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平一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3)
孙中山在对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以"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这一经济纲领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误解.但是,这一思想中"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王效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172-177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初步探索,体现了对中国发展阶段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但是由于受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以及把前苏联领导人的观点神圣化的影响,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被判断为“主观社会主义”。尽管如此,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孙中山"振兴中华"的思想是一个"一总三分"的整体系统,即通过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目标的完成而实现整体的目标——"振兴中华"。同时,"三民主义"作为各自独立的系统也同样表现出整体性。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对今天全面推进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仍然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慧锦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略论孙中山先生工业化思想精华──兼论开发建设广西钦州港黄慧锦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的一生,不仅为推翻帝制,争取国家独立和创立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而且为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促使我国走上富强昌盛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汲广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5)
孙中山的思想是中西文化经过交汇、融和、升华、创新而形成的。其中,西方宗教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合璧,中国古代的“大同”、“民本”思想同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学说及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潮相互渗透,形成了他独特的博爱观念、民本思想和经国济民意识。这些思想意识及近代中国所处的险恶国际环境,使他格外向往和平、仇视战争,并在一定程度上规约着他革命的道路和方法,使他在革命过程中,战、和两法并用,而且以和为首,战为次。在他看来,革命需要战争,但战争容易引 相似文献
6.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德国诞生后,迅速在欧美诸国、稍后在日本传播。但闭关已久、然后是被迫局部开放的中国,长期以来对这个人类社会最科学的思想体系处于背闻状态。直至马克思主义诞生半个世纪后的19世纪末,中国的先进者如康有为、梁启超仍不知马克思,此时的孙中山却成为中国对马克思背闻中的先知者,成为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探索者。一、接触马克思学说和社会主义之始 相似文献
7.
周靖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65-68
甲午战争后,“民族主义”日益为国人所提倡,并且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于20世纪初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孙中山所倡导的民族主义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时刻对如何救国做出的回应,是随着革命的发展、理论认识的深入而日益成熟的,也是在汉民族与整体中华民族、单一民族国家与统一多民族国家之间不断进行调适而做出的选择。它的形成、发展、完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虽然其学理依据尚存缺陷,但却在清末民初不同的历史情境下产生广泛的社会动员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民族一体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明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0(2):59-63
“均平”与“协调”观承认“均平”与“协调”是事物自身属性和发展趋势,它集中表面于孙中山思想的六个方面,是孔子的“正名”、“均无贫”与董仲舒的“三纲”、“均贫富”思想的承传与弘扬。 相似文献
9.
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6):666-670
和黄遵宪、梁启超、严复一样,章太炎、孙中山代表了清末民初先进中国人的封建观。章氏"封建"论的基本点是:前近代中国"去封建远",日本"去封建近",两国近代化的基点有别。孙氏"封建"论的基本点是:"中国两千多年前便打破了封建制度",继起的是"君主专制",以"民主共和"取代之是民权革命的任务。他们的"封建"论,不仅是融通古义与西义的新名"封建"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真切认知民主革命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从首知马克思的中国人到马克思主义的好朋友——兼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德国诞生后,迅速在欧美诸国、稍后在日本传播。但闭关已久、然后是被迫局部开放的中国,长期以来对这个人类社会最科学的思想体系处于背闻状态。直至马克思主义诞生半个世纪后的19世纪末,中国的先进者如康有为、梁启超仍不知马克思,此时的孙中山却成为中国对马克思背闻中的先知者,成为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探索者。 相似文献
11.
戴迎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13-17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他们都重视对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土地思想在土地的所有制和实现的途径上各不相同.孙中山主张实现土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毛泽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初期,他引导中国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邓小平土地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三位伟人的土地思想各具时代特色,他们对土地问题的探索,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13.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有明一代,沈诘纳陕奂染哂屑蟪傻囊庖澹院笫烙植松钤兜挠跋臁I颦Z力主戏曲的创作及评价均应绳之以“合律依腔”,这既是正确和必要的,却又失于片面性和绝对化。对“汤、沈之争”,不应再纠缠在“派”上,而应客观地评价双方的得失,科学地总结戏曲创作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估量这场论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伟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
本文提要,曾在《广西日报》和香港《新晚报》的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特刊上发表。因报纸篇幅所限,删节较多。今征得作者同意,特将全文刊载。 相似文献
15.
刘兴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众多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中.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之际,魏源成了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突出代表;其"经世致用"思想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换的理论旗帜.这除了魏源能敏锐地把握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脉博外,冈时也与他思想深处蕴含着丰富的湖南文化传统有着内在的联系.魏源"经世致用"思想是当时时代特点和湖南地域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构想都明确提出要消灭贫困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两者相比较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构想超越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表现为 :一是选择了“部分先富”的道路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这个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而这两点都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上 ,脱离国情正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致命伤 相似文献
17.
蔡志栋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学界一般总将“孙文学说”(知难行易)理解为一个问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事实上,孙文学说包含着两个观点:1.强调实践的重要性;2.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实际上他在主张某种形式的“知行合一”。同时,作为文本的《孙文学说》在表述上含混、复杂,又是充满洞见的;分析其中的事例,至少从六个方面揭示认识的环节或认识论的可能维度:1.“行先知后”意义上的“知难行易”;2.“知为行导”意义上的“知难行易”;3.“知后须行”意义上的“知难行易”;4.“行为知始”意义上的“知难行易”;5.“默会知识”意义上的“知难行易”;6.“知多行少”意义上的“知难行易”。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孙中山在此文本中的“知难行易”的含混表述的确给读者理解他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仅仅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孙文学说”包含了丰富的认识论思想发展的契机,其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8.
李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3)
“丰富的个体”的理念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理念,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丰富的个体”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对人的发展过程的不同方面和阶段的表征。“丰富的个体”对于当代人学研究和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简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孙中山诞生一百十五周年.这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本文试就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建同盟会以后,在他的演讲和文章中,一再强凋“五权宪法”对于立国的重要性.他认为“五权宪法”是建设国家的“基础”,是一个治国的根本大法”.只有“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只有实行“五权宪法”,则各个方面才能得到“完全无缺的治理”,国家才能成为一个“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由此可见,“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是对资产阶级分权理论的重大发展,对中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体现出他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精神,是中国政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遗产。但由于它本质上没有超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分权主义,所以在中国也终于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