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瞿宁  橙雪 《社区》2005,(7):48-51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西侧的灯市口西街,有一条清静窄小的巷子——丰富胡同。进去第一个门,19号院,就是老舍先生的故居。1950年4月,老舍先生与他的家人开始在这个三合院居住,直至他去世。特别是他人生中的一“头”一“尾”,都永远地留在了北京。小羊圈胡同出了个大作家在老舍一生的67年中,他在北京度过42年。在北京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上,有一个名叫小羊圈的胡同,这里曾经是下等人居住的地方。1899年2月2日,腊月二十三,老舍就出生在小羊圈最靠东南角的一个小院里(现在是小杨家胡同8号)。生老舍的时候,母亲已经年过40,而且身体十分虚弱,分娩时因失…  相似文献   

2.
《北京纪事》在1997年连续三期刊登了王伟新先生写的"京城胡同抢拍记"系列--"三进椿树林"三上过街楼"三过状元府"。胡同、四合院是古都北京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一些看似很平常的胡同和四合院没准就是某位名人曾经的居所,光椿树林地区就聚集着许多京剧名角的故居--尚小云故居在椿树二条、余叔岩故居在椿树小头条、荀慧生故居在离椿树胡同不远的山西街……7年的时间过去了,上面提到的三个地方,现如今还有没有那些名人的遗迹或受社会关注的古迹了呢?2004年春天,我带着这些问题重新走访了这三个地方。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寻访北京有特色的胡同和当地的名人故居.老北京人都知道,过去的宣武区今之西城区,在前门外大栅栏往西往北直到和平门虎坊桥一带,胡同聚集,而且有众多京剧名伶曾在这一带居住,并且多是几代人在这块地方居住,故名人故居比比皆是,所以此地一直被人称为京戏的"戏班窝子".下面就讲几个特有故事的胡同和胡同里有着遗闻佚事的人.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看见我的名字就问:"你很爱吃羊肉吧?"别说,羊肉我还真是吃不够,可是这后面的胡同怎么解释呢?得,咱就不知者不怪吧!羊肉胡同真是一条胡同名儿,坐落在北京西城的西四。要说从西四到新街口连个城门都没过,可比起老舍先生的小羊圈儿名气差远了,大概和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关系吧! 说起羊肉胡同,我想给大家画张地图,可能有点老,但是我会尽量仔细地去描绘,故此我比摩登的三维多了一维--  相似文献   

5.
趣味老舍     
2009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0周年诞辰。这位素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先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读之令人唇齿留香、“京味儿”十足的文字作品。当我们忆及老舍先生,他仿佛离开并未太久,仿佛仍旧活在北京城的丰盛胡同里,活在他的“丹柿小院”里。他活得实在、鲜明、有情趣、有韵味,他活在每一个细节里。想起“老舍”两个字,就如同听见了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就如同品尝了一口浓郁的花茶。这就是老舍先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
胡同情     
我是北京老城胡同里长大的,20多年前去了海外,人在海外,时常关注我的成长之地,尤其关注北京老城胡同,我是在胡同里野大的,在这些胡同里,有我的同学、老师和邻居,有已变或老梆子的幼时小伙伴,有我偷摘过的果树,有曾被我用绷弓子扭碎的路灯……  相似文献   

7.
本刊1992年第4期发表了《郭沫若佚文——〈我为什么这样写朱女和侯女〉》之后,编辑部给北京郭沫若故居寄去了这一期刊物,为本刊提供郭老佚文的本刊编委刘勋华同志转汇去《佚文》的稿费.不久之前,刘勋华同志收到了郭老的女儿、北京郭沫若故居副馆长郭平英同志的来信,现全文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8.
焦佳文 《社区》2012,(2):62-63
初识北京,是由文字拼构而成:老舍先生《四世同堂》里的小羊圈胡同、郁达夫先生笔下《故都的秋》、郑振铎先生《访笺杂记》中所描写的琉璃厂书店……文字刻画出的北京不仅有着万里长城、紫禁城,更有着沿街的吆喝声、胡同口的暖暖灯光、庙会上的熙熙攘攘。  相似文献   

