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常常”与“往往”这两个时频副词共同点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它们在语义及语法分布上的不同 ,指出词义间的细小差异常常会影响到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税费的界定和比较入手,分析指出“费改税”的正确含义是规范税费征收,实现税费归位。文章阐述了税费综合改革的具体设想,并指出税费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辨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文章考察了“以人为本”的理论渊源,指出了它作为人本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所具有的非科学性、抽象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分析了它作为宇宙观、社会历史观和价值理论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它作为一种实践原则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指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不应随意使用“以人为本”的提法。  相似文献   

4.
全文分四部分:一、从认识论的角度总结出科学的一般特征;二、就科学方法的分类、层次、结构等方面作了分析和论述,并指出掌握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尤为重要;三、介绍近代科学中心的转移情况并就其动因及未来科学中心问题进行分析;四、指出未来的自然科学家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科学问题,未来的科学研究将向大科学发展及未来科学研究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分析“何谓中世纪”入手 ,考察了欧洲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的流行观念得以形成的历史原因 ,指出它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产物。继而通过考察历史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观点 ,指出摈弃对中世纪的误解 ,揭开中世纪的客观原貌正是由此而得以实现的。最后得出结论 :西方文化是“两希文化”的产物 ,不了解中世纪 ,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西方近现代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现代文学"与"现代中国"的互动关系出发,以"边地中国"为立足点,在"冲击-回应"模式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论之外,指出了"现代中国"国家意识和国家历史形成路径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以抗战时期新文学对"大西南"的发现和书写为例,对这种特殊性作了梳理,分析了"大西南"书写给"现代文学"带来了哪些特殊历史品质,指出了这些特殊历史品质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かなり”和“なかなか”语义及使用方法基础上,通过实例指出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末位淘汰”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末位淘汰制是绩效考核的一种制度。本文从一个较全面的角度,指出末位淘汰制的根本目的和积极作用,分析其负面效应,重点探讨应慎用此制度并指出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邪教组织“法轮功”产生的社会原因 ,指出必须要按照邓小平同志“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在改革开放中切实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世界广告业以及本土广告业发展的简要分析 ,指出中国广告业应选择“群体发展 ,联合作战”的发展方向 ,只有创造出群体优势 ,才能对抗竞争压力。同时 ,本文也指出中关村企业应当借鉴这种竞争策略以谋求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利弊分析,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在理论上“综合”,实践中“配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并真正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梳”、“篦”对“栉”的历时替换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穷尽性调查古代重要典籍文献中表"栉发用具"意义的名词"梳"、"篦"和"栉"的使用频率的基础上,对其替换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从而指出:先秦文献中只有"栉",不分其齿粗细疏密,隋唐时期"梳"替换了"其齿大而粗的‘栉'",元代以后 "篦"替换了"其齿小而密的‘栉'",最后还对由此而引发的一些问题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曾提出了"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中国外交战略思想.本文对"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之间的辨证关系作了分析,指出进入21世纪,中国外交仍然要贯彻邓小平这一外交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细致比较了汉语的“了”与俄语的“л”的异同。指出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表示过去。也指出了汉语的“了”在体方面表示完成或变化,有时不表示过去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今社会上使用同音近义词"作"与"做"的混乱现象,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地辨析了"作"与"做"的根本区别,并指出了各自的用法和通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依据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对"其他"与"其它"的语料进行展示与分析,指出《现代汉语词典》和网上汉语词典关于"其他"与"其它"注释的错误所在,赞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8.
依据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对"其他"与"其它"的语料进行展示与分析,指出《现代汉语词典》和网上汉语词典关于"其他"与"其它"注释的错误所在,赞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9.
论企业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人格化了的企业和自然人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企业具有的自身价值 (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和与之相对应的企业“经济人”、“社会人”角色 ,指出了现代企业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必要性 ,并指出了实现这一转变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再出发,“政绩考核”与“政府绩效评估”作为公共管理范畴的两个重要概念存在诸多差异,却被学术界和社会普遍混用。本文首先基于文献计量法,比较分析两个概念在学术层面的演化脉络,指出两个研究主题的学科分布、发展动力和演化进路差异。其次,基于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献的定性综述,探讨两个概念在评估主体、对象、目的、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异同。随后,分析学术界和社会对两个概念混用的四个原因,指出两者的交叉部分。最后,本文探讨这种混用现象背后隐含的社会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