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瓶梅》全书每回的首尾都有诗词,有些中间也有.这些诗词,意不晦,语不琢.从中可以看到唐诗宋词的风韵,也可以看到作者对民歌和古典诗歌方面极深的修养.一《金瓶梅》的作者在群众口语的基础上,经过  相似文献   

2.
《语言随笔精品》漫评曹德和何伟棠教授根据王希杰先生发表在《语文月刊》上的120多篇文章选编的《语言随笔精品》(以下简称《精品》,不久前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希杰先生以随笔形式写作分析语言的文章,是打1977年发表《阶级对立的社会 一视同仁的语言》(见...  相似文献   

3.
《七月》是抗战时期在国统区创办的主要进步文学期刊之一。它的编者是胡风。主要撰稿者有东平、曹白、田间、艾青、凡海、鲁藜、柏山、肖红、肖军、丁玲、贾植芳、绀弩、荻帆、宋之的等。它于  相似文献   

4.
清初彭城张竹坡,他对我国小说理论的贡献并不亚于金圣叹、毛宗岗和脂砚斋。为什么张竹坡鲜为人知呢?原因有三:1.张竹坡的评点附着在《金瓶梅词话》上面,而《金瓶梅词话》上不健康的描写较多,不便于在读者中广为流传;2.张坡竹的批评文字,分载在康熙乙亥年间的《第一奇书·金瓶悔》和乾隆丁卯年间的《四大奇书第四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有影响的作品。它问世以来,不仅在国内被不断传抄、翻刻、评点,形成了“第一奇书本”和“词话本”两个系统,而且被翻译成英、法、俄、日、匈、越、蒙、拉丁、瑞典、芬兰等文字,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它不仅为后来的许多小说所取法,被改编成戏曲、弹词、俗曲广为传唱,而且出现了多种续书。诸如《玉娇李》、《续金瓶梅》、《隔帘花影》、《金屋梦》等等。  相似文献   

6.
这两部书,有两个共同致命之处:一遵从根本没有的“诗无达诂”的谬说。依马列主义原则,事物是可知的,信“诗无达诂”,就是说诗不可知了!二坚持“凡是”,“凡是”就是教条,教条当然也就是违反马列主义原则了!  相似文献   

7.
近年的《金瓶梅》研究,开始活跃并取得一定进展,据统计国内发表的有关论文百余篇,专著和论文集近十部。其中蔡国梁著《金瓶梅考证与研究》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在同类著述中,显示了鲜明的特色和开拓精神。 这部专著的重点,不是一般考证感兴趣的作者问题,而是较系统地探究作品本身的底蕴和客观价值。通观全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较全面地论述《金瓶梅》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生长于屈原投江之乡汨罗的任国瑞,自幼酷爱古文,崇拜三闾大夫,蒙童即吟诗,22岁开始研习旧体诗词,迄今30年。在国学遭贬、格律诗退隐的年月,他逆潮流而动,恪守爱好,笔耕不辍,终于伏案功深,有旧体诗词集《罗江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墨韵·任国瑞诗联集》(名家出版社,2012年版)、《思危斋诗联小集》、《行野——任国瑞诗联初集》等行世,近2000首作品流布于14个国家与地区。  相似文献   

9.
1 新疆,早以“丝绸之路”的腹心地段著名于世,它曾是中原文化、波斯文化、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交关荟萃之地;新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十三个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于此。每个民族,都有他诞生、发展的历史,而在其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语言特点,必然使他们拥有本民族自己创造和传承的、区别于他民族的文化艺术。“没有文学艺术,一个民族,乃至于全人类是难以生存和继续的。”文学艺术即是该民族存在的一个明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认为《金瓶梅》“崇尚现世享乐”的论断,进行了批驳;认为晚明进步思潮对《金瓶梅》创作的影响,不只是肯定正当的人欲,还在于对封建没落阶级的滥肆纵欲、荒淫享乐予以无情地揭露;指出这种论断的实质,是跟当前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相呼应的  相似文献   

