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树林 《求是学刊》2004,31(5):41-45
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有多种层面和视角 ,把马克思思想置于神学视野中 ,以基督教神学思想为准绳对其进行阐释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其中 ,蒂利希对马克思思想的神学阐释比较深刻和具有代表性。蒂利希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把马克思的人观、历史观、救赎观等与基督教进行了比较 ,并认为 ,马克思思想既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同时又与基督教神学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4):72-75
伊格尔顿在《理论之后》等著作中,鲜明地表现出了对真理、道德、上帝、死亡、邪恶等问题的关注,他后来在《神圣的恐怖》中自称为形而上学或神学转向或回归。伊格尔顿的神学转向了20世纪60年代的天主教左派政治时期,即以《斜向》为载体所进行的天主教与马克思主义对话,近年来的形而上学或神学探讨体现了对《斜向》时期所开辟的话题的深化和扩展。  相似文献   

3.
17世纪在法国形成的冉森派运动是天主教反改革运动中重要的宗教运动.在神恩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这一神学问题上,冉森派对莫里尼主义和耶稣会神学家提出了批评.这一批评延续了贯穿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的奥古斯丁主义对佩拉纠主义的批判.然而,这一批判不仅仅是基督教神学内部的对话,而且体现了冉森派对现代性的拒绝.由此,冉森派的影响超出了神学和宗教层面,推动了反绝对主义王权的政治话语的形成,在旧制度后期法国的政治运动中产生重大影响.对17世纪冉森派的神学和政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基督教和现代性的复杂关系和法国现代政治中的反宗教倾向.  相似文献   

4.
孙仲 《浙江学刊》2012,(3):55-61
美国当代在世的最为著名的公共神学家可能是哈沃罗斯。然而悖论地是,他的名气来自他对美国公共社会的普遍抨击。他宣称自己只为教会写作,但是他的著作在教会圈子外面的知识界得到的关注却可能远远超出了其他当代美国神学家。哈沃罗斯所倡导的神学叫做"德性神学"或者"共同体德性神学"或者"叙事神学"。20世纪伦理学中的德性论复兴本身就是体现了当代主流的规则伦理学的不满。德性神学也是试图向公共社会说出新东西,批判其基本预设,展示异质选项,而非顺应和支持主流政治。唯有如此,反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公共社会,受到其注意,得到其尊重。  相似文献   

5.
哲学和神学的新交点──潘尼伯格的新历史观研究(上)谢文郁基督教引入西方思想界以来,哲学和神学的关系大致有两种类型。中世纪时期,哲学从属于神学;神学是哲学的基础。国内学术界的一般观点认为,这个时期的哲学发展缓慢,乃至停滞。有人甚至强调,这种状况是对古希...  相似文献   

6.
过程哲学提出了一种新的宇宙论,其时实在的全新理解必然导致对基督教传统教义的改造.而在过程神学中,上帝不再是绝对的控制力量,而是创造性的、回应性的爱;上帝的力量更多地体现在人承担道德责任的行动中.过程神学对宗教生活的阐释凸出了宗教性方面而不是教义方面,这一点对我们在正确理解儒家宗教性的基础上思考儒家学说如何适应现代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神学,是基督教信仰的理论体系。基督教在其神学的辩护下,非但没与古代世界同归于尽,反而奇迹般地从蛮族兵戈中存留下来,并在以后上千年的中世纪时期达到了难以置信的封建独占,神学理论成为唯一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领域里其他形态无不伏从于它的圣威之下。它不仅曾是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前进道路上的阻障,同时也是现代唯物主义哲学批判的对象。当今世界上,仍有可观数量的神学家、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为其匡护和偏执,致使它依然在“天国”里放着灵光,在近15亿信徒的心中存活。对基督教神学的研究与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随着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4年入侵东方到公元前30年埃及托勒密王朝被罗马帝国灭亡,其间东西方文化进行广泛全面的交融、汇合而形成一种新文化:希腊化文化,尔后被罗马帝国继承下来。基督教及其神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从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和神学。其间犹太神学家斐洛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由于他使希腊、希腊化文化和犹太文化、希腊哲学和犹太教相结合,从而创立了一类新型的犹太教神学,为基督教及其神学从形式到内容树立了楷模;它集中体现在古代基督教作者,尤其是古代基督教最大神学家奥古斯的神学体系中,并进而广泛地影响了中世纪经院哲学,成为西方宗教和神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王志军 《学术交流》2006,(6):191-192
蒂利希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宗教、神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艺术、文学、社会学,甚至经济学诸多方面,但其思想主要集中于哲学、神学、宗教哲学领域,并且融西方哲学、宗教、神学于一体。在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西方学界对蒂利希的思想有较多的研究和评价。在国内,蒂利希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也受到港台学者的高度重视。进入80年代,随着其著作陆续被译介出版,其思想在内地学界也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者们各陈其词,洞见颇多,他们的论题多为神学与教育哲学、神学方法论、神学思想对比研究、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过程神学发展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程神学是一种哲学神学,其主题是上帝论。过程神学拒斥传统神学中的那个绝对的、不变的、男性的、作为控制力量和宇宙道德主义者的上帝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美国的“公共神学”是基督教神学界积极参与公共领域的建设的一种努力.其中,普林斯顿神学院的伦理学教授斯戴克豪思的工作显然是一个有意义的典例.他一贯对时代发展的最新征兆具有敏锐的把握,并倡导积极有为的肯定和介入;近十多年来他更是关注当代最大的公共领域变化——全球化.对其思想的梳理研究有助于人们回顾当代美国神学界是如何尝试与现代性公共领域互动的,并可以从中梳理出某种反主流的“强者政治学的公共神学”.这种强者政治学,或许依然与弱者政治学有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曲跃厚 《求是学刊》2007,34(4):21-27
过程哲学是关于实在之生成、存在、发展和消亡的学说,其硬核学说包括宇宙论、机体说、知觉的非感觉论学说、两极有神论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当代西方宗教神学、生态主义、女权运动等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过程哲学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世纪末和世纪的转折点探究神学思考的可能性主要是为了说明自19 世纪以来由于在马克思主义、尼采学说和弗洛伊德主义的思想传统中对主体性的持续批判而造成的对启蒙运动的颠覆和对自我的现代主义的理解。从19 世纪以来,怀疑这一遗训就有助于实现一种认识的转变,这种转变大大地改变了散漫的构成和实践规则,以致原教旨主义的、系统的和实践的神学必须被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康德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始于1755年,而其关于自然神学的考察则早在第一批判之前的《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和《证明上帝存在惟一可能的证据》中就已经显现。在前一著作中,康德在阐述上帝与宇宙秩序生成的关系时,反对因“上帝之手”的干预而形成事物井然有序的现状这一自然神学立场,主张用自然规律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和运行问题。而在后一著作及同时期的诸多逻辑学讲义中,康德在承继前一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对事物“本质”“自然”等概念的分析,具体探讨了自然对象、自然规律及上帝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借助“可能性”这一概念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诚然,关于康德前批判哲学时期的神学立场,已有不少讨论,但“建构的万有在神论”(constitutive panentheism)这一概括无疑更为契合康德的思想主旨,而其批判哲学时期基于范导性原则之上的上帝理念,无疑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于晓兰 《社科纵横》2011,26(2):133-135
赵紫宸是中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之一,是中国处境化神学的早期缔造者,他对佛教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从六个方面总结了佛教在华传播发展的成功经验,希望从佛教中国化、本土化的历史中学习借鉴,以促进基督教的本色化。  相似文献   

