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从“安保条约”的修改看日美关系的演变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张健在1951年9月8日签订《对日和平条约》的同时,日美之间还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以下简称“安保条约”)o前者在国际法上使日本获得独立,后者则使日本处于依附于美国的地位。]960年日...  相似文献   

2.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国宪法》实施70周年之际宣称,将在2020年东京举办奥运会之年实行新宪法。安倍为长期执政,最终实现修宪政治目标,决定于2017年10月提前举行众议院选举并获胜。围绕修宪问题,日本各种政治势力将继续较量,总体形势对安倍更为有利。安倍意在通过修宪或制定新宪法,最终在历史问题、天皇地位、自卫队运用、靖国神社、国旗国歌、国内统治等问题上,彻底瓦解体现日本战后和平进步势力所有主张的国内法基础,为根本改变战后体制、全面推行右倾化大国路线确立国家根本大法。尽管日本修宪未必会马上导致军国主义复活,但修宪后的日本国家战略走向及其对亚洲安全带来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日本修改宪法的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主义的倾向。日本修宪的主张起源于战后日本的"修宪派"。"修宪派"在战后初期曾遭到美国的压制,一度获得政治主导权之后曾立志摆脱美国主导的所谓"战后体制",修改和平宪法,但是他们的尝试没有成功。安倍晋三是"修宪派"的继承人,他利用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再次提起修改宪法问题,为摆脱"战后体制"、加强日本独自的防卫能力进行挑战性尝试。安倍虽然强调强化日美同盟,但是骨子里却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要摆脱美国主导的"战后体制",摆脱美国的控制,恢复日本的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4.
安倍内阁在解禁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问题上先后采取了两种法律方式:直接修宪和解释修宪。从宪法学和宪法实务的角度看,两种方式都存在诸多问题。直接修宪方式通过修改宪法第九条解禁"行使集体自卫权",将直接破坏《日本国宪法》的和平主义原理,同时还破坏了《日本国宪法》与《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联合国宪章》的法源位阶关系。解释修宪方式超越了内阁的宪法解释权限,并且内阁的宪法解释及其修正案不具有真正的法律效力,通过内阁会议形式修改宪法解释也无明确的法律依据。尽管法律层面上存在诸多问题,但综合当前日本国内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局势等各方面因素看,解释修宪方式未来发生逆转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5.
安倍政府实施的"战败束缚总清算",其内涵不同于"摆脱战后体制"。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的前三年,通过立法和修改法律,建立了法律和制度保障,大力清除战败束缚,相当程度上架空了宪法第九条。主要举措包括:制定安保领域的最高纲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划定了推行印太安保战略的地理界线及实施路径;全面展开防务、太空、海洋、网络及日美同盟等领域的战略重构;用内阁决议替换了束缚日本海外派兵作战的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重构新安保法制,确定了日美同盟升级的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6.
日美声明下的日本修宪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磊 《日本学刊》2012,(3):21-26,157
为实现政治、军事大国和正常国家之目的,日本外交战略与内政上的修宪战略双管齐下,相互呼应。随着新的日美共同声明的发表,日本修宪战略的总体框架浮出水面:一是制定《国民投票法》确立修宪程序,二是设置宪法审查会推动修宪的实施。日美近两次共同声明与日本修宪进程之间有着本质上的逻辑联系。随着日美同盟的深化,修宪战略的逐步展开,日本宪法的修改恐怕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解密的文件证实 :旧日美安保条约在 1 960年修订时岸信介与美方就朝鲜半岛有事时在日美军可不经事前协商向朝鲜半岛出击一事达成秘密协议 ,1 960年修订的日美安保条约有效期 1 0年到期前的 1 967年起 ,佐藤荣作在谈判中以维持并扩大秘密协议的适用范围 ,向美提供更多战略利益以换取冲绳回归。  一、日美安保条约中“事前协商制”的由来  在 1 951年签订的旧日美安保条约规定 :只规定美军驻扎日本的权利 ,但没有明确美国对日本负有防卫义务 ;美国不需与日本商量就可动用驻日美军向第三国出击……。  日本人民不甘心在旧安保体制…  相似文献   

