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先驱举起的振兴中华旗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着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如何实现这一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社会各界关切的焦点。科学技术以其无所不在的巨大力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首要动力。本文尝试通过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为实现"中国梦"寻找科技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寻找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上,很多国家大事都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参与,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改革开放,海外华侨华人做出过巨大贡献;现在,他们又在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中国梦"继续无私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努力。海外6000多万华侨华人,遍布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华商资金超5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基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由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有机构成的命运共同体。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节点上,文章回顾与审视70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个重要阶段,沿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繁荣发展的价值维度,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理路。立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坚持政治前提、夯实经济基础、聚合文化动力、创造社会条件、提供生态保障五个方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经验进行系统性凝练,以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启迪与思索。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坚强的民族,中华儿女有着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气质,中华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英雄的中华儿女在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伟大升华,这种民族精神集中展现为祖国至上、不畏强权、捍卫主权的民族主义意识;万众一心、同心协力、共同御侮的社会大团结精神;勇往直前、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气概;独立自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与气节。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要继承与大力弘扬抗日战争时期得以张扬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6.
钟声 《中华魂》2012,(20):52
在9月1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有必要提醒日本,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挑战历史定论、冲撞公理正义、觊觎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的恶劣行径注定失败。81年前的今天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日。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文明的表现形式,语言文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历史演进的组成部分和缩影。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这个民族的印记,是构建民族精神的基本元素。从甲骨文、金文演进而来的汉语言文字是我们的母语,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不断凝聚、文明不断升华的过程。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这些灿烂的篇章和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也正因为如此,汉语言文字引起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中国的标志,其维系同根情感的使用是无可替代的。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描述19世纪70年代,普鲁土军队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强令当地学校只许教德语。那位法语老师"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  相似文献   

8.
编辑人语     
北京香山的红叶已经落尽,冬天来了。我们改版复的《中华儿女》海外版还有一期就满一周岁了。一年来,许多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走进《中华儿女》,陈修炳、林同春、陈逢坤、杨天全、陈武虎、苏婉……他们在升国他乡努力著、奋斗著,为自己,为祖国,为中华民族赢得荣誉。他们的故事5;起海内外读者的普迫关注。这期封面人物也是一位华侨须袖,匈牙利华人华侨联合总会张曼新会长走进《中华儿女》,向海内外读者讲述他艰辛创业的故事,倾吐他炽热的爱国热情。和他一起倾述爱国心的还有中日“民间大使”蔡建国、用照相机观察世界的王小慧。黄…  相似文献   

9.
宗平 《老友》2013,(2):4-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实现民族自强的精神产物,是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共识,是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防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强大的能动反作用,能增强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并使情感认同向维护民族团结以行为转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力地维护了一个中国原则,巩固了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凝心聚力。为此,应通过树立、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建各民族平等的互动平台,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构建共同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1.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价值理想.“中国梦”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奋斗过程中表现出的拼搏精神和价值观的结晶,其价值内涵在于:公正是“中国梦”的根本、团结是“中国梦”的基础、平等是“中国梦”的核心.“中国梦”坚持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和平崛起之路指明了方向,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涉侨论述是习近平系列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侨务工作、海外统战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判断和党情、侨情的正确把握,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概括了海外侨胞与祖(籍)国的关系,高度评价了华侨华人早期为开辟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作出的巨大贡献,并进一步提出新时期海外侨胞仍然是实现中国梦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理解新时期海外统战工作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寻求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做好"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儿女》海外版在创刊6周年之际,在一群充满激情与信心的年轻人的奋力工作和广大读者的热心支持下,就要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海外读者的面前了。我们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是什么民族、什么职业,都有一个骄傲的共同身份──中华儿女。中华儿女,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到底是什么力量把十几亿颗心紧紧凝聚在一起?世界历史上有过许多曾经辉煌的民族,现在只能在历史教科书里提到了,为什么中华民族却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近百年来,中国遭受列强凌辱,骨肉分离,山河沦陷,为什么中华民族却总是在不屈不挠地争取富强与统一…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自觉形成的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文化精神的总和,其实质是中华儿女坚信不疑的,被认作是自己生存之根本、生命意义之所向的,以理想、信念、信仰为内核的精神文化体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文化自觉。重铸共产主义精神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夯实中华民族道德基础,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之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华儿女大团结”这个时代课题,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归结,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历史启迪,而且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需要。“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从经验层面所做的归纳,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遵循,这就要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厘清其依据和拓展的方向,这是理论逻辑问题。“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涉及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问题,阐释其中蕴含的机理,必须立足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背景进行求解,这是历史逻辑问题。“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是为了汇聚磅礴力量,战胜一切挑战,更好地迎接未来,这是实践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17.
7月20日,邓小平诞辰96周年的前夕,邓小平同志的女儿毛毛前往香港参加由香港中华儿女出版社与香港三联书店在香港会展中心共同举办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十年记》新书发布会,并接受香港各大媒体的采访。 由香港中华儿女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感情流水账父亲邓小平“文革”十年记》在香港面市后,引起了众多海内外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等国内媒体广泛刊登;香港《文汇报》 7月19日用整版篇幅刊登了月明对毛毛的访问记。 7月 20日下午4点30分,香港会展中心202会议室记者云集,香港三家电视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方位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义务与责任,发挥着凝魂聚力的强大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在内的民族综合体,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需要法律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更需要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指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9.
自信是一种信念及精神,中国道路自信是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发展能力及前途的信任,其形成与中国百年发展辉煌成就息息相关.中国道路自信源自中国道路的正确选择.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历经千难万险,先后成功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人民在百年磨砺中增强了中国道路自信.这种自信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无数梦想,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软实力.树立中国道路自信的理论前提,关键在于对中国道路优越性的彰显.只有将其置于不同参照系中进行多维度比较,才能使其优越性得以全面彰显,并愈加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阔步前行.显然,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上,通过梳理、总结建党百年来中国道路发展历程,将中国道路置于自身与"他者"之历史与现实中,进行共时态与历时态之比较,以唯物史观回望并厘清建党百年来中国道路自信生成逻辑,具有极其重大意义,既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又能激发全体中华儿女愈加自信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阔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7月1日,香港终将结束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这是雪百年之耻、扬民族之威的一件盛事,是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践典范,是国力强盛、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南京520万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一样,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