16.
康德在晚年发表的《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一书中,系统地表述了他一贯坚持的道德神学思想。他从罪恶这个基督教神学的核心问题入手,深入探讨了自由意志作为作恶和弃恶从善的终极根据所具有的道德意义,用自由取代恩典来对人性的善恶和"心灵的改变"进行了辩证的解析。康德也深刻地阐释了基督教教义和信仰的道德内涵,在坚持道德自足性的基础上,鲜明表达了道德神学"从德性前进到蒙恩"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及其神学的形成的比较研究,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汇合。公元一世纪前后在东方兴起的基督教及其典籍《新约》的某些篇章的撰写,是受到柏拉图主义等希腊哲学影响的。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是基督教神学有机结构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念—“逻各斯”—神创论、时间、三位一体说的比较,认为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构成为基督教神学的核心,至今仍对基督教神学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金鑫 《社科纵横》2012,(9):92-94,100
作为新教改革家的路德,在处置宗教和政治问题上表现出了将政治范畴与神学范畴进行区分、使二者相互分离的方法。在宗教的非政治化和重建神学教义中,路德赋予政治秩序以权威地位,世俗政府的权力具有不可抗衡性。尽管路德对政治秩序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治正当性丧失了其最后的道德支撑,但是他关于政治秩序的思考却涉及了一系列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为反思神学与政治的关系开拓了视野。  相似文献   

19.
休谟是十八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怀疑论与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哲学史界对休谟哲学的评价问题产生了一些分歧,特别是对休谟宗教观的看法分歧更大。有的同志认为:“休谟的哲学和贝克莱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实质并无二致”,“休谟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比贝克莱狡猾些”,休谟的用意是“企图用釜底抽薪的办法来根本摧毁无神论的基础”,他的哲学“是为宗教张目”,是“彻头彻尾反科学的”,等等。我觉得这些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是很值得商榷的。与上述观点不同,本文认为休谟哲学不仅没有为宗教神学进行论证,反而还对…  相似文献   

20.
上帝在并且与我同在是康德终身的信仰,但上帝怎样在、怎样与我同在却是康德“批判哲学”神学观的核心问题。康德指出,上帝应是经验世界的非在,宗教神学本体论、教会神学宇宙论和自然神论证明等关于神的观念偶然随意,并不能证明上帝之在。经验界的上帝死了,道德世界之在、内心希望之在才是上帝的居留之所。人类只有通过对道德的探索才可能确立上帝之在。道德的核心是责任,责任的基础则是人对自由的呼唤和自由的实现。当人向道德的上帝敞开自身,人便开始了一种源于信仰、显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直觉:思。“思”使我们走向上帝,“反思”则使上帝接纳了我们。真正的上帝应是人的自由生存的注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