11.
译者按:阿瑟·戴维·韦利(Arthur David Waley 1889—1966.6.27.)系现代 英国著名翻译家及东方学专家,他对中国和日本文学、历史、绘画、哲学、思想史 等都有研究,他翻译的日本著名古典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颇能表达原文的趣味, 得到日本学人的称赞。他的关于中国哲学及文学的译著有《170首中国诗歌》、 《中国绘画研究概况》、《诗经》、《长春真人西游记》、《易经》、《老子道德 经》、《论语》、《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白居易的生平》等,并全文翻译《西 游记》。这篇引言是韦利专为1939年.1940年伦敦约翰·莱恩出版社及纽约G. P.普特南父子公司出版的《金瓶梅》英文节译本所作(此译本美国纽约卡普里科  相似文献   

12.
一《金瓶梅》出现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约当16世纪中叶后、17世纪初。最初以抄本流传,至万历后期始见刊行。全书一百回。有两种版本:最早的名《新刻金瓶梅词话》,有万历四十五年(1617)东吴弄珠客的序。作品采用山东方言和  相似文献   

13.
14.
开国之初,一九五○年,一支英勇的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弱御强,浴血奋战,一场正义战争的神圣烈火翻卷腾飞,在全世界激起极大的震动1 三年鏖战,艰苦卓绝.英勇的中华儿女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代价,终于协同兄弟友邦,击退了号称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的猖狂进攻,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世界战争史上开创了惊天动地的奇迹!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诗词》(下简称《诗词》)是一颗灿烂的艺术明珠,是中国半个世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一面镜子。它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瑰丽多姿的艺术形式、雄浑奔放的英雄气概,为我们描绘出一轴轴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画卷,给人们以巨大的艺术享受和无穷的教益。 《诗词》问世以后,国内外许多诗人、作家、学者做了大量的注释、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自六十年代以来,这种研究工作一年比一年“左”,“四人帮”则更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问世后,影响较大的评点本有崇祯本、张竹坡"第一奇书"本和文龙评本。在审美接受视域下来看,评点者同时充当了小说第二作者、读者的精神向导和高明的鉴赏者的角色,三家评点者在《金瓶梅》的审美接受方面各作出了较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金瓶梅》的语言(下面均简称“金语”)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特别在讨论《金瓶梅》的作者是哪里人时,“金语”更成了各家争论的焦点,意见颇不一致。台湾学人魏子云先生是研究《金瓶梅》的名家。他对《金瓶梅》的“成书过程”、“思想艺术”和“作者是谁”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石昌渝、尹恭弘两先生在《台港〈金瓶梅〉研究论文选》前言中说:“关于《金瓶梅》的成书和作者的考证,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了《综合英语成语词典》与《英语成语词典》中英语谚语收入的数量、翻译的准确性及例句的多寡,肯定了《综合英语成语词典》英谚收译量较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修辞色彩鲜明、释义准确等优点。同时也指出了该书中英谚译注的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与蒲松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不论是在结构、情节或语言上的运用,还是人物形象之塑造、园林之描写,无一不“深得《金瓶》壶奥”,国内外学人对此已多有评述。唯《金瓶梅》对清代另一位著名小说家浦松龄的影响,尚未见涉及。  相似文献   

20.
清代批评家张竹坡对《金瓶梅》下了这样一个判语,认为“此书独罪财色”.张竹坡的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较大.叶朗的《中国小说美学》中有一节,就直接以张竹坡的这一判语来标题.不过张竹坡并不认为,在《金瓶梅》所描写的这“一片淫欲世界”中,天命民懿已丧尽灭绝,他写道:“《金瓶呐有一李安,是个孝子.却还有一个王杏庵,是个义士.安童是一个义仆,黄通判是个益友,曾御史是忠臣,武二郎是个豪杰梯弟.”(第48页)显而易见,张竹坡所列举的这些“好人”,完全是以封建伦理道德标准来衡量的.与西门庆、潘金莲、应伯爵这些呼之欲出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相比,这些“好人”并不具有什么美学意义和文学史意义上的生命力.因此,张竹坡的这一观点,即使在张竹坡所处的时代也不太为人所接受,例如,清代另一个批评家文龙就曾这样感叹道:“作者甚有憾于世事乎?何书中无一中上人物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