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人的丰碑     
加拿大:在多伦多市多巴丹拿大道的公园入口处有一座高十米的铁路华工纪念碑。碑文刻着:“从1880年至1885年,1.7万名中国广东省的男工,来到加拿大西部,参加穿越落基山危险地段铁路的修建……有4000多人丧生……”这座纪念碑是加拿大政府于1989年建立的。加拿大首任首相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铁路     
1989年9月24日、北美洲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天虹体育场, 聚集几百名中外人士,举行加拿大铁路华工纪念碑揭幕典礼。 纪念碑位於多伦多市士多巴丹拿大道市立公园入口处,高达35尺 的铁路华工纪念碑,它由两座架柱桥组成,顶座是一铁路轨道,并有 两屋真人大小的华工铜像分别工於桥脚和铁轨上。这是加拿大政府为 纪念17万名铁路华工在1880年修建太平洋铁路作出了卓赵贡献而修 建的。碑文载曰:“一八八○年至一八八五年、一万七千名中国广东省 的男工,来到加拿大西部。参加穿越洛碳山危险地段的修建,筑路过 程中四千多人…  相似文献   

3.
古巴首都哈瓦那有一座弓引人注目的华侨纪念碑。这是十九世纪古巴华侨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不朽丰碑,是古中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 古巴华侨纪念碑建於1931年,屹立在哈瓦那海滨大道利内亚街北端街心公园里。碑前左右有四条石凳,并种有九棵枇杷和槐树、附近银行.古巴政府机构及日本大使馆环立、与美国雄伟的“缅因号”纪念碑遥遥相望。 美国碑的后面就是惊涛掠岸的加勒比海。 圆柱形的碑体用整块主色大理石砌成,雕工精美。碑高两丈多,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格外雄伟,令人肃然起敬。在面对海的华工纪功碑上基厘上镶嵌6一块抑牌.…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后期,大量华人劳工以"苦力贸易"的形式来到秘鲁,这种劳动力的跨国迁移,有两种驱动力量,一种是"拉力",即秘鲁国内的劳动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种是"推力",即当时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乱,民生凋敝、大量贫农被拐骗到秘鲁。在秘鲁务工时,华工遭到残酷虐待和压榨,这激起了他们的反抗。在坚持不懈的斗争中,华工赢得了自己在秘鲁社会平等的地位,秘鲁华人社会由此形成,华人并由此成为当地的强势族群。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叶,华工来到美国.为了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华工们组成会馆,修建寺庙,将佛教传播到美国.《排华法案》及其修正案的施行最终关上了华人移民美国的大门,同时也使华人佛教在美国的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6.
杨儒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曾经担任过近四年的驻美公使。在此期间,杨儒一方面敦促美国政府废除排华法案、切实维护华工权益,并促成了1894年《中关华工条约》的签订,希望能部分解决美国的排华问题;另一方面又为该问题的根本解决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即从根治当地华人社会存在的恶习着手,提高华人自身素质,同时考虑转移部分华工到墨西哥。杨儒解决美国排华问题的实践和构想并未取得预想的成效,这与他的认知局限有关,同时也是清廷国力贫弱、无力对美国的排华进行有效的反击使然。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修建了横跨国土东西大部的中央大铁路。在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过程中,华工承受了大量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非人待遇,他们为美国大铁路的完成乃至美国的迅速发展,无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铁路的修筑在客观上也为美国华侨华人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有必要针对华工修建铁路对其自身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来分析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对美国华侨历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美早期华工研究的最大困难是缺乏他们的文献材料。艾尔松修女以数十年之力,通过系统地查阅当年的报刊,追寻早期华工在北美大地上的踪迹,撰成《爱达荷华人往事》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北美早期华人移民生活的画卷。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八十周年时.在法国政府、华裔融人法国促进会和法国陈氏兄弟公司的大力促成之下、一座旨在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而竖立的纪念碑在巴黎落成。华人前辈遗愿如愿以偿。从此,人们将永远记住八十年前,曾经为法国的自由和欧洲的和平,献出生命和热血的十四万中国劳工与战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十四万劳工和战士历经磨难来到法国,在法国军工生产、道路建筑、港口装卸及战地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主要在英军防线接参战的华工,与盟军战友共患难的历史。中国劳工和战士在这场战…  相似文献   

10.
陈永权 《源流》2013,(2):55
这是一个封尘了半个世纪的真实故事。在广宁县石咀镇南迳村委会迳口村的佛仔咀,解放初期曾经建有一座烈士纪念碑。从外观来看,这座纪念碑并不显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占地面积约10多平方米,青砖垒砌,灰砂批荡,碑基正方形约1米×l米,碑顶约0.8米×0.8米,高约3.8米,碑的正面上书"欧明华同志烈士纪念碑"。可这座纪念碑建好后不久又被拆掉,再也没有人到那里打扫和献花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座纪念碑纪念的"烈士",在当时建  相似文献   

