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城市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尽快实现城市化是全国人民特别是全国农民的意愿和目标。《建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愿。并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描绘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远景蓝图和标准,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是互为目的,互为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城市化重要途径,城市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基于动态的视角,从理论上构建了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两者的关系模型,指出当模型的前提和假设均成立时。运行的结果就是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反之且不加修正就会产生抵触,扩大城乡差异。当前中国国情与模型理想化运行的前提和假设尚存在差距,表现在政府、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上。建议强化以促进效率与公平为目标的政府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并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以促进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如果以1994年为分界,此前表现为由乡村工业推动的城镇化,此后表现为由城市工业(或国家工业)推动的城市化。这种“双轮驱动”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区别与发达工业化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道路的独特形式。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来看,中国城市劳动力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固有的二元结构还将在很长时期内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所以“新”,就在于它已经超出农村这个限界,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框架,即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我国城市化应当包括有形城市化与无形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提高我国无形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仍有8亿多的农村人口,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抉择。但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很不充分的情况下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市化或总体来讲的现代化是密切相关的,有其系统规定性。在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什么”、“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大陆城市化的滞后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协同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鉴于我国特有社会经济体制下出现的“三农”问题,从城市化深刻内涵出发理解城乡关系,深谙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将成为破解目前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所出现“僵局”的关键点。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城乡功能演进中农村发展特征的分析,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与日本、韩国乡村发展的对比研究中,探究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契机,提出:以建立在区域差异性基础上的城市化水平为轴线,在划分区域功能分工中延续城市功能建设新农村,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三农”问题成为时代的焦点,加快城市化进程显得尤为急切与必要。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化对我国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渡 《金陵瞭望》2006,(12):72-72
栖霞区位于南京东北部.北临长江,东界句容,西连主城.南接江宁;总面积380平方公里,人口40万.辖尧化、迈皋桥、燕子矶、马群、栖霞、龙潭、靖安、八卦洲、仙林9个街道。2005年,栖霞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380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建设不断向外拓展,原来近郊农村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村”。原来的村民事实上已生活、就业在城市当中,并且不再以土地耕作为主。这种城、农同住一地的状况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特定阶段的产物。这种局面长期保持下去,不仅给城市管  相似文献   

10.
试论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化现状和基本特点,进而着重强调了我国城市化应“走大中小 城市(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和发展小城镇对促进中国城市化的意义。文章最后从民政部的角度,提出 了推进中国城市进程的三条措施,这对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为依据,论述了城乡一体化推进我国城市化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了新农村建设是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业化转移的实践举措,它是提高我国城市化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因此,只有推进二元结构的彻底转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加速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刊行于上世纪30年代初,为山西省农村教育改进社的会刊,以提倡农村事业、研究农村问题、改进农村教育、建设新农村为宗旨.强调农业与师范教育结合、注重农村社会调查是它的鲜明特色.<新农村>不仅为乡村社会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目标。五年来,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但不可回避,当前新农村建设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本文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人与人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社会的矛盾,并对其做一些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7.
论新农村建设主导与主体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性功能的发挥应该是互动的。政府主导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必要条件;富有主体性的农民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载体和决定性因素。实现新农村建设主导与主体的良性互动,须遵循以民为本、职责明确及多元化原则,构建市场型政府,并不断增强农民的自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8.
善治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贫困地区农民生存安全的需要以及贫困地区乡村治理的失效都呼唤善治,而当前贫困乡村社会已经初步具备善治的社会基础。在贫困农村地区实现善治,其基本思路是:转变基层党组织的功能,正确定位基层政府的职能,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发挥农村民间组织力量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9.
梳理老工业基地与新农村建设互动的相关理论,从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分析目前实现二者互动的制度环境,并提出老工业基地与新农村建设互动的动力机制、实现机制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金陵瞭望》2006,(12):74-74
栖霞区靖安街道地处南京市东北部,南临312国道、沪宁铁路;北依长江,与仪征隔江相望,西与龙潭港紧紧相连,水陆交通便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