8.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和约》与《美日安保条约》,构建起“旧金山体制”,美日同盟关系由此确立。“旧金山体制”凸显了冷战思维,日本以不对等的身份参与了美国亚太地区的安全规范构建。冷战后期,美日同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同盟性质更加显著,日本的自主性不断增强。苏联解体后,美日同盟的最大挑战不复存在,但恐怖主义威胁、朝鲜核问题、中国军力增长等成为美日同盟面临的新挑战。安倍二次上台后,先后提出“自由与繁荣的印太”与“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概念,日本逐步形成自己的“印太构想”。与此同时,美国也从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转向更为广泛的“印太战略”。在此背景下,美日同盟进一步强化,日本正在逐步摆脱战后的种种束缚,深化同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关系,由此形成了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地区多边体系,其针对中国的意图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9.
安倍二次执政以来,全力推动日本国家安保战略转型,在国家、地区及全球三个层面构建起结构相对完善的新安保战略。日本制定新安保战略旨在更有效地保障本国安全利益,具体而言,国家层面的安全利益依赖日本自身的防卫力量与日美军事同盟来保障;地区层面的安全利益由日本与韩国、澳大利亚、东盟、印度的双边或多边安全合作共同维系;全球层面的安全利益主要通过与国际社会开展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来维护。安倍内阁对国家安保战略的调整具有系统性,它全面拉开了日本国家防卫由守转攻的序幕:一是强化自主防卫能力与日美同盟;二是构建地区安全合作网络;三是提升对国际安全事务的介入能力。我们必须对日本在安保领域的这一系列动向保持密切关注,并妥善应对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海滨 《日本学刊》2008,22(2):39-49
2007年3月日澳签署了<日澳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正式确立了"安保关系".日澳"安保关系"的发展体现了日本安全战略出现的新动向,即日本正试图确立起以日美同盟为基础、日澳"安保"为辅助的安全战略,并在2007年日本<防卫白皮书>中得以初步显现.这表明,日本正在日美同盟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与澳大利亚等其他大国的安全关系来谋求更大的地区自主权,强化向"正常国家"迈进的政治资本,也给亚太地区安全局势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的要求,《日本学刊》在著审编读各方支持下,推出了多篇日本研究优质论文,以刊物转载率为代表的社会影响力有所上升。2015年,《日本学刊》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复印报刊资料》三本中国主要文摘类刊物上的全文转载论文为15篇。统计结果如下:《新华文摘》(1篇):刘江永:《传统地缘政治思想对日本国家战略的影响》(2015年第18期,原刊2015年第3期《地缘政治思想对中美日关系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篇):张晓磊:《安倍内阁的安保法制改革》(2015年第11期,原刊2015年第3期《论安倍内阁的安保法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安倍晋三第一次执政期间,日本制定《海洋基本法》,设置综合海洋政策本部,明确了以"新海洋立国"理念为特征的海洋战略。2012年底安倍再度执政,制定《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又相继出台第二期和第三期《海洋基本计划》,日本海洋战略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框架下逐步明确了 "海洋安全保障"向"综合海洋安全保障"转变的走向。第一届安倍政府以来日本出台的一系列海洋相关法律,是其海洋安保战略的法律基础。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安倍政府的"综合海洋安全保障战略" 与"印太战略""北极政策"形成了互补态势。"综合海洋安全保障战略"是安倍政府意志的"完美体现",以"利益、遏制、否定"为主要特色,以宣扬"海洋法治"对冲中国海洋政策为目的之一。菅义伟政府的海洋战略,既存在对安倍政府"综合海洋安保战略"的继承,又有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2013年出台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日本官方在二战后首次明确提出国家利益的定义及内涵。日本的首要核心利益是涉及领土问题及恢复国家对外职能的国家"安全利益"。日本基于核心国家利益的对外战略调整及政治诉求,重点是为摆脱战后体制、改变战败国形象,以修宪恢复因战败被剥夺的部分国家对外职能;所采取的强化日美同盟及价值观外交等手段,是为在亚太乃至全球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从长远来看,日本仍将以"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谋求地区乃至国际事务话语权和主导权,力求彻底摆脱战后体制及和平宪法第九条的束缚,实现海外用兵,进而实现政治乃至军事大国化的战略目标。这种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对外战略选择,势必会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台关系的新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5年 2月 1 9日 ,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在华盛顿举行 ,并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将“鼓励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湾海峡相关问题”以及“鼓励中国增加军事透明度”列入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众所周知 ,1 996年 ,美国总统克林顿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美日安保条约的基础上 ,发表了美日安保共同宣言 ,指出一旦日本周边发生武力争端 ,美国与日本有共同防御的责任。此后 ,美日主管外交和国防的官员几乎每年都举行双边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 ,并发表联合声明 ,但从未就台湾问题是否包含在美日安保的范围内做过明确界定。美日这次发表的…  相似文献   

