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很多读者都把晴雯等的被撵归咎于袭人的告密。但在《红楼梦》中,袭人并不是唯一有条件告密的人,她也没有陷害晴雯等的主观动机。从原文中袭人作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名的位次和"贤"字的定评来看,作者也没有把她当作一个告密者。宝玉挨打后袭人与王夫人的单独谈话,完全是就宝玉的前途而言的,与告密无关。至于晴雯、芳官、四儿的被逐,真正的元凶应该是大观园中的婆子们,袭人是清白的。  相似文献   

2.
晴雯是《红楼梦》中很引人注目的一个奴婢形象。她聪明灵巧,纯洁美丽,很得贾母和宝玉的赏识。但她性格泼辣,勇敢叛逆,惹来了作为统治者代表王夫人等人的忌恨,导致了最后的悲剧命运。在大观园女性中,晴雯是纯洁美好善良形象而被吞噬的封建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塑造了很多女仆形象,其中地位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晴雯。“身为下贱”点明了晴雯的社会地位,“心比天高”赞扬了她的反抗精神。对晴雯这个人物,许多“红学”家,曾经发表过各种各样的见解。笔者认为晴雯是《红楼梦》中最耀眼的宝珠,她身为女仆,却始终自尊自爱,保持人的骄傲。她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理想,是划破乌云浊物的一道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4.
晴雯在《红楼梦》中,虽然出场很少,但是却描绘得精彩绝伦,写活了晴雯的风流灵巧、机智活泼、纯洁美丽。尤其是晴雯与贾宝玉之间若有若无、令人扼腕的真情,打动了许多读者。因此,就晴雯跟宝玉之间感情关系及其发展的阶段和脉络进行分析探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5.
从春到秋,算起来把他加为好友已经六个月零十天了。他发过来一朵玫瑰花:“见个面好吗?”她微微一笑:“NO。岂不闻见光死?”他发过来一个露出来六颗牙齿的笑脸:“我不是很挑剔的人。”她呵呵一笑:“死的是你。”  相似文献   

6.
“一”、“二”、“三”三个序数词代表了王熙凤人生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一从”是指她嫁给贾琏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夫唱妇随 ,即“出嫁从夫” ;“二令”是指她执掌荣国府大权后发号施令 ;“三人木”是指她失势后被贾琏休弃。“一从”是“二令”的基础 ,而“二令”又带来了“三人木”的恶果。对于“一从” ,曹雪芹采取“留白” ,即不写之写 ;对于“二令” ,则采取详写 ;对于“三人木” ,却因去世来不及写而被高鹗错写  相似文献   

7.
铁腕冯太后     
拓跋魏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的皇后冯氏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女政治家之一,但她的巨大政绩一直写在孝文帝的身上。我认为有还其历史本来面貌的必要。冯氏称文成文明皇后,“长乐信都人也。父朗,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母乐浪王氏。”(《魏书》卷十三)她出身贵族家庭,但她年幼的时候,父亲“坐事诛”。她有个姑母是魏世祖的左昭仪,同情这个无依无靠的侄女,就把她带入宫里,“抚养教训”。到她十四岁的时候,世祖死了,高宗做了皇帝,看上了她,把她选为贵人,后来立为皇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写西门庆之死与《红楼梦》写林黛玉之死,同在章回的“七”、“九”之数,情节皆“三而一成”,皆因自戕和遭遇对象突然打击,有同一人生哲学的况味。这些基于两书中男女主人公分别一死一生和一生一死之生死错位的极相近似之处,溯源一是两部书的命意、中心不同,二是西门庆与林黛玉在各自书中地位角色的不同,三是写人叙事艺术上意足神圆的要求。其后先相反而实极相近似之迹,可见“《红楼梦》深得《金瓶》壶奥”之一大法门,是其大处每与《金瓶梅》适得其反,所谓“反弹琵琶”,可称为“反模仿”。  相似文献   

