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莫泊桑普法战争题材的小说邓楠(常德师专中文系常德415000)享有“短篇小说之王”美誉的莫泊桑(185bel893)凭借其生花妙笔,多角度、多侧面和多层次地描绘了法国十九世纪下半期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他所作的那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风俗画极大地震撼了人...  相似文献   

2.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把契诃夫同莫泊桑作过比较,说明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他说:“法国人有三个作家:司汤达尔、巴尔扎克、福楼拜;还可以加上一个莫泊桑,可是契诃夫比他更好.”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广袤的世界文学领域里,作为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和短篇小说的圣手巨匠,鲁迅是和莫泊桑、契诃夫等人一样当之无愧地名列前茅的.他们各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使短篇小说这一文学样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了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短篇名作《人妖之母》在艺术上的“得”与“失”。《人妖之母》之“得”在于其选材、人物形象、风格方面的成功;而其“失”则在主题的分裂,即“金钱的恶果”与“虚荣的恶果”两个主题的出现破坏了作品的整一性,也有悖于短篇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这是莫泊桑以创作中的“败笔”为我们提供的教益。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小说的戏剧性表现在具有诸如“引子”、“结”、“解”、“余音”完整的戏剧结构 ;体现在场景、情节的集中、单一 ;还显示在对行动、巧合、突变和对话等戏剧手法的运用上。正是对不同文体的技巧的借鉴和移用 ,使莫泊桑小说篇幅紧凑、悬念迭起。进而推进了近代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漂亮朋友》讲述了男主人公杜洛瓦利用自己俊美的外表以及灵活的交际手腕,以女人为踏板,步入上流社会,达到自己人生和事业的高峰.以往的研究都没有过多地注意杜洛瓦的“男色”对书中几位女性角色的诱惑力.其实正是因为当时法国社会兴起的女性主义运动,促使了女性对男色的消费.这也正是杜洛瓦能在几位女性中间左右逢源并飞黄腾达的主要原因.这一特定的故事也是当下社会进入“男色时代”的一个预言.  相似文献   

6.
论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妓女形象邓楠妓女形象是莫泊桑所刻画的女性形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莫泊桑摒弃社会俗众的偏见,对妓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得出了与世人不同的见解和结论,这使他的妓女形象独具特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莫...  相似文献   

7.
法国作家莫泊桑(1850—1893)共写有三百余篇中短篇小说。这些中短篇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独特而高深的艺术造诣,使莫泊桑成为短篇艺术的奇才高手,被他同时代的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郎士推重为“短篇小说之王”。无独有偶,东方也有一位小说作家很与莫泊桑相似,他就是印度的普列姆昌德(1880——1936)。普列姆昌德共写了三百余篇短篇小说。并以他的实践把印地语短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他的短篇小说题材涉猎广泛。艺术表现多样,这使他在印度同样享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莫泊桑和普列姆昌德分属西方近代和东方现代的作家,两人生活的时代,所处的社会条件都极不相同。但他们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却极为相似。他们的文学实践也多有相通之处。特别是,他们同以短篇小说的创作给批判现实主义文库增添了瑰丽的珠宝,这使我们有兴趣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本文试图以两人短篇小说外在的相似性入手,探究其内在的相通与相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神话中具有“母性崇拜”倾向,在社会转型至父系社会时,“母性崇拜”倾向在儒家的伦理道德的孝道系统中发扬光大.孝道赋予了母亲在男性子嗣面前拥有权威的合理性.中国女性正是在“母亲”的角色中冲破了重重伦理压迫,在家庭伦理及由此波及到的社会政治“中心”区域为自己保留了一个“隐性权威”的身份.但实质上在父权制社会中,女人即使是母亲也脱不去“他者”的印记,母亲的权力不是女人张扬性别主体性的权力,而是父权权威话语的代言.中国文学母亲形象是中国文化特质的文学表征.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1850—1893)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的作家.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写出了三百多个短篇,六部长篇,另外还写了不少的旅游杂记和有关文艺及政治的评论文章。他的作品早在二十年代就被介绍到中国。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中的精品,始发表于1884年.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它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丑恶和毒害,也辛辣地讽刺了小平民阶层醉心享受和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前后开始出现的“新写实小说”在处理人类经验时呈现出向生存相与经验的日常性、世俗性还原的倾向.还原现象的发生,首先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日益世俗化,生活的内容、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方式发生了改变有关,其次,“新写实小说”中的还原倾向还同作家作为知识分子对自我的定位有关.“新写实小说”的“还原”在美学上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则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非本质化与非典型化.人的还俗,使“新写实小说”有意躲避重大而庄严的社会主题.形象的还原使新写实小说失去了典型化叙事所特有的庄严、峻厉、神圣感与崇高感.  相似文献   

