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正确使用社会称谓语是实现成功交际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许多大学生不能确切使用社会称谓语的现状,以大学生言语交际中的社会称谓语为考察对象,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对河南省五所高等学校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存在拟亲属称谓语使用情况多、不确切、缺环和滥用等现象。对此,有必要规范使用社会称谓语,净化语言环境;创造恰当的社会称谓语,摒除过时称谓,保证言语交际顺畅。  相似文献   

2.
在言语交际中,语码转换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受到来自社会、语言本身以及交际双方心理的制约。本文探讨了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动机,以及言语交际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指出语码转换在心理上能使交际双方减低"不确定性",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够作为言语交际中的会话策略,实现其交际中的社会语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动机与称谓语马宏基动机是人的行为的主观因素,是心理的。人的言语交际是在一定动机的驱使下进行的,没有动机的言语交际是不存在的。称谓语的运用是一种言语行为,因而跟称谓者的动机是有联系的。交际动机不仅决定着言语交际的内容,而且决定着称谓语的使用;反过来,运...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是发生在持双语者或多语者进行言语交际时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分为情景型、喻意型和会话型三类.个人的语码选择和转换这一策略主要受到社会因素和个人的主观动机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称谓语既是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打招呼时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也是人类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来说,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而社会称谓语又是称谓语中较为活跃的一部分。然而,目前许多大学生却不能恰当地使用社会称谓语。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和记录等方法对河南理工大学和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246名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用SPSS法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主要从其构成和来源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使用社会称谓语的特点,探讨了影响大学生使用社会称谓语的因素,如性别,专业,年级等。大学生社会称谓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以此进行的深入研究,能反映出社会普遍使用社会称谓语的情况,对研究语言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开展以后的相关研究都具有深远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跨文化角度看英汉社会称谓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人类言语交际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称谓语不仅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亲疏关系以及一个语言群体的文化习俗。社会称谓系统是人际称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来称呼家庭成员以外的社会成员。本文着重讨论英汉社会称谓语中存在的差异以及其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语言语交际中称谓语缺环现象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或一方不知道如何称呼另一方的现象就是缺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是陌生人交际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社会制度、生活空间、性别及外来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导致称谓语缺环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称谓语缺环现象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汉语称谓语是语言交际的基石,它不仅是启动正常交际的钥匙,而且为能否成功交际定下了基调。准确得体地使用称谓语也是语言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经常会遇到称谓语缺位的现象。它是社会结构的变迁、语言伦理观念更新以及社会文化制衡等诸多深层原因在语言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使用零称谓语是在称谓语缺环的情况下采用的最主要补偿手段。零称谓语是社会交际的需要,有其存在的空间,它随着社会的需要产生、发展乃至消亡。  相似文献   

9.
本文援引Joh Austin和Thakera的理论,在具体的动态使用过程中分析钱钟书力作<围城>中称谓语的使用及称谓言语行为所传递的语用信息.<围城>中称谓语的主要语用方式有递进、降格、逆转和错位,它们的转换实现着情感指示、人际关系指示、交际场合指示功能及行事功能等社会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文化因素与英汉称谓语的语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从三个不同的社会心理层面对比并阐释英汉语中由文化因素导致的称谓语语用差异,分析称谓语的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根源,寻求跨文化交际中称谓语翻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称谓是社会学以及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包括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亲属称谓的翻译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社交称谓翻译研究相对缺乏。社交称谓能够体现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类称谓语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笔者认为可以广泛运用语用学、文化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红楼梦》称谓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红楼梦》称谓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态变化,是社会运动中的客观存在,由矛盾运动的特殊性所决定。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态的基本形式有:同时并存相互影响的若干矛盾;主要矛盾中一对最尖锐的矛盾;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与主客观条件之间的矛盾。其变化趋势包含:主要矛盾不变,随条件变化出现新的表现形态,旧的表现形态转化为新的表现形态;原有主要矛盾退居次要矛盾而出现新的主要矛盾的表现形态。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态的变化,是实事求是的现实立足点,是求真务实的现实着力点,是始终引领社会前进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语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属称谓是亲属关系的名称 ,亲属称呼是亲属接触时所用的口头称呼 ,两者在语义特征和适用范围上都有不同。维吾尔族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大约有两种 :一是原形转称法 ;另一种是改形转称法。维吾尔语亲属称谓转化成社会称呼的根本原因是初层权利和义务的扩展和次层感情的扩展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和西方语言中,称谓语的使用有极大的不同。在亲属称谓方面,汉语比西语更加细化,不但讲究礼数,区分谦辞和敬辞,还区分直旁系远近亲等。在社会称谓方面,汉语的表达方式也更加丰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中西不同的历史、观念和宗教信仰。只有掌握其文化内涵,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两种语言中的称谓语,从而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关系最快也最直接地反映在语言词汇的变化上,而词汇中的社会称谓语部分更是首当其冲,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能在社会称谓语的使用中直接体现出来,从新中国的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再到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社会一系列的重大变革无不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称谓语的变化,我们从中可以真实地体验到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关系,因此对当代中国社会称谓语的历时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社交称谓人文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浓缩和结晶。考察研究中国社交称谓文化不仅能有助于国外读者嘹望中国社会发展的变迁,而且能有效地促进中英文化的跨文化交际。以《红楼梦》中复杂繁琐的人物社交称谓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社会系统的变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像任何事物都是以变化的方式存在一样,社会系统结构也是以变化的方式存在的.社会系统结构的变化、变迁状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被理解为社会系统的变结构存在状态;社会结构转变过程可以用社会整合函数、社会选择函数、社会协调函数进行描述;社会结构的转变和演化过程具有超越演进的特征;而社会的协调机制则是对结构转变过程中存在着的组织性因素和自主性因素的辩证关联的有机统一.研究变结构理论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与落实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汉语言中拟亲属称谓这种独特而常用的社交称呼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情况及社会文化成因进行探讨。参照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顾日国提出的汉语中制约交际的中国礼貌原则,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交叉层面上展开分析.认为汉语言中的拟亲属称谓用法违背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却符合中国礼貌原则所倡导的贬己尊人准则和称呼准则。在此基础上,指出汉语言言语交际中独特的礼貌规范和社交称呼缺环是拟亲属称谓盛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称呼语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势与同等等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短暂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若不了解对方文化中的称呼语使用习惯,就会造成称呼语的语用失误。文章讨论了称呼语与权势及同等关系、称呼语变异形式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关系、暂时态度等信息的传递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营销及其行为改变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营销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实践阶段,社会营销活动涉及面广、周期长且成功率较低,主要归因于社会营销实施者对社会营销要素的认识及其实施策略的设计不足.本文在分析社会营销的内涵及其营销要素的基础上,参照库尔特·卢因的行为模型,提出了行为改变因素体系,构建了社会营销下的目标群体行为改变策略,并提出了目标群体行为改变策略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