9.
张峰 《百姓生活》2010,(5):15-15
读新凤霞的回忆录,时常觉得有趣。比如她写过一把小茶壶,好像说那是跟随她多年的心爱之物,有一天不小心被她给摔坏了。新凤霞不写她是怎样伤心怎样恼恨自己,只写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得赔我自个儿一把!”后来大约她就上了街.自个几赔自个儿茶壶去了。  相似文献   

10.
翻开《红搂梦》,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四大家族的日趋没落,贾府里狗咬狗的丑剧也越演越烈。“抄检大观园”就是其中的一幕。在野派邢夫人抓住一个绣春囊,如获至宝,借题发难,将了当权者一军,影射王夫人和凤姐管教不力,致使“翰墨诗书之族”出现这种“伤风败俗”的事。而王氏姑侄为了证明她们治理有方,也如临大敌,来个突然袭击,连夜抄检大观园,闹得不亦乐乎。其实,贾府只是“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那些统治者们整日眠花宿泖,偷鸡戏狗,“谁家没有风流事?”贾母就曾深有阅历、见惯不惊地说:“从小儿人人都打这么过。”邢夫人在绣春囊上大敛文章,纯粹是“项庄舞剑”,企图动摇王氏姑侄的执政地位。王夫人和凤姐亦心中有数,立即起而防御,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一场肉搏就在“整肃纪钢”的幌子下激烈地进行。“抄检大观园”不过是贾府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的一个回合,处于封建末世的这个“钟鸣鼎食之  相似文献   

11.
《彷徨·祝福》:“祥林嫂?怎么了?”“老了。”在前些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鲁迅全集》注解中,写的是“老了,即死了”。读后总觉得这样注解不十分合适,这本来不注也可以的。但要注有一段话我觉得是应该引用的。《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写道,长妈妈教给他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了,必须说老掉了。”这是小说中鲁镇地方的习俗,大概忌讳说“死”,也略有“惋惜”、“可怜”的意思。如要注解,则可以把两段话都写出来,就象用同义词互训一样。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自问世以来,潘金莲这个形象似乎已成定论,那就是“渲淫导欲” 的“荡妇”。从书中的吴月娘(西门庆正妻)骂潘金莲是“九尾狐狸”始,一直到现在,都是把她作为伦理的罪人骂个不休。其实,仔细考察起来,也觉骂得有失公平,从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看她的人生追求以及心理变态,倒可入木三分地揭示那个病态社会的本质。 张竹坡在批评《金瓶梅》写法时说:“写春梅,用影写法。写瓶儿,用遥写法。写金莲,用实写法。然一部金瓶,春梅至不垂别泪时,总用影写,金莲总用实写也”。不难看出,为表明“女人祸水”这一传统观念,作者有意让她参与大量的淫秽场面以暴露她的丑恶灵魂。但是在封建时代又有谁谴责过促使潘金莲放荡的罪恶社会呢?她从小“父亲死了,做娘的因度日不过,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学习弹唱,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作张作势,乔模乔样。”家庭的不幸,使她过早地失去了父爱和母爱;社会的残酷,使她堕入卖弄声色的生涯。是那个病态的社会剥夺了她的人身自由,扭曲了她的灵魂,改变了她的正常心理,使她最后成为封建礼教的祭品。潘金莲的“三段姻缘”集中地反映了她追求理想、而沉沦、绝望的全部生活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上期回顾:“我”几乎抱着死的心态,因为我已经激怒了“童欣”的母亲,她要把我杀了,一切的一切,突然变化得让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相似文献   

14.
自从《红楼梦》传世以来,秦可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成了红学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人物;秦可卿之死更被看成是一个“谜”。对于她,赞赏者有之,惋叹者有之,而贬斥者显然居多数。故秦可卿虽名列“金陵十二钗之末”,却枉担“宁府淫乱之魁”几百载。持这种看法的理由是《红楼梦》第五回上关于秦可卿结局的讖语写着:“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而《红楼梦曲·好事终》也云:“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相似文献   