11.
莫泊桑长篇小说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小说文本成为了一段压缩的历史 ,体现了法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变的种种特征 ;二是社会历史与小说文本构成了生活世界的隐喻 ,莫泊桑作出了生活即死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1850—1893),从一八八○年到一八九○年的十年间,创作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品,先后发表了三百五十多部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一卷诗集,还有几篇杂著。他的主要成就是中、短篇小说,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被同时代的法国批评家朱尔·勒梅特尔称为“在一个并非完美无缺的流派中,几乎是一位无可指责的作家。”莫泊桑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国文学探幽》,是邓楠同志的又一重要学术研究成果。去年9月,他撰写了《莫泊桑小说研究》(该书被誉为“构建了莫泊桑小说思想与艺术价值的理论大厦”),时间过去不到半年,他的另一新作又付棒问世了,这的确是值得庆贺的事。我感到邓埔同志在外国文学研究及其教学领域研究方面,正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思想的日益成熟致使他构建新的“理论大厦”又有了异乎寻常的“突破”和“跨越”!“突破”和“跨越”,当然并非轻而易举。就外国文学领域来说,真可谓“各种思潮此起彼伏,文学流派纷繁歧异,名家巨匠层出不穷,佳作…  相似文献   

14.
“新现实主义小说”反映了转型期当代中国重大的社会事件与现实问题,因而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但他们对当下现实的评判存在严重偏差,作品也暴露出相当程度的“非艺术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新社会阶层的形成及其发展壮大实质上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并且遵循着“经济人”和“社会人”的理论假设,具有经济人的“利益偏好”倾向和社会人的“从众”倾向。基于经济学-社会学的参数框架,完全可以建构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偏好-从众”模型。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丰富多彩的性别称谓,折射出周人特定的审美倾向.“君子”、“良人”、“叔”、“武夫”等男性称谓,体现了周人重视男子“德”、“貌”、“才”之“温厚勇壮”的审美倾向;“淑女”、“佼人”、“硕人”、“静女”等女性称谓体现了周人重视女子“德”、“貌”之“窈窕淑善”的审美倾向.这种审美倾向的形成与当时以农为主的经济、多子多孙的观念以及礼乐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以“短篇小说之王”蜚声世界文坛.他的脍炙人口的名篇《项链》则是“短篇小说之王”王冠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项链》一八八四年发表在《高卢人日报》上.小说以女主人公玛蒂尔特想项链、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等情节发展的基本线索构造全篇.所以作品本身就是凭作者匠心组合的,珠玑相连的“一串项链”.  相似文献   

18.
在变革社会的道路问题上,生态社会主义内部存在着“新无政府主义”倾向和“科学社会主义”倾向。“新无政府主义”倾向坚持“多元协商”,反对阶级斗争;而“科学社会主义”倾向则坚持“二元冲突”,强调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9.
浅谈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爱国主义张桂琴莫泊桑(1850—1893),这位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著名作家,在今天已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知了。他的一系列反映普法战争中人民的英雄业绩的名篇佳作,在人类文学宝库中闪烁着不灭的光华。普法战争发生在1870...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之前,中国社会主流儿童观“目的论”与“功能论”倾向异常显著.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出中国社会对于儿童的“发现”,其标志之一就是童话集《稻草人》与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前者体示了“童心”与“启蒙”的交汇,后者则表达了“想象”对“时政”的涵客,两者都是新型儿童观复现、传播、迁移、衍生的表征.尽管如此,但就内在构成与价值蕴含而言,《稻草人》与《大林和小林》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儿童本位”之儿童观.此间,中国现代儿童观演变之路只走完了最初几步,前路依然崎岖而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