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青年就业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青年价值观的深刻变化与社会转型过程中俄罗斯青年所处的社会结构紧密相关.转型以前的俄罗斯青年处在一个相对封闭、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结构中,而九十年代俄罗斯的青年处在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失控与混乱中,这就决定了当代俄罗斯青年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的复杂形态.当前的俄罗斯青年劳动观念淡薄,不学习和不工作的青年增加了两倍.据问卷调查有40%青年认为做什么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什么工作能挣钱,只要能挣钱,干什么事都可以.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的转型,社会文化的内涵正蕴育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一文化变迁在青少年群体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青年文化是青年群体在社会转型中形成的与年长一代明显相异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它既是文化变迁的产物,又是文化变迁的见证.青少年宗教信仰者的出现和渐趋增加正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为背景,在对中国城市青年试婚行为作出质的分析基础上,从社会学的二维视角分析青年试婚行为的成因:一是宏观社会转型视角,从社会转型内容中撷取社会的价值观念演进、城乡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换、社会机制转轨四个分析变量,解析试婚行为的社会成因;二是微观个体需求视角,把青年生理欲求和心理变化作为微观分析变量,分析了试婚行为的个体成因。  相似文献   

4.
传统与现代化转型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几乎所有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是在全球化浪潮中被迫卷入的,而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发展过程.几乎所有后发国家的社会转型,都是把西方国家工业化以后的现代化社会模式直接嫁接到传统的农耕、渔猎或游牧社会上.所以,后发国家社会转型的历史跨度要比西方国家大得多,而转型的时间却短暂得多. 从发展的速度上看,后发国家借助西方先发国家的现代化成就而快速转型,可以大大地缩短历史进程.但是,缩短历史进程是一把双刃剑.后发国家借助先发国家的现代化成就可以后发先至,但是,巨大历史跨度下的急剧转型意味着历史传统在转型中极易断裂.而历史传统的断裂常常导致社会转型失败.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优化独生子女素质的机制替代江洪1.实现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是一个全面的社会转型过程。伴随着这一进程,整个社会结构,运行机制以及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其中独生子女素质的现代化对于我国实现赶超型的发...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背景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的价值观念变化很大。中国青年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的价值取向是个人主义的,还是集体主义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热点。弄清这个问题,对青年思想的引导,和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年价值观嬗变的社会历史背景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二十年前,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改革在中国拉开序幕,如今,这场改革所内蕴的深刻逻辑正在进一步展开。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青年作为社会变革的“晴雨表”,他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每一代人在其生命周期的同一阶段,所经历的生存环境存在较大差异,这造就了每一代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维定势和价值观念。而重大的历史转折与社会转型过程往往对青年价值观的演变具有明显的影…  相似文献   

8.
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基本特征及发展走向透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一、当代青年与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青年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 ,是社会价值观念中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价值群体 ,青年价值观念既是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一种敏感的折射 ,同时 ,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研究青年就是研究未来 ,研究青年价值观就是研究未来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及其走向。青年大学生是青年中最富于理性思维的群体 ,如果一般社会青年是以感性的方式、以行为的方式来直观地反映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那么 ,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价值观念的把握是以较为抽象的、理性的方式来把握社会价值观念的 ,因此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更具有稳定和普遍的特…  相似文献   

9.
周倩 《职业》2008,(20)
现在的年轻人,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的代价.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地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就业是他们保障的根本措施,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陈雯  阿雨 《社会学》2008,(2):15-21
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在曲折中历经三十年,其间既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亦承载了成本与代价。本文在社会学关于社会秩序与社会变迁的理论思想的启发和指导下,审视迈向现代的三十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转型与结构变迁,既分析了社会转型中的更替与演变,如社会结构的分化、分层与流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松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又揭示了与转型相伴的“变迁之痛”,如诚信危机、信仰迷失等。文章指明,改革的持续与深入迫切要求在社会转型和变迁中充分发挥社会控制的稳定与“安全阀”功能,同时必须在全社会建立“和为贵”、“谐为金”的和谐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