15.
看过《红楼梦》的人,大凡都不会忘记那个“巧伪人”王夫人。王夫人在小说所反映的新旧两种思想的尖锐斗争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是以顽固不化的卫道者的面孔出现的。她站在反动、落后、保守的立场上,镇压奴隶的反抗,扼杀贾宝玉的叛逆,正教化,纯风俗,极力维护旧制度,是荣国府中顽固坚持走倒退道路的当权派。彻底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6.
兔子的论文     
在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一只兔子从她的洞里出来享受大好天气。天气好得让她失去警觉,一只狐狸尾随其后,抓住了她。“我要把你当午餐吃掉!”狐狸说。“慢着!”兔子答道。“你应该至少等个几天。”“喔?是吗?为什么我要等?”“嗯,我正在完成我的博士论文。”“哈,那是个很蠢的理由。你的论文题目是什么?”“我正在写《兔子比狐狸与狼的优越性》。”“你疯了吗?我应该现在就把你吃了!大家都  相似文献   

17.
解缙巧对     
解缙是我国明代的对联大师。他少年时候读书用功,不但诗词写得好,而且善于对对联。有一次,父亲领他去游泳,把衣服挂在河边大树上,随口说了句“千年老树当衣架”,解缙应声答道:“万里长江作浴盆。”父亲听后,非常高兴。有一次,要过年了,父亲要他去求人写一副对联,他说:“待儿自己写吧。”他见对门曹尚书府内有一簇竹林,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一见,十分恼火:“我家的竹林,倒被他用来写对联!”随即命人把竹子砍去。解缙见此情景,马上在每一联下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  相似文献   

18.
王利民 《社区》2005,(2):53-53
“马大嫂”姓凌名烨,平常好管闲事,还总喜欢帮人处理家长里短,看了《闲人马大姐》的电视剧后,大家都尊称她为“马大嫂”。马大嫂从单位退休回到家后,被居民推荐担任楼长。从此,她红袖章一戴,为街坊尽职尽责。谁乱扔垃圾被她逮住,谁就会被她训上一阵,直至两耳发嗡,还要把乱扔的垃圾清除掉,她才会放你一马。邻居阳台上晾晒的衣服突然遭遇天气变卦,她的声音赛过高音喇叭:“王阿姨,李大伯,天要下雨了,快收衣服啊。”邻居们的一声道谢,马大嫂心里比吃了蜜还甜,高兴得不得了。天不有测风云,马大嫂居住的小区闹了“贼患”。东家电瓶车被盗,西家房门…  相似文献   

19.
提起马大嫂,生活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东广街道黄河路南社区里的人们没有不认识她的。马大嫂本来姓范叫范烨,平常好管个闲事,还总喜欢帮人处理家长里短。电视连续剧《闲人马大姐》播出后,大家都觉得范烨这个人和剧中主人公很相似,所以都叫她“马大嫂”。2003年,马大嫂从单位退休回到家后,被居民推荐当了楼长。从此,她每天戴着红袖章,为街坊尽职尽责,成了小区的专业“管事员”。如果谁乱扔垃圾被她逮住,肯定会被她训上一阵,直叫你听得两耳发嗡,连声讨饶,还得立刻把乱扔的垃圾清除掉,这才会放你一马。邻居阳台上晾晒的衣服突然遭遇刮风下雨,马…  相似文献   

20.
她不自称为美女作家,但她却自豪地说自己是“镜头前最美的女作家”,虹影,如今早已不是“饥饿的女儿”:五本书(四部长篇一部中短篇集)被译成外文,在二十个国家出版,十八种语言,三十一个出版社。一些短篇和诗歌被译成外文选入集子,还不列入其中。长年与学者丈夫赵毅衡定居伦敦,在有着红狐出没的家里,她对着镜子编织着那结鬼怪精灵的文字:出没於印度的阿难、死在战场上的英国情人、传奇色彩的上海妓女……而最近这一个月,虹影飞回了北京,忙碌於她的新作《上海之死》的宣传签售中。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上海之死》正是写了一位为美国情报局工作的女明星与珍珠港被袭事件的前因後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