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核心内容包括体验性心智、隐喻性思维和无意识性认知。体验哲学强调语言的体验性,认为人类的范畴化、非范畴化、隐喻、推理和想象等机制都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认知加工过程。当代汉语新词串语义模糊性是以语言的象似性为基础的主客体互动和认知加工的身体体验的结果,分别是体验性心智折衷现实表征与语言表征,隐喻性思维折衷认知主体与语境,以及无意识认知折衷"山寨"语素与"x"语素的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2.
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类究竟是用什么方式思维?一定要用语言进行思维,还是可以脱离语言进行思维?对于这些问题,科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观点:"等同说"和"分离说"."等同说"将语言和思维视为一体,而"分离说"又将这两种东西截然分开.其实这两种观点都过于极端,因此有必要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入手来阐述人类思维的两种形式: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都在进行思维与语言的相互关系的探索。对于这个问题,概括起来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见解。一些人认为思维必须以语言为物质外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思维不一定必须以语言为物质外壳,或者说思维并非必然与语言联系着。为了更确切地分析问题和阐述问题,我们应该首先明确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范围:第一,在心理学上所讲的思维一般都是指抽象逻辑思维而言的,而不是指具体动作思维和直观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有规律的联系的反映过程。这种思维必须以语言为物质外壳,它是永远与语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从个体发展的视角谈民族语言的重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的语言对本民族个体的思维、性格、气质、情感的发展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引导个体认识自己、理解社会和融入世界的一把"金钥匙"。然而,随着主流语言与文化对民族语言的冲击以及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膨胀,目前社会上盛行"民族语言没有用"的狭隘观念,从而使越来越多的民族学生盲目地放弃选择民族学校。本文就从个体发展的视角浅谈民族语言的重要性,希望对人们转变狭隘的语言观和教育观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任何交际方式的演化研究都要求回答其机制、功能、个体发育和种系发育四个基本问题。语言的物种特征必然要求生物演化解释,唯递归论促进了语言演化研究。《人类语言演化》是递归论的发展和深化,该书围绕唯递归论,分别从语言结构、语言与接口系统、生物与神经基础、以及人类学背景四个方面讨论语言演化。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有其历史的相应性。语言是思维发展的一个标志,思维的发展促使着语言发展。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虽有不同于一般语言和思维的特点,但哲学语言和哲学思维同样历史地相应发展着,哲学语言的历史也可以说是哲学思维的发展史,哲学概念、范畴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哲学思维的深化程度。哲学思维也推动着哲学语言的演化、更新。哲学语言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不但展示出哲学思维的成果,而且促使着哲学思维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徐渭的本色论不仅仅是指戏曲语言要通俗易懂,而且还在前人本色论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徐渭在其本色论中,指出了戏曲的创作必须以观众为中心,使"奴、童、妇、女"都能接受,并且要摆脱迂腐式的说教,还原戏曲本色,注重戏曲的审美功能即"感发人心"。徐渭的本色论推动了明朝戏曲的创作和戏曲理论的成熟,汤显祖的唯情论和王骥德的戏曲理论都是在其本色论影响下的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ゥチ"、"ソト"、"ョソ"意识不仅是研究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窗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制约着两国人的思维模式及其行为心理。因此,在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之际,有必要对两国人所具有的"ゥチ"、"ソト"、"ョソ"空间距离感的语言意识和评价标准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把握,才能诠释和解读中日两国语言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思维的维度分为两种:语言维度和非语言维度。这两个维度都可以通过表达方式在人际阎进行沟通。语言维度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非语言维度通过非语言符号来表达。语言符号的表达称为“可说”,非语言符号的表达称为“不可说”。“可说”和“不可说”都是人类思维的重要表达方式,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人类思维的表达。同时,“可说”和“不可说”具有共同的性质。“可说”和“不可说”是人类的共性表达。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表达的统一性及其互补性所表现出的递归和自返特征体现了语言的非工具性质。  相似文献   

10.
移情还是感应:朱光潜论“有我之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朱光潜曾对立普斯的"移情说"作过一些批评,但他总体上接受了立普斯"移情说"的观念方式,并试图用"移情"来解释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朱光潜认为,"有我之境"是移情作用参与其中的艺术境界,而"无我之境"则没有移情作用,是诗人于冷静回味中得来的。他还认为移情是艺术思维、原始思维和儿童思维的共同特点。然而,当朱光潜对立普斯、王国维进行批评时,其论证上的脆弱和矛盾却提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都只能用感应而不是移情来说明。  相似文献   