11.
作为驻美公使,在出使前和出使期问,陈兰彬在华工问题上作出了积极努力,如率领调查团收集了大批关于中国劳工在古巴遭受迫害的材料;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在美等国华工之人身安全;在秘鲁虐待华人事件、丹佛事件发生后,积极与秘鲁、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等等.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陈兰彬在保护华工问题上的举措不可能有太大的成效,但作为派驻美国,专事华工事宜之首任公使,可以说,保护华工是陈兰彬一生中最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九年四月八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郊外的华侨义山、巍然矗立起一座“菲律宾华侨抗日烈士纪念碑”、并建有抗日华人烈士纪念堂这是为表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150多名华人烈士, 碑座的大理石上镌刻差碑志,记录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成为日寇沦陷区的菲律宾华侨与当地人民同仇敌忾、打击敌寇、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的壮烈事迹。该碑志精辟地记述了菲律商广大华侨波澜壮阔的斗令历程,是一仄珍贵的历史文献、永为后人瞻仰和忿吊。 “菲律有华侨抗日烈士纪念碑志”如下: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为欲解除在华泥足深…  相似文献   

13.
《源流》2017,(2):20-27
在惠东县高潭圩镇,有一座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一座高潭革命烈上纪念亭,纪念碑和纪念亭呈一直线分布,显得庄严肃穆。纪念碑所在地叫下圩埔,见证了90多年前这里发生的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纪念碑前摆放着干部群众拜祭先烈时所献的花圈。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加拿大人,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名声传遍中国、加拿大乃至许多国家和地区,他,就是白求恩。 有17000多中国人,100多年前就去了加拿大,有4000余人献身太平洋铁路。但在中国,大多数人还不太清楚;在加拿大曾长时期无声无息。 从20世纪80年代起,事情有了变化。坚持多元文化的加拿大人,为当年的筑路华工建起了纪念碑。 如今更不一样了。加拿大籍华人李宁玉博士和一群热心者,历尽艰辛拍摄了一部八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枫骨中华魂》,并在此基础上又编著了同名大型画册,用两种形式展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一个中国“白求恩”群体的声誉,将传遍中加两国大地…… 今年初夏,在六朝古都南京,这位江苏南京的女儿、多伦多江苏同乡会会长向我们讲述了其间的曲曲折折……  相似文献   

15.
在澳大利亚淘金热时期,华人遭受了严重的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本文分析了华工到澳大利亚淘金的国内外的“推拉力”;回顾了贯穿整个淘金热时期暴力排华事件和各殖民地的排华法案,阐释了其背后的深刻的原因,剖析了华工的抗争及排华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后,在俄国混乱的社会局面下,广大旅俄华侨的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其中旅俄华工多数被迫加入到了苏俄阵营,而苏俄政府则利用华侨社会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以支持华工阶层夺取侨界领导权等方式打压侨商。最终,在严重的内耗中,俄国远东地区华人社会走向衰落,而俄国内战结束后,苏联政府甚至一改其支持华工阶层的政策,重新走上了历届俄国政府排华、限华的老路。就苏俄政府与旅俄华工之间的关系而言,尽管期间多有合作,甚至一度结成了同志般的亲密关系,但就其本质而言,依然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是旅居欧洲30多年的华人绅士、亿万富豪,一个是家住深山的普通村妇,只因一夜借宿,彼此竟产生了惺惺相惜的真情。没有美国电影《廊桥遗梦》中的缠绵情节,他却坚定承诺:"我就是你下半生的男人。"为了和心上人朝夕相处,他离开西班牙,在云端下,梯田边,筑起一座"爱情驿站",甘愿隐居深山成为一名农夫……姚南山是浙江青田县人,很小就失  相似文献   

18.
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上,有一个形似树叶的小岛——牙买加。19世纪中期,英国废除了殖民地奴隶制,牙买加的英国殖民者——甘蔗种植园主也不能再从非洲补充极其缺乏的劳工,他们便把目标转向了亚洲。当时正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广东沿海一带,一些穷人应召卖身为契约华工,漂洋过海来到牙买加。150年后的今天,这些契约华工。他们和中国移民的子孙后代遍及全岛,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工作。 牙买加人口82万,华人占了一万。牙买加的华人尽量保持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传统。那些在牙买加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华人已经不会讲华  相似文献   

19.
《出番记》讲述了华人黄万利到美国经营洗衣店并与珀尔张相恋的故事。小说中的洗衣店意蕴深厚,主要表现在:美国梦中的种族藩篱、西方边缘化的东方文化与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小说通过描写两代华人美国梦的破灭揭示了种族决定美国梦成败的事实,华人姓名的变化、低贱的工作以及华人社区的"单身汉"现象都是西方对东方文化边缘化的产物,珀尔张被迫踏上追寻身份之路是对美国"大熔炉"神话的讽刺。  相似文献   

20.
自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以后,到加州的中国华工人数也随着增加。随着华工的大量涌入,对加州的矿藏开发、铁路修筑、农耕业的开发、捕鱼、毛纺等其他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就以上四个方面对华工在加州经济开发中的作用作一简单论述,以进一步揭示华工在美国西部早期经济开发中的历史意义、彰显华工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