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梁启超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清末民初的各次政治事件都有他深度参与的身影;是笔锋常带感情的文章大家、学术大师,给后人留下1400多万字的精神文化遗产,登上文坛后平均每年写下39万字.作为教育家,梁启超做得也非常出彩、出色.社会教育方面,他发表的倾动一时的《新民说》,是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的代表作,他自己也以启蒙大师的不朽地位被镌刻在思想史的丰碑之上;学校教育方面,他跻身因培养了举世公认的50多位学术大师而在教育史上享有盛名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的阵容;家庭教育方面,他创造了"一门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俞祖华、俞梦晨的新著《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对梁启超的育子之道与家教传奇进行了深度的、全面的诠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     
童年的梁启超聪明过人,才思敏捷,祖父梁延十分喜欢他。梁启超五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2岁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当地群众流传不少“神童”梁启超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王力,字了一,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大师。他长期从事汉语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语言学专著三十多种,发表论文一百二十余篇,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王力从1922年起开始研究汉语浯法。他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毕业论文《中国古文法》曾受到梁启超的好评。1936年王力发表《中国文法学初探》,对1898年《马氏文通》以来某些语  相似文献   

4.
从1899年的《论中国人种之将来》《爱国论》《商会议》《论商业会议所之益》始,至1919年的《欧游心影录》,梁启超写有20多篇事涉华侨或专门研究华侨的文章,"海洋国家"理念在华侨研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海权理论是他研究华侨问题的思想资源,"华侨殖民论"是他建构的理论。梁启超具有国际视野,善于用比较方法进行华侨研究,这有力地凸显了"海洋国家"理念。梁启超的"华侨殖民论"是华侨研究学术史上的一种重要学说,有服务于近代中国海洋国家建设的应用价值;在"海洋强国"战略语境下,该理论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1898年12月23日,晚清立宪派的第一份宣传立宪的刊物《清议报》创办于日本横滨,主编为梁启超。《清议报》从第一期起,就开始连载梁启超翻译成中文的《佳人奇遇》,并引起了巨大反响。梁启超一时技痒,在1902年创作了一部中国的"政治幻想"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创作的《新中国未来  相似文献   

6.
资产阶级革命家马君武在协助梁启超办《新民丛报》的三年,是他一生中参与报刊宣传工作的一个高潮期,在加盟《新民丛报》的前期,他的办报工作对梁启超的舆论宣传方针起到了重要的阐释与配合作用,是康梁阵营中一名重要的宣传者。在1903年,由于马君武与梁启超在对待民主革命态度上的分歧加大、对孙中山了解的加深及“羽衣女士事件”等原因,马君武与改良派决裂,毅然加入了革命派阵营。这一转变轨迹,可以说是清末报人群体聚合方式由门户意识向政治价值认同转变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学贯中西,胸襟智识世所罕见,在诸多学术领域成绩斐然,办报办刊一项也是别开生面,他不仅倡导了"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的两大天职,也践行了这两大主张,尤其在"向导国民"方面,影响深远.他办过《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从报》等报刊,在对国民性的把握方面,多言人所未言,颇多启示警醒之处.本文对梁启超受众观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与其师康有为共同发动了中国历史上震惊宇内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成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又以其学识之博、著述之丰、讲学之多和影响之大成为近代中国公认的著名学者和演讲家。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他自幼聪敏过人,11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1890年就学于康有为,几年中不仅打下了雄厚的旧学基础,而且也完全接受了康有为的改良主义思想,走上了维新之路。1895年他随康有为赴京参加会试,与康一起发动了“公车上书、创办了维新刊物《中外纪闻》,组织了维新团体强学会,表现了他优秀的文笔、过人的口才和杰出的才干,成为康有为维新变法的得力助手。1896年,梁启超又赴沪办《时务报》,任主笔,他以条理明晰、平易畅达,极富感情和鼓动性的“新文体”大声疾呼变法,文名蜚声海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和维新改良运动。1897年赴湖南,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参与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推动了湖南的维新事业,培养了一批维新事业的人才。1898年初春,应康有为之召赴京,以满腔热忱倡办维新团体保国会,演说变法救国之路。“百日维新”开始后,梁启超屡上书奏事,又被光绪帝召见,受命办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  相似文献   

9.
侯德彤 《东方论坛》2002,(6):126-127
近年来,在一些与民族研究相关的论著甚或辞书中流行一个说法,认为汉文中"民族"一词最早出自1899年梁启超所撰《东籍月旦》一文,笔者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一说法存在着众多错谬,与史实不符,首先,《东籍月旦》并非撰于1899年,而是1902年;其次,在《东籍月旦》以前的诗文中,梁启超已多次用过"民族"一词;最后,在梁启超之前,王韬在其《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中已用过"民族"一词.因此上述说法是不正确的,特此订正.  相似文献   

10.
论梁启超关于女子教育的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19世纪末中国资产价级维新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直传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极为珍贵的遗产,尤其是他较早地提倡女子教育并付诸实践.1896年,他在《时务报》上撰写了《记江西康女士》一文,首次提出了关于女子教育的看法,不久,发表《论女学》一文,对女子教育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文拟对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及其意义作一粗浅探讨.一、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女子文化素质的水准往往决定一个民族的风貌。梁启超认为…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的启蒙教育主要是由父母和爷爷来完成的。从小,爷爷梁维清就寄予他很高的希望,在8个孙子当中最疼爱梁启超。母亲赵氏更是对他爱护备至,在他只有3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他认字了。4岁的时候,爸爸又开始教他读《四子书》和《诗经》等。小梁启超在读书之余,也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喜欢爬山、打鸟、乘船、观海和游古庙。在茶坑村有一座古庙,庙里面珍藏着40多幅古画,还有24位在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忠臣图像以及在民间流传广泛的24位大孝子的漫画。爷爷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带着梁启超进庙观画,并且十分认真地给他讲解墙壁上悬挂的古画上的故事。“这…  相似文献   

