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客家精英发动了一场以抢救与复兴客家语言文化为主要诉求,且意欲藉此激发客家族群意识觉醒、争取客家政治与经济权益的社会运动.台湾客家运动兴起的原因错综复杂,它是在台湾社会的转型、客家族群危机意识的反弹、闽客情结的促动和客家社团的推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其最基本的、首要的功能就是筹集资金。股票筹资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筹资渠道之一。本文针对福建上市公司股票筹资能力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揭示出影响福建上市公司股票筹资能力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福建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对绍兴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6家公司的股票流动性和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即进行了横截面的和时间序列的检验,发现这6家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和流动性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绍兴市上市公司的股票没有出现所谓的"流动性溢价现象".  相似文献   

4.
航空工业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产品生产跨及军民品两列,运行机制凸显计划与市场的互动。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对地处江西省内的洪都航空股份公司的股票发行、上市以及上市后的资本运营,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评价,并在深受启发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台湾政党政治与西方政党政治意识形态的左右之争有很大差异,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台湾社会关于族群和国家的认同分歧。"解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族群与国家议题的操弄一直是台湾政党为实现自身政党利益最大化而扩大台湾社会分歧的思想工具。但近几年来,基于"台湾意识"民意基础的现实以及台湾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台湾政党竞争开始向"去族群化"和"维持现状"的共识趋势发展。政党竞争基于社会分歧,现今台湾社会的族群和国家认同意识还是主导台湾政党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处于次要位置的经济因素对其政党认同的影响比重有所增加,所以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在台湾政党竞争中的重要性会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6.
以电影《赛德克-巴莱》的两个版本为基础,还原"真实"的雾社历史事件,雾社事件中台湾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暴政是表,捍卫本土文化信仰是本。台湾少数族群有14个,包括9个较大族群,主要是从祖国大陆自北而南迁到岛上的古越族后裔,原本是一家人。日本殖民台湾50年并没有使台湾原住民产生文化认同,台湾原住民的出草书写了另外一种类型的"抗日"历史,是"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在文明与野蛮、殖民与反殖民的对垒中,文明固然可贵,但"野蛮的骄傲"也同样让人尊敬。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探讨台湾客家人"隐而不显"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并透过这一"隐性"特质来阐述台湾客家人所兴起的危机意识及其族群在这一危机中的反应,同时就客家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刻反思,目的是增进我们对台湾客家族群现状的了解,更好地把握和认识客家运动发展的脉络与趋势.  相似文献   

8.
九族文化村——台湾高山族文化的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闻名的文化观光景点——“九族文化村”。它坐落在台湾中部南投县,一个被青山环抱的翠谷之中,与著名的日月潭相毗邻。“九族文化村”建于1986年,占地约60公顷,四面满是挺拔高耸的杉树。 “九族文化村”里的主要建筑是按照高山族九个主要族群的不同特点而分别建造的九个村落。每个村落都依照各族群早期的生活环境和居住式样而建。在这些村落中完整地保留了台湾高山族的山地文化,展示了高山族九个族群各自的早期生  相似文献   

9.
当代台湾,作为岛内第二大族群的客家人,其政治精英在代表蓝、绿两大政治阵营的国民党和民进党中的呈现形态及政治命运多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这是台湾特殊政治生态中一种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与岛内省籍、族群、统独等矛盾及两大政党的政治理念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赴韩朝鲜族劳工群体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跨国族群认同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发现, 赴韩国务工的朝鲜族的认同呈现国家认同在加强、民族认同在清晰、跨国族群文化认同在增强的特点.影响国家认同加强的主要因素是制度性适应的困难和中国的快速发展,影响民族认同的主要因素是业已形成的群体差异和社会适应的困难,影响跨国族群认同的主要因素是韩国文化辐射力的增强.研究表明,如何应对跨国族群文化认同将会成为跨国民族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蚂蚁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发展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蚂蚁算法是一种新的随机优化算法,它利用人工蚂蚁在其途经路上释放信息素寻优,体现了正反馈、分布式、多agent协同性和并行性等特点。文章详述了蚂蚁算法原理、蚂蚁算法的原型——TSP问题的蚂蚁算法以及蚂蚁算法在应用和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明确指出了其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认同是台湾族群形成的基础,各个族群原文化的差异性是其基本标识和向度,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光复后,岛内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70年代后台湾开始的民主运动,进一步得到发展,最终伴随着族群意识的不断强化而形成。它是台湾社会政治多元化过程的产物,反映了台湾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湘西南苗族村落村民族群认同得到持续以及强化的原因,将族群认同的建构和动态的社会结构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群体社会文化变迁的整体认识.本研究的案例是对建构论的进—步补充与说明.  相似文献   

