有鲜明特色和复杂蕴涵的叛逆女性形象。物质生活的富有、精神生活的贫困导致她成为肌理病(忧郁)和心理病(偏执)的共生体,其症状最终表现为疯狂的欲望和“雷雨”的性格,其复杂蕴涵则在于人性建构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以及个体生命力的创造性与破坏性力量相兼相制而显现的深刻人性深度。  相似文献   

4.
人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认清人性的本质是组织管理的前提条件。既有的人性假设都是在横断面上探讨人性,存在着"盲人摸象"般的片面性。转换一个角度,从人类演化进程的纵剖面视角,可以揭示沉淀在人类基因上的不同属性,进而提出"层次人"假设:人性是一个综合体——在漫长的蛮荒时代,生活资料匮乏,在生存需要的驱动下派生了自利性;人类进入商品社会以后,交换需要派生了利他性;进入文明时代后,人们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于是派生了第三种属性——道德性。自利是人性的主要成分,道德是人性中最稀缺的属性,利他性介于两者之间。通过在大学生、一线工人和火车站流动人口中的经济学实验,较好地验证了"层次人"假设。  相似文献   

5.
人性假设是一种理论研究的方法,也是研究人的方法论,并为人的研究提供基点和参照系.“经济人”、“社会人”、“道德人”、“生态人”等人性假设是人性研究与人性实践在相关领域的人性概括和具体应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实践存在性决定了人性处于动态生成中,人性假设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人性假设理论为人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前提,为人性涵化提供了实践指导,同时,也为人性发展提供了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6.
人性的围城     
宣杰 《云梦学刊》2002,23(2):64-66
《围城》真正目的不是在批判社会,而是要挖掘根植于人性深处的两面性,我们把这种两面性叫做人性的“围城”。我们从方鸿渐的婚恋、学业、事业和生活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冲突中,可以把握小说的主旨。  相似文献   

7.
在新全球化语境中引领文明对话和思想撞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平 《江海学刊》2004,(1):32-35
新全球化与文明对话 ,构成马克思主义当代语境。破除学科壁垒、积极应对新全球化时代文明冲突与思想对话 ,不断激活和张扬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精华、文明活的灵魂的本真性 ,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对话本质上是基于新全球化时代交往实践之上、在“时代精神”与“时代精神精华”之间展开的、以新全球问题为核心的思想撞击和融合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作为其主体的“经济人”既有主观上个人性、自利性的伦理秉性 ,在客观上又有利他性、社会性的理性精神 ,正是这种“利己性”与“利他性”的统一 ,才使得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经济人”的理性精神 ,必须有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及新闻舆论监督制度等一系列市场经济制度来保障。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的创建与现代人性的失落与复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民族经历了二次人性解放的喜悦 ,与此同时还感受到了两次人性失落的悲凉。总结反思二次人性的失落 ,不难发现 :无论是从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理解 ,还是在实践中感受到的我们民族的人性发展 ,都存在着严重的偏颇与残缺。透过两次人性失落带给人们的困惑 ,深掘其因由 ,它们表现为 :在长期封建主义桎梏下造成的我们性格的缺陷、思维定式的弊端和社会环境的缺憾。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造 ,应该总结两次人性失落的因由 ,建立完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现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现代化 ,走出我们民族的人性复归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都旨在观照人性奥秘与提升世道人心,当代文史哲应当“分科不分家”.文史哲的会通,就要使文学对人情世事体验的情感表达与心灵意会、史学对生活变迁洞察的实践理性与历史智慧、哲学对宇宙人生感悟的本体追问与终极关怀等独特生命领会得以沟通和共享.文史哲会通的视界融合,在于探寻领会人文世界的逻辑和方法,促进人们对人文思想史的重新理解.对中国哲学史的当代书写来说,要自觉把握中国人文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特质,体现中国哲学注重人性悟觉的生命智慧,恢复中国哲学的自性与自信,以人文情怀与世界眼光重振中国哲学思维的独特优势,并以包容性价值观重建文史哲会通的开放性人文科学,塑造和引领全球化时代新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文艺表现人性是文艺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作为对过去政治道德理性过于压抑人性的一种历史性反拨,当代文艺实践及其理论批评显然大大强化了人性表现的主题。但在这种"物极必反"的历史矫正运动中,则又出现了某些新的偏向,走向了对人性的另一种片面性理解,因而值得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对其中某些比较流行的人性观念,如人性即性、人性即欲、人性即情、人性即乐等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较深入的辨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孙兰英 《中州学刊》2002,46(4):119-122
全球化是当代社会的典型特征 ,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全球化”理论的源头 ,更重要的是其历史性、社会性、交往性三重意蕴所揭示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对我们今天研究全球化问题 ,开辟了一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相结合的新路径 ,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全球化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挑战和应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新全球化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深层次上构成挑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在新地平线上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展示自己当代性,因而必然导致创新、与时俱进。本文基于“时代反思”的基本路径,考察了新全球化时代的特征及问题谱系,认为理论创新的主题、视界与范式应以“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宗旨,从而成为“充分适应”这一时代的哲学。  相似文献   