15.
论“日台条约”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张茜红1952年4月28日,《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夕,日本与败退台湾的蒋介石集团签订了“日华和平条约”,台称“中日和平条约”,即通称的“日台条约”或“日蒋和约”。该约包括所谓和平条约一件、议订书一件、换文两件、同意记录一...  相似文献   

16.
日本《海洋基本计划》是在《海洋基本法》指导下制定的重要海洋计划,对日本的海洋安保、海洋经济、海洋人才等方面建设均有重要指导作用。2018年安倍内阁根据国内利益诉求和对国际形势新情势的认知制定了新《海洋基本计划》,为安倍内阁在2018-2022年的海洋政策提供基本指导。其中海洋安保政策是该计划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为加强国内整合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注重情报作用的预防性外交、扩大地缘空间、强调综合安全等方面,深刻体现出安倍内阁进一步向积极的自主政策转向的意图。新《海洋基本计划》安保政策是安倍内阁安保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大变革的时代,日本今日的修宪与20世纪相比,在目的和作用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安倍政府将修宪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秉持强烈的"使命感",致力于实现修宪问题的"历史性突破",赋予修宪以更新的内涵、更多的功能和更重要的意义。囿于"冷战"思维,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发展潮流下,以安倍晋三为代表的部分日本政客虽身处21世纪,依然将"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奉为世界政治格局体系之圭臬。在内外多种因素的交融与作用下,安倍修宪似将水到渠成。以追求"正常国家"为战略目标,以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为政治夙愿的修宪行为,不仅会对日本国内政治的发展走势产生重要影响,也将对亚太地区未来的安全形势构成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18.
当代日本安全政策转变已引起全球关注。其核心要义——"安倍国防学",自2012年安倍晋三重掌政权以来已取得快速发展和重大突破,具体表现为政策法制的连续更新、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军力的结构调整和水平提升。这种发展和突破,是冷战后日本防卫政策整体变化的历史延续,但由于受到持久制约和自我设限,导致日本二战后形成的"安全认同"的核心支柱,即与修宪、强军、派兵、动武相关的关键指标尚未发生实际意义上的颠覆性变化。近期世界格局及秩序加速深刻变动,安倍政府也在开始新一轮安全防卫政策的调整,力推防卫自主性与打击能力构建,并将之重点作用于西南防卫和印太安保。这种新动向使得东亚邻国看待日本动向的姿态日趋严峻,并将带动地区格局与均势的盘整。  相似文献   

19.
“加宪”是安倍内阁以来修宪派的多次修宪实践屡遭挫折又不断更新的最新修宪构想。推动“加宪”既是日本试图突破专守防卫政策的内在要求,又是配合美国印太战略、深化日美军事同盟合作范围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岸田内阁谋求维持长期内阁的因应考量。揭示“加宪”背后的动因逻辑,既客观铺陈了日本图谋延展防卫张力与更新防卫理念,又有助于明确岸田内阁对于“加宪”的工具理性。在参众两院修宪势力已过2/3的背景下,修宪派短期内不会冒险推动“加宪”,但日本防卫力量的建设及防卫理念的更新正日益为“加宪”的实践做好前期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安倍政府将如何带领日本前行?世界警惕地观察着。日本参议院选举最终开票结果 7月11日揭晓,自民党、公明党、大阪维新会、珍视日本之心党以及赞成修宪的无党派议员合计议席达到参议院2/3以上。因执政党在众议院掌握2/3以上议席,修改宪法的基本环境具备。虽然要想实现修宪还需经过全民公投,但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