14.
透过对于特定时代和学术背景的理解,本文以民国时期川西北理番四土、五屯为例,描述和解读了该地区的社会文化研究与实践,阐述了当地各族群渐渐纳入现代国家视野的情形.本研究认为,在族群区域研究的视角中,应重点关注清季以降、民国时期的民族调查研究与实践,此研究路径既可弥补族群实体论和族群建构论阐释力的缺陷,又可更加清楚地展示中国族群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国家观念和族群关系在“鸦片战争”后经历了一个急剧变化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 ,我国学者对于如何系统地理解和分析几千年来中国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发展史也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出版于上世纪 30年代的三部《中国民族史》可以说是那个时期中国学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其中王桐龄的《中国民族史》试图以族际交往和族际融合为主线来贯穿中华民族整个族群关系演变历史 ,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具有特殊的意义。上世纪 6 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发展起来的族群社会学 ,其主要研究视角即是以族群关系为核心。族群社会学在中国也正处于发展之中 ,在研究分析中国族群关系发展史时 ,这三部民族关系史是重要的参考文献。文章以王桐龄书为主线 ,比较分析了这三本民族关系史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台湾社会的族群分裂现象一般被看作是一个社会问题或政治问题,而非人口问题,并很难被纳入人口学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族群分裂现象的人口学解读发现,这主要是由于人口学中的人口质量范畴具有较大局限性导致的。借助对族群分裂现象的分析,可以认为传统人口质量范畴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由个体人的属性推断人口的属性;对人口质量的绝对化和简单化;过于强调人口质量的经济意义,而忽视人口质量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是对人口质量的静态描述而缺乏动态把握。  相似文献   

17.
对双目标旅行商问题设计了基于Pareto概念的多目标蚂蚁算法.借助于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在整个解空间内快速搜索多目标组合的Pareto有效解,并利用多目标蚂蚁算法维持解集多样性的特点,使搜索到的Pareto解在前沿均匀分布.经大量算例求解验证了其有效性,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8.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台湾也是一个移民社会.在早期移民中,客家人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族群,不仅对台湾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台湾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清代台湾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播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这种影响的重要性,并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9.
贺州是典型的多族群、多语言地区,被知情的学者称为"岭南族群博物馆".贺州的族群认同呈多样化态势,其中语言认同最为凸显.通过贺州不同族群成员语言掌握情况的计量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贺州各族群语言的自我认同度及相互认同度均相对较高,是贺州各族群族群意识及族群向心力强、族群边界相对明晰及族群关系良好的具体体现;贺州不同族群在对他族群语言的认同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贺州各族群及族群语言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强势弱势之别.  相似文献   

20.
传承与建构是文化演进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文化变迁的历程中,玛丽玛萨人通过玛丽玛萨节日文化的仪式性展演,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当下的建构,呈现“我者”的族群文化内涵与外延;通过向“他者”地方性知识的表达与诠释,实现并强化其本位文化身份和族群标识.其多元文化要素形成具有本族群特色的多元共生文化复合体,标识并演绎其族群文化存在,是“一体多元”与“多元一体”格局在族群文化演进层面的生动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