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汪实 《山西老年》2014,(12):18-18
1977年冬天,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考场再次打开大门,570万名考生从山村、渔乡、牧场、工厂、矿山、营房、课堂奔向考场,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两季考生达到了1160万人。1977年8月3日,武汉大学副教授查全性接通知赶到北京饭店参加座谈会,发现出席会议的有吴文俊、邹承鲁、王大珩、周培源、苏步青等著名科学家以及科学院和教育部的负责人。坐下来后,才知道邓小平也要参会。  相似文献   

2.
杨柳 《今日南国》2007,(13):43-45
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如期而至,全国有950万莘莘学子走进考场,迎来人生的首次大考。特别的是,今年恰逢恢复高考30周年。1977年任教育部部长,92岁高龄的刘西尧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掀开了当年恢复高考的内幕,带着我们回到那个真理讨论,拨乱反正,重写公平,选拔人才的难忘年代。光明荏苒,日月如梭,弹指间,30年过去了,回顾我人生中的三次高考经历,酸甜苦辣,感慨万千,参加高考时点点滴滴的往事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3.
从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至今已整30年,在许多人的心中,都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对于千百万高考经历者来说,它成为千百万人命运的转折点,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符号。古人云:三十年日一世。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三十年来,高者在变革中前行,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大张旗鼓地扩招,从"国家统包"到"双轨制",从三门考  相似文献   

4.
正又是一年高考时,十几年寒窗苦读,只待今朝放手一搏。6月7日至9日,2016年高考拉开大幕——这是我省最后一届传统高考。记者从温州市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我市共有4.8万余名考生走进54个考点1675个考场,比去年减少298人。这是自2012年来连续第四次下降。这一趋势与我省整体情况一致,全省共30.74万考生报名,比去年减少3.3%。  相似文献   

5.
高考三十年     
从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至今已整30年,在许多人的心中,都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对于千百万高考经历者来说,  相似文献   

6.
正1977年的冬天,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尘封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这次非比寻常的冬季招考,让许多人意识到,时代的车轮又一次开始缓缓滚动了。严冬过后,春意萌生。仅仅过了半年,1978年的夏季高考如期而至。这一次,考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五百九十万。彼时十六岁的林海帆也是这万千考生中的一员。这位来自洞头县北岙镇的少  相似文献   

7.
今年高考之前,国家首次出台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举措",新生录取数一下子增加到了156万,比去年净增48万。这样,在今年340万考生中,有机会跨入高等学府的比例上升为45.8%,而我省则突破了50%。 6月下旬,国家对我省扩大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申请作出批复,同意1999年我省省属普通高校新增本科招生计划6000人,在鄂部委属普通高校预计新增招生计划3500人,一共扩招9500人。这样,原计划和扩招计划合在一起,我省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达到8.86万人,比去年净增2.43万人。至9月下旬全省招生工作全部结束为止,普通高校在我省实际录取人数为9.1万余人,比去年净增2.7万余人,16.8万的考生录取率达到54.8%。其中,通过扩招上大学的实际人数达1万余人。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2007年,正逢“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30周年。30年前的8月,刚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力排极“左”路线的干扰,毅然作出了当年恢复高等教育考试的决策。于是,已经中断了12年之久、有570万年龄不一的考生参加的高考破天荒地在1977年冬日举行。这是一场中外教育史上罕见的集12年人才于一考的盛事,当年录取了27.3万人,录取比例为20:1。正是从此开始恢复的高考,  相似文献   

9.
2007年度的高考已经迫在眉睫了。作为语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作在高考中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所谓“得作得语”。考场犹如战场,只有知此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高考前,只有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熟知近年来作考试的变化,我们才能对2007年的高考作走向作出预测,并在考场中冷静思考、积极面对,从而在考场上妙笔生花,创作出优秀的考场作。  相似文献   

10.
王成 《今日南国》2007,(21):46-48
"环球太太"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是一个陌生而朦胧的概念。实际上,"环球太太"的比赛自1977年创办至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2007年的"环球太太"大赛是中国第一次派出选手参加的比赛,因此在中国了解这项比赛的人并不多。但提起著名球星贝克汉姆的妻子"辣妹"维多利亚,没有人会觉得陌生,而她正是2006年"环球太太"大赛的冠军。今年夏天在比赛中夺魁的,却是眉目中颇有些花木兰般英气的中国女人李珺。  相似文献   