11.
老庄天人哲学思维中的"道法自然"具有两层含义,从宏观来说,自然是指事物的本然状态,从微观说,"自然"实为顺乎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状态。这两层含义的本质实为"内外兼顾"。道教吸取了老庄归于自然之道,以宗教的形式成功地诠释了这种"内外兼顾"的意蕴。无论在向外求索的外丹炼制还是在向内求索的内丹修炼过程中,道教的终极目标均在于成仙,仙的本质就是道法自然,唯神是守。道教的双向修炼实则为老庄"道法自然"的科学精神与追寻自由的人文气质的历史传承,这一传承伴随着"天人合一"思想的宗教性过渡。  相似文献   

12.
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转换问题紧密相连,不仅涉及到语法,还有思维模式差异。其主要差异在于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这两种倾向在表达方式上相去甚远,给翻译造成的困难尤其明显。本文旨在探讨英汉对比中"主语"与"主题"两个影响双语转换的核心参数,试图找出符合两种语言思维特征的译法,脱离语言外壳,正确处理好两种结构的转换,使译文语篇连贯流畅。  相似文献   

13.
修辞是文化的,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而语言美即修辞美,它体现为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际。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整个的修辞过程中,从在对比基础上选择语言单位,即文化单位开始,到运用民族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进行语言运作,至最终形成言语作品都是文化的产物和结晶,都是思维的结果和体现,都是民族对美的心理感悟和认...  相似文献   

14.
"ゥチ"、"ソト"、"ョソ"意识不仅是研究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窗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制约着两国人的思维模式及其行为心理。因此,在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之际,有必要对两国人所具有的"ゥチ"、"ソト"、"ョソ"空间距离感的语言意识和评价标准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把握,才能诠释和解读中日两国语言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理论,语言输入和输出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泛读教学中,应兼顾"可理解性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加强英语泛读中跨文化输入的教学以及与语言输出(说与写)的相互结合,从而达到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以特定的民族形式来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人类思维中概念的形成、推理的展开,都需要有语言形式的“包裹”才能巩固下来,人的认识才能推进。各民族思维习惯不同,必然深刻影响与之相应的语言形式。我们常说语法具有民族性,就是因为各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思维反映现实要素的顺序。在世界各大语言体系中,汉语具有独特的难以为西方民族所理解的面貌。这同汉民族的思维特征有直接的联系。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比起西方来有其独特的与汉语相应的整体协调意识。我国古代研究语言所归纳的范畴程序,所使用的概念、术语,论证的方式,逻辑思考的角度,也都与我们民族的哲学语言血肉交融。因此,从汉语的本身可以直接探讨汉民族思维的特点。概括说来,就是思维的整体性、辩证性、具象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论和唯意志论的实质是不是一样的?本文提出以下粗浅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教。 (一)思维和存在同一性是唯心主义的命题,不能用它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列宁曾经指出:“……当拉波波特硬说马克思认为‘存在着观念和实在的同一性的时候’,他是错误的。首先,我们从来也不使用这样的形而上学用语。”(《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71年版198页)这里就涉及一个实质性的问题,究竟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同一论’的命题有没有‘合理的内核’?对于这个问题,意见分歧很大。问题首先发生在对《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章一段话的理解上,恩格斯当讲到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在提出‘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等问题之后,曾接着说过:“用哲学的语言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有人抓住这句话,认为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全然是一种误解。这里讲的“哲学的语言”,显然是指黑格尔的语言。恩格斯只是指出:如同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深深地扎根于人类的认知结构,已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层面,更多地涉及了人类的思维层面。隐喻并不仅仅属于诗歌语言、比喻性语言,而是"日常普通思维和普通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隐喻是不可取代的;通过隐喻,我们可以理解自身和世界,任何其他思想方式都无法起这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思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不论语言是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或是语言与思维是同一东西,思维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亦有反作用,而且语言与思维又具有迁移作用。因此,从分析思维差异入手去探讨英语语言的学习规律,对于解决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常用中式思维去习得英语的不规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肯定与否定格式同义例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交际中有时出现的肯定与否定的语言形式都表示相同内容的现象,如"好容易"、"好不容易","难免犯错误"、"难免不犯错误"等等。这种"异形同义"现象的出现,首先它所涉及的范围只限于肯定否定这一范畴之内;其次这些用法常常与相关的副词、能愿动词和语气词配合使用;再次则多用于口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