14.
论中西人性预设与社会治理模式中激励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 《学术论坛》2004,4(4):49-52
中西不同的人性论设定,导致了不同的治政方略和制度路径。性善论者强调通过统治者自身正向的道德激励,来实现对人民的管理,但其人性预设在本质上是与"法治"相对立的。性恶论者强调通过法律的负向激励,实现对权力的规范与制约,但却阻碍了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只有在正视人性经济自利性的同时,看到人性的道德自律性,才能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模式中激励制度的建构作出科学的设计,使之成为现代公共行政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周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启蒙时代。周代的启蒙,突出表现为以“人的觉醒”取代了殷商的“神本”蒙昧。周代“人的觉醒”的思想启蒙是从对“人”的本性、作用、地位的自我意识开始的。它涉及人的生死论、平等人性论、人性内涵论、人性价值论、人性作用论、人的地位论。周人普遍认为,“人”为“精气”所生,是有“智虑”的生物。人性相同且平等。人性包括情欲与理性二重性。人的情欲本性是恶的,人的天赋理性是善的。情欲虽恶,但作用也大,是人的活动的原动力,只要合理引导,就能产生利国利民的积极力量。理性向善,使人成为道德的生物、劳动的生物、社会的生物、万物的主宰。因此,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周代关于“人性”的思考系统深刻,体现了人对自我的全面觉醒,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文化管理中人的主体性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管理是当代企业管理中最为基础的实践活动, 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通过对管理理念的人性假设进行哲学反思, 使人走出传统管理中的“悖论性存在”状态, 对人的历史性、丰富性、发展性作现代诠释, 以凸现文化管理中的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从人性论的角度分析法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商鞅建构其法律制度的一个基本思路,这也对我国古代法律制度“重罚”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客观的意义讲,商鞅的人性自利说符合法律发展的本身需要,具有不可忽略的历史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性概念辩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是人生而固有的普遍属性 :它既包括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人之特性 ,又包括人与其他动物共同的人之动物性。人性是“体”与“用”的统一体 :人性的“体” ,亦即人性的质之有无 ,完全是生而固有、一成不变的 ,是必然的、普遍的、不能自由选择的 ,因而是不可言道德善恶的 ;人性的“用” ,亦即人性的量之多少 ,在一定的限度内 ,是后天习得、不断变化的 ,是特殊的、偶然的、可以自由选择的 ,因而才是可以言道德善恶的。人性依其能否言道德善恶的性质 ,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能言道德善恶的 ,如知情意、眼鼻耳等等 ,是心理学等科学的研究对象 ,是心理学等科学的人性概念。另一类是可以言道德善恶的 ,亦即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本性 ,如同情心和妒嫉心等等 ,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伦理学的人性概念 :作为伦理学对象的人性就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  相似文献   

19.
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对资本的哲学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的冲突突出表现为自然与社会的冲突、手段与目的的冲突、理性与情感的冲突、科学与价值的冲突、做事与做人的冲突,但归根结底,主要表现为资本与劳动即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冲突。透过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这一视角审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人的价值诉求则会发现,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是相反相成的。当代中国要科学发展、当代中国社会要和谐发展、当代中国人要全面发展,必须扬弃资本逻辑,重视生活逻辑。  相似文献   

20.
作为道德生活主体的个体,其所特有的一系列规定性即人性是道德主体进行道德选择所依据的内在准绳。人性是自然性与社会历史性的辩证统一。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误解,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人的社会性,忽视人的自然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道德观是一味地强调利他,否定利己。我们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利己价值观存在的必然性,利己心是人求生存的一种本能需求,本身无所谓道德还是不道德,它正确与否的关键在于当个体利己时,如何处理“己”与“他”的关系。善的利己观有两个境界,一是具有广泛性的一般境界—利己不损他;二是具有先进性的较高境界—互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