11.
正考场是选拔才俊、向官场输送后备才人的重要途径,净化考场,严肃纪律则是保证德才兼备之青年脱颖而出的重要举措。净考场之态度决定官场发展之走向,净考纪之行动决定官场风气之正邪2014年高考之后,河南省招办向社会通告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查实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恶劣的一次有组织舞弊案。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全国高考结束之后,作弊骤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为维护考场风纪,许多朝代也都采取了一系列防弊措施,如"锁院"制度,考官接到命令后即刻住进考场,并由专门负责的官员把考场封锁,断绝来往,使考试者无法和考官会面;再如"糊名"制度,即把考生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考场作文,文体要求一般是"文体不限",纵观历年高考佳作,用书信体写的文章而大放异彩的不在少数。书信体所以成为众多写作能手的"首选"并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高考已经过去几天了,但是赵女士每次听到有关高考的消息,还是很紧张。不过一想到女儿乘坐婚车顺利参加了高考,她心里又会变踏实一些,这一定能给我闺女带来好运。今年离高考还有一个星期,赵女士就花1600元给女儿从婚庆公司租了一辆婚车,另外配备一名高考期间全天陪同的司机。高考期间,家长给孩子找高考保姆的新闻时见报端,还有的家长在考场周边提前踩点查看停车位、便利店和药店。除了家长,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也在高考前出台噪音禁令,或者在考场周边实行交通管制等特殊政策。近几年,全民助考风越刮越猛,虽然透着人文关爱,但紧张的阵势让不少人如临大敌。  相似文献   

15.
正1977年临近高考,在医院陪护生命垂危的外婆,那段经历让我在高考志愿填报栏上一口气写下了四个医学专业,后来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医学生。五年后留校从医时,我却发现当年对白衣天使职业的仰慕和向往,与自己渐渐觉醒的"职业锚"有不小的冲突,于是我开启了一场追逐职业和人生梦  相似文献   

16.
徐安庆  王勇 《金陵瞭望》2009,(21):51-52
迈进大学之门、踏上新的成才之路.几乎是每个少年学子孜孜追寻的梦想。而对于成绩优异、家境贫寒的学子来说.上大学既面临考场的激烈竞争,又面临缴纳高额学费的困扰。当2009年高考结束之后.那些被高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学生为学费烦恼的时候.市级机关工委组织开展了“贫困学子‘圆梦’助学行动”.满怀深厚感情向特困群体和困难家庭的大学生送去一笔又一笔学费.为贫困学子搭起了由梦想通往真实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郑金美 《社区》2012,(2):51
职场人由于长期面临竞争和压力,很容易做噩梦。而不同的梦境,更能反映出你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大家不妨对号入座。梦回考场提示晋升压力在职场上已经打拼几年的白领,明明已经远离课堂,不用再为考试发愁,却常常梦见回到学校,重新坐到考场上考试,而且在梦里屡次答出白卷。这是白领"梦疾"患者最常遇到的梦境。很多人都有过梦回考场的经历,考试隐喻的是在职场上面临进一步的跨越。竞争重压下的白领,最关心的是个人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过去,然而高考过程中发生的许多事情,却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据广州媒体报道,高考数天,考生家长们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纷纷充当起临时交通警察,导致一些路段出现交通堵塞。笔者在广州采访的过程中,目睹了两起考生家长阻拦车辆正常行驶的事件,其中一起发生在离考场百米外的路段。当司机质问同车者理由时,那位拦车者嘴里吐出"今天高考,我就是老大"的豪言霸语,这种因为孩子高考而目空一切的态度,充分展示了考生家长"倚考自重"的不正常心理,说到底,这同样是一种特权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重要依据是中学生的高考成绩,多年来一直依据参加高考的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依据,这些成绩是每门课程的原始成绩。只看一名考生的成绩,是无法知道他在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所处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招生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也为高等学校对新生的教学提供不出切实的数据分析基础,许多高校仍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摸准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自1996年开始,我省开始在高考成绩中实行标准分制度,高校录取新生不再依据原来的原始分数,而是依据标准分来录取新生.这种标准分制度的实行,使招生工作更加科学,避免了不少弊端,促进了高等学校的教学和对学生学习管理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全面而有效地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新三届,就是提1977年底、1978年中、1979年中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进入大学的青年。这批人,1982年1月毕业了27万多人,1982年夏天又毕业了31万多人,1983年夏又有27万人毕业——这就把85万人之多的一代青年成批地推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