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古代润州(今镇江)被称为"吴头楚尾",居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是南来北往水陆交通要冲。苏轼虽然并未在润州任职,但12次途经润州(今镇江),与润州士人柳瑾、刁约,与留寓润州的沈括、王存、苏颂、米芾,与润州佛教人士圆通长老、宝觉长老、焦山纶长老以及佛印等都有或深或浅的交往;苏轼更是与润州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曾计划买田润州长期居住,在风光旖旎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蒜山都留下了诗文和遗迹。认真研究苏轼与润州各方人物及景物的联系,建立相应文化景点,对于研究苏轼与地域文化关系,对于提高镇江文化知名度无疑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王同顺先生所著《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书法研究》,以其丰富的资料和独到的视角,对镇江古代石刻及焦山碑林作了全面系统的评述和精确的考证,具有相当多的全新的开拓性的见解,使地域书法研究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书以史与论、考与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抓住焦山石刻要害,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3.
镇江焦山碑林在金石、书法、文字、文化研究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时贤的两部有关焦山石刻和碑林研究的论著中,存在一些文字上的疏漏。纠正这些疏漏,对正确辨认焦山碑林文字,促进“焦山碑林数字化建设”的课题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镇江古代书法碑刻独特的艺术特色以及各碑所处时期的艺术价值,论述了镇江地区杰出的书法碑刻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所作出的贡献;通过历代书学家、书法家对镇江碑刻的评价、赞誉,分析了镇江焦山碑林汇集的古代碑刻在书法艺术发展中的影响,评说了镇江碑刻在书法艺术史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镇江社会科学》2007,(5):F0002-F0002
近年来,南山风景区管委会(园林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工委(党委)集体领导,强化党建引领优势,优化机关作风建设,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富民为第一宗旨,保护为第一职责,按照推进发展、服务社会、惠民百姓的要求,克难攻坚,务实奋进,乘势而上,跨越发展,先后投入1.5亿元资金用于风景区保护与建设,实施金山芙蓉楼和北固山亮光工程,新建焦山盆景园、扩建桂花园,完成南山招隐景区景观提升工程,园林经济总量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实现了“一年一台阶、三年大跨越”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6.
秋游金山     
镇江三山闻名遐迩,景色秀丽怡人。金山乃三山之首,素有江心一朵芙蓉的美称。一进大门,就看到道路西边的荷花池。盛夏已过,满池的荷花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枯萎的荷叶,像一把把收拢的雨伞,让我想起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我宛如听见  相似文献   

7.
寿丘春晓 寿丘山,是镇江城内三山之一。据《续丹徒县志》载,山体纵长99丈7尺,顶高18丈7尺。城中尚有日精山、月华山,又有胭脂岭、凤凰岭、乌风岭、骆驼岭、梅花岭,合称“三山五岭’,故镇江素有“城市山林”之美誉。《嘉定镇江志》云:“寿丘山在城  相似文献   

8.
《瘗鹤铭》原在焦山阴崖石上(《京口三山志》云:“焦山西南日瘗鹤岩,今沦于山麓乱石中”.《明镇江志》云:“铭之所余断石,今在山之西南观音庵下滨江崩崖乱石间,春夏水涨石没,秋冬水落,始可摹拓”,并见明正德十三年顾元庆撰《瘗鹤铭考》,所引国朝《镇江志》,盖正德戊宣前旧志),铭曰“山阴爽垲”,又曰“瘗尔作铭”(阙文依王昶《金石萃编》补字,规以识之),知瘗鹤之所,近在崖侧矣.  相似文献   

9.
(女)打起鼓来敲起锣,焦山巨变好事多……(男)在徐州市南郊,有一块福地叫焦山社区,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3460多人,现在是"江苏省文明社区",也是"省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女)提起焦山,人们马上就会想起耸立在长江中的焦山:高大雄伟、青翠葱郁!……(男)然而,在这个社区范围内,有一片美丽的湖,却没有叫做焦山的山。据说原来这里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焦,故名,但为什么又和"山"  相似文献   

10.
鲁迅论焦先     
镇江焦山,传说是因汉末处士焦先(光)隐居于此而取名的,今天山上还有他的遗迹.他是个奇人.皇甫谧称他“扩然以天地为栋宇,羲皇以来,一人而已.”  相似文献   