9.
贾樟柯 《可乐》2011,(8):7-7
1993年,我来北京读书,常流连在北京那些拐弯抹角的胡同中。我读书的北京电影学院坐落在蓟门桥外,是崭新的建筑,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都在小巷里。想在北京过艺术生活,离不开胡同。  相似文献   

10.
何尚廉 《北京纪事》2010,(6):110-112
老舍先生在1936年写的一篇《想北平》的散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触颇深。文章写道:"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得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与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  相似文献   

11.
丹柿小院     
方琦 《北京纪事》2011,(2):68-69
丹柿小院——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最后住了16年的地儿,是一处极其普通的北京四合小院。这是老舍1950年回国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购买的,老舍因此成为解放初期政府批准作家自己掏钱买房的第一人,这个小院也成了老舍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南街     
我喜欢旅行,惊叹过璀璨的华灯与绝美的风光。不过在我心中,很多美景都抵不过一个普通的小镇。它的名字,叫南街。南街不大,其中的小道小巷却多得惊人。即使在那儿生活了十年,我也有从未去过的地方。要说我最熟悉的一条路,便是上小学时走的那条小道。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看《骆驼祥子》,觉得祥子这个人物形象描画得不够“丰满”。于是我给老舍先生写了一封信,谈了我的意见,询问一个问题。谁也没有料到,信发出后不久就接到了老舍先生的回信。 看了老舍先生的亲笔回信后,我欣喜异常。信是竖行红格,天头上印着红字:“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  相似文献   

14.
论老舍作品中的民俗描写傅桂禄被誉为北京乡土文学作家的老舍,在他从事创作的四十一年里,虽然大部分时间不在北京,但是无论在伦敦、济南、青岛、重庆,他都在写北京,北京是他生长的故乡,是他创作的源泉。老舍曾经说过:“在抗战前,我已写过八部长篇和几十个短篇,虽...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在砖塔胡同我妈妈在哈尔滨因病逝世后,父亲就委托他的同事钮伯伯带我们三姐妹(芬、芳、藻)到北京读书。到北京我们一开始就住在钮伯伯家,这是他们租来的房子。地址是:  相似文献   

16.
乐乐 《北京纪事》2018,(7):45-47
近日天气晴好,我闲来无事,拿着新买的相机到处跑,拍些老胡同和名人故居的照片.在鼓楼东侧的帽儿胡同里,我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门脸儿——"小人侠剪纸艺术馆".橱窗里陈列着十分精致的剪纸艺术品,旁边写着"免费参观"的字样.经常逛鼓楼、南锣的人都知道,这附近有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艺术馆",打着原创的旗号贩卖旅游商品,不过眼前这家开在胡同里的剪纸艺术工作室,看起来与它们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如果您在北京二环以内的老城区居住过的话,有一个老北京人肯定到过您的家门口。他就是当今走遍北京胡同第一人--舒了先生。  相似文献   

18.
胡同一词很有地方特色,专指狭窄的小街道,特别是在"胡同"前面加上那些颇具文化历史内涵的人、物名称就更能体现老北京那种独有的韵味儿了。胡同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曲里就有"杀出一条血胡同"的说法。明代中叶时,胡同已经被人们广泛地用于街巷的命名,明代专记北京街巷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312条胡同的记录。不过,胡同并不是北京的专利,它的分布几乎遍及长江以北地区,又以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黑龙江省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9.
申国强 《社区》2012,(27):56-56
十年前,我和妻子到美国纽约去打拼,把年仅八岁的女儿留在国内,由我的父母来看护。 女儿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妻子思念女儿,就在放暑假时,借出差的机会,把女儿带到纽约来度假。女儿从上小学开始,各科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我和妻子一直很内疚,认为这是我们长期不能和她生活在一起造成的。因此,到了纽约,我们也没有忘记提高她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西城区的西养马营胡同在哪里?父亲的印象中应该在现在的复兴门北侧一点,有城墙还没开复兴门的时候,从顺城街往北一点就是那条胡同,12月底的北京是清冷的,而寻找父亲曾经住过的胡同,也好像这个冬天的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