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策略在东欧和苏联相继得手,有人对此感到困惑,甚至怀疑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曲折性,对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作用的最终结果,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历史上任何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灭亡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取代封建主义,是因为封建主义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生产力以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 ,都是为现实的社会发展需要所推动 ,而其理论价值的获得则取决于对其所处时代社会的深刻认识。邓小平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新态势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 ,以及如何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回答这一时代性课题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肩上。实践证明 ,当代世界的历史基础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同发展的时代。这是由于社会化大生产是历史性的简单的商品生产向发达的商品生产发展 ;市场对社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超出国家或区域的局限 ;社会信息化又使现代化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3.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今中国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人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在不少人看来 ,早就处在垂死、腐朽阶段的资本主义却始终“垂而不死”、“腐而不朽”;而要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经历最初的大发展之后 ,现在却反而普遍遇到很大的麻烦——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了社会制度变迁的历史悲剧。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 ?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历史规律发生了错误呢 ?因此 ,全面、准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发展原因和发展趋势 ,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再认识张安弟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它是决定这个时代发展方向的历史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弄清楚这一“历史必然性”,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作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我认为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预示着人类社会必然会出现一个高于和优于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但是,这一百多年来,不论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前人无法预料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情况和问题还使人感到困惑。因此,我们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两个必然”作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研究当代社会主义如何发展,一是要用辩证的方法,在批判现实资本主义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创新;二是要用历史的方法,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二者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再认识,通过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在我国国家已经是活生生的现实.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发展的曲折性,对我们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就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列宁在帝国主义阶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主义既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又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作为过渡性质的矛盾统一体,将存在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代。而该矛盾统一体所具有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两个方面,也必将贯穿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代;但是,在这个大的世界历史时代的不同的发展阶段,该矛盾统一体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又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不仅决定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类国家之间关系的具体形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形式。邓小平以他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杰出哲学智慧,敏锐地洞察到,随着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的表现形式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也具有了新的历史形式。而科学地把握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不仅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在阐述了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发展的总趋势。列宁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提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要学会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方法,指明了处理两制关系的方向,还勾勒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驳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趋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趋于同一的“趋同论”或两种经济制度“融合论”,这是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西方资产阶级比较经济学家荷兰的丁伯根等人提出的,到七十年代初期就形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思潮.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历史条件下,鼓吹资本主义制度永存论的翻版.在我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打着对资本主义再认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幌子,否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公然提出“两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在经济上有着趋同的条件和倾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进一步扩大而日益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社会主义必然要吸取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来充实发展自己的经济;资本主义则引用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式,来修补矫正日益失灵的经济妙方、诊断治疗带有疾病的肌体.两大对立社会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共同因素牵引下,出对立发展到吸收发展,最后达到经济上的趋同和一致.”①他们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有一种经济趋同之势”②,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新创造,而是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那里贩来的旧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把俄国"农村公社"这一独特的土地所有制结构作为其设想的起点,得出俄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恩格斯把这一设想扩大到其他类似的国家,指出落后国家也有可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跨越;列宁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国胜利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论.在一国胜利论指导下的中俄等国通过第二种途径进入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现实,这一方面避免了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极端不幸,但这种先天不足的弊端又给我们出了一道历史性难题,如何建设现实社会主义?通过实践的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给这道历史难题下了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2.
论20世纪资本主义的整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行将到来的今天,人们普遍关注对于20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准确历史定位,它关系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科学的繁荣,关系到21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无庸讳言,一个时期以来,对于20世纪资本主义和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定位的估量,某些见解偏离了历史现实,离开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笔者认为完整准确定位的关键在于坚持实践第一和社会生产力标准,在于加强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整体研究。本文就20世纪资本主义的整体研究问题发表一管之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加强整体研究是…  相似文献   

13.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 ,所有制形式多元化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控制 ,生产上工人参加管理 ,分配上工人收入福利增加。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表明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资本主义还将同社会主义长期并存 ;当代资本主义客观上为其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五性”,是指它的必然性、长期性、复杂性、优越性和,曲折性。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矛盾运动,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一切其他社会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规律。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这一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化大生产在客观上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明斌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181-186
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深切关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道路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这也是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最大挑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世界对资本主义的批评不绝于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反思以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点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神圣"光环"开始暗淡。中国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形成巨大的反差,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判断两制关系的历史方位:中国道路仍在探索之中,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和守势;两制国家仍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大趋势;拉丁美洲"21世纪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流派力量的壮大、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新社会因素不断增加等现象表明,一个资本主义新阶段很可能到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前途光明;金融危机不会是资本主义的最后一次危机,但一切国家终将走向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遍性历史品格的否定。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的就是这种否定的必然性。这是马克思无与伦比的历史性贡献。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独特之处,是把资本主义生产看成一种矛盾的、特殊的历史形式。这是他观察问题的出发点和方法。只有充分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历史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实质,我们才能理解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以来,我国陆续出版了一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书籍,成绩是可喜的。但是,当我学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课程,又看了一些其它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书籍以后,感到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比较写得过多,好象是一种比较经济学。特别是在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这样的比较。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因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经济关系上的异同比较。有的教科书由于比较太多,使教材变得臃肿不堪,结果造成这样一种印象: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似乎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是同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8.
冯爱珍 《江汉论坛》2005,3(10):80-83
利用资本主义的适当发展以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而使中国社会顺利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利用资本主义思想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显然不够成熟,结果导致半途而废。究其历史局限性,主要在于:利用资本主义构想与过渡时期的模糊认识之间存在矛盾;利用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存在缺陷;利用资本主义构想与资本主义的片面认识之间存在冲突。  相似文献   

19.
江静  黄敏 《学术探索》2010,(2):25-30
马克思首创了世界历史理论,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从单线逻辑向双线逻辑的发展却是由列宁完成的。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域中,世界历史的根本矛盾是物的依赖性与人的独立性的矛盾,这一矛盾和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特殊矛盾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特殊性中获得了不同的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就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展开了讨论,其理论问题研究得比较清楚和深入,但对这一思想所蕴涵或所引发出来的实际意义的阐释显得不足。“跨越”不仅仅反映了20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重要的在于它贯穿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是理解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一个关键问题。落后国家为了避免经历资本主义的苦难和弊病,在社会形式上跨越资本主义阶段是必要的,但同时又是艰巨的,能否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跨越,发展社会主义,其关键之一是如何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