11.
正"华侨华人创新创业镇江洽谈会"(简称:"镇江华创会")是由江苏省侨办和镇江市政府联合主办,镇江市侨办承办的一项侨务品牌招引活动,已连续举办十届。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和侨商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投资创业、经贸合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吸引和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来镇江落户。10年来,"镇江华创会"已经成为镇江侨务工作的一张名片,为海外侨商、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走进镇江、  相似文献   

12.
金秋镇江,风光旖旎,喜迎宾客八方来。十月金山,异彩纷呈,笑吐蓓蕾百花开。10月8日至12日,中国镇江第二届“金山之光”艺术节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客商近6000人云集这座历史名城,观光旅游、洽谈生意。  相似文献   

13.
江苏镇江焦山,位于县城东北长江中心。四周环水,与江南象山南北对峙。江流湍急,形势险要。瘗鹤铭原来刻在焦山西脚下的石壁上。其后长江泥沙下泻,水位随河床增高。瘗鹤铭摩崖被江水淹没,在北宋时,已只能候冬寒水落之际,就崖石上端露出水面的少  相似文献   

14.
吴继路 《北京纪事》2011,(9):109-110
万春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是宋词巨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名句。在学赋咏北京万春亭时,忽然记起,便在赋的首尾窃用。现在镇江北固山的名楼,是游人热衷饱览长江的景点。学来的句子说:"何处望京城?无限风光万春亭",也属实话。可是不觉引动本人的一些感慨。  相似文献   

15.
镇江市金山湖是在建的较为典型的城市湖泊,本文结合金山湖整治工程建设的实施,在分析金山湖水体特征及其与周边水体关系的基础上,以金山湖水环境整治为实例,探索城市湖泊水环境治理的主要原则和措施,提出上下兼顾、质量兼顾、动静兼顾、虚实兼顾四项原则,增水、治水、控水、活水、管水五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爱情传说故事之,发生在宋朝时的镇江、杭州等地。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相报,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为姐妹。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给了他。在后人演绎下,成为经典的爱情故事。如今的镇江以金山寺作背景,由金山湖水和40块升降舞台组成的大型水景《白蛇传》,采用360度高空户外威亚技术,让这千古神话再现实景舞台,使青年男女现场领略情爱的神奇力量。水景秀《白蛇传》精选了"雨中定情"、"端午惊变"、"盗取仙草"、"水漫金山"等家喻户晓的故事片段,在3D喷泉的作用下,打造了一个空间载体,激光在水幕上幻化出各种效果,营造出水漫金山波涛汹涌的景象。随着剧情的起伏,舞台前后的喷泉适时开放形成水幕,舞台上白娘子和法海斗  相似文献   

17.
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顾况考》一文,对顾况的生平考论甚详,但有一些论点似尚可疑。故作此文,以就正于傅先生及关心、研究顾况的同志们。一、顾况的生卒年傅文否定了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顾况生卒年为727—815年的论断。因为“遍查有关史籍可以确定闻说之所本的……一是所传镇江焦山的《瘗鹤铭》,一是唐皇甫湜《顾况诗集序》”。这两条史  相似文献   

18.
“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这个流传于大江南北的镇江“三怪”饮食民谚,已经成为古城镇江充满神奇和魅力的又一张“城市名片”。民谚中似乎藏着几分神秘,又带给人们几多悬念,几多猜想。它曾经引发了许许多多的人对镇江的向往;也曾经引来了许许多多的人走进镇江,作一次寻访“三怪”的饮食文化之旅,更有许多有心人把解开镇江“三怪”之谜,探寻镇江“三怪”之秘,作为一个很有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镇江扼江河之交。发达的水运促进造船业的发展。镇江造船行业历史悠久,基础较好。据史籍记载,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八月,“敕宋州刺史王波利等发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船数百艘”(1)。据(元)胡三省注,十二州是:宣(宣城)、润(镇江)、常(常州)、苏(苏州)、湖(湖州)、杭(杭州)、越(绍兴)、台(临海)、婺(金华)、括(丽水即处州)、江(九江)、洪(南昌)。润州就是承担造船任务的十二个州中的一个。唐德宗时,李希烈反,镇海军节度使(治所在今镇江市)韩幌“闭关梁,修坞壁,造楼船战舰三千,柁以舟师,由海门(焦山以东江面)大阅”(2)。  相似文献   

20.
正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海淀一带清朝皇家园林的总称,通常认为主要包括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过去,"三山五园"只是一种俗称,也称"五园三山",历史上,早在150多年以前就有这个称呼了。直到2012年6月,才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里正式写入"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层面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以"三山五园"取代了以往"西郊清代皇家园林"等称呼,这是人们对三山五园认识不断深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