12.
作为《黄河大合唱》(以下简称《黄河》)的权威指挥和主要诠释者,严良堃被誉为中国大合唱第一指挥。面对赞扬,他总是谦虚地表示:"这并不是我个人的成就,而是《黄河》中所蕴含的那种民族气魄、爱国精神、音乐强烈的感染力使人民感动。"尽管70多年来他已经指挥《黄河》上千场,但每次提到这部作品时,他的双眸依然洋溢着永不衰减的热情。耄耋之年莅临"合唱大师班"严良堃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指挥家。也是令观众和同行钦佩敬仰的杰出指挥家之一。前不久,这位91岁高龄的指挥界泰斗莅临北京国家大剧院登台教学并执棒,为"合唱大师班"活动带来一堂精彩纷呈的讲座。"不会因为我姓严,你们就觉得我很严肃吧?那好,  相似文献   

13.
1905年,梁启超写下了《开明专制论》,依托马基雅维利的"新政治科学",梁启超力图克服自由主义宪政原则的危机。梁启超以马基雅维利的视域理解古典思想,改变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格局——现代性具有自身之"体","新君主"的政治品质必须基于现代新"体"的德性理解。通过对古典思想的重新定位,梁启超与古典立场发生了决裂。然而,梁启超以马基雅维利克服卢梭,毕竟无法突破现代性的原初视域。重新揣摩《开明专制论》的写作用意,有助于反省现代中国的立国根基。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一生对《桃花扇》评价甚高,对《桃花扇》的研究也用力甚多.梁启超为《桃花扇》作注所用底本为暖红室校刻《汇刻传剧第二十三种》本《桃花扇》.梁启超用批注这种传统的治学方法来研究《桃花扇》,和他本人的学术思想、治学理路及其转变有关.他为《桃花扇》作注,主要是旁征博引、依据史实,指出剧中情节本事,介绍剧中角色生平.梁启超对《桃花扇》作为虚构叙事作品有清醒的认识,他对同剧作本事、人物生平来说的移易时地,给予了理解和肯定,并指出了孔尚任具体运用的叙事技巧.他又能从舞台演出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桃花扇》创作的虚实相间.只是在几处情节严重失实的地方,梁启超对孔尚任进行了比较激烈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著有许多著作,而在《清代学术概论》、《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著作中集中了其易学思想,他重视《易》义理的阐释,也不否认《易》的占筮,他强调"卦起源于谁画无法确定",认定"十翼"不都是孔子所作,又根据《易》是不同时代、不同人所作而认为《易》是很凌乱的。  相似文献   

16.
近代之初,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韩国爱国启蒙志士们的影响最为引人瞩目。梁启超在社会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为了摆脱国民的"愚民性"和"奴隶性",提出了"新民说"。培养"新民"同等于培养国家的势力,而培养"新民"正是当时梁启超创作文学的目的之一,梁启超的《新民说》对申采浩的《二十世纪新国民》影响甚大,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近代韩国文人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的话     
本期本栏发表的两篇论文都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希望能引起重视。梁启超曾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文学时期的一个重要作家,但随着对中国文学史分期问题的认识日益明晰,他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早期作家这一点也开始受到重视,有人甚至把他在1901年所写的《举世皆我敌》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首诗。然而,关于梁启超的实证研究却相当缺乏。《未刊〈梁启超与林献堂往来书札〉中的几个问题》是在这方面的一篇力作。许俊雅教授在台湾文学馆新发现一批梁启超游台往来书札,以梁启超与台湾遗老、栎社诗人林献堂的往来书信为主,还包括了与两人相关的亲朋好…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1873—1929)出生于广东新会,十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曾担任过上海《时务报》的主笔。梁启超以他犀利的笔锋直刺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先后在《时务报》发表了多部宣传维新思想的文章,从而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维新思想宣传家。 梁启超主张变法图强。他在《变法通论》一文里写道:“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上下千岁,无时不变。”他说从税制到军制,各种制度都在不断变化,既使清朝入关后的历法、文字、刑法等都有所变化,尤其到了今天“大地既道,万国蒸蒸”的情况下,要争取变法的主动权,只有积极变法图强,才能保国保种,否则就会亡国灭种。他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反对洋务派只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的荒谬做法。  相似文献   

19.
赵宝刚因导演《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爱人》《奋斗》等电视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被喻为"中国言情剧第一导"。又因他捧红了一大批明星,如王志文、许晴、江珊、徐静蕾、陆毅、佟大为等,被人称为"造星大师"。尽管演艺圈里分分合合是常事,尽管这个"言情高手"成天和一批美女明星打交道,拍的也都是浪漫的爱情故事,但是,他的婚姻历经20年仍然异常坚固。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子、饮冰室主人。从1873年出生到1929年去世,梁启超的一生虽然只有 56个春秋,但他 11岁中秀才,16岁成举人,25岁和康有为一起发动戊戌变法;29岁主编《新民丛报》,为一代青年创造精神食粮;辛亥革命前後叱咤政坛,组党结社,先後出任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护国讨袁战争的都参谋等;五四运动後潜心学术,写出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专著,堪称一代宗师。在他身後,留下了令人叹服的一千多万宇的宏篇巨著。作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护国战争的灵魂人物,保皇会、进步党和研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