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闽台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质,其工艺美术的行会组织由来已久,由从事同一行业或与此职业相关人员组成的同业公会,形成了各自的行规、行例以及长期的习俗。笔者以闽南漳州地区的民间美术行业为案例,运用社会学、民俗学及艺术文化学等多维度的研究方法研究其行业的特殊现象,旨在为闽台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提供有力的实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庙会从管理主体上可以分为民间庙会和官方庙会.民间庙会是指由民间信众自发组织、管理的庙会形式.民间庙会相对于官方庙会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民间庙会是民间思想的集散地,象征地表达着传统的乡村秩序;民间庙会是民间文化表演的大舞台,庙会中交汇着民间游艺民俗、城乡商品交易、各种小吃,展演着民间文艺最精良悠久的剧目、曲艺和手工艺品;民间庙会是中国农耕民众的狂欢节,内涵着"众生平等"的意识和"人心向善"的道德情怀.庙会是历史与现代、机器与手工、物质的与精神的交汇、聚合、展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活化保护和适时发展!无以数计的民间庙会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开发提供了机遇和广阔前景.开发中必须统筹规划,做到制度规范,责任落实,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3.
泰山民间美术是泰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意的象征性、造型的主观表现性和取材的多样性等审美特点。泰山民间美术目前主要有原生态和市场态两种存在形式,前者面临逐步衰退、消亡的危险,而后者正陷入缺乏艺术个性、市场化泛滥的困境。泰山民间美术受现代文化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要有选择的加以保护,新产品开发应在创意中寻求、保留其意象美学结构的传统特征,要将混沌造型规范的研究与时代审美观念、新材料技术以及精湛的科学加工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齐鲁文化崇尚礼治、崇尚学术、开放包容和改革创新的独特性,对山东民间美术造型的内容、艺术表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古齐国、鲁国的瓦当、纺织品、壁画、器物等无疑都注入了齐鲁文化的特征元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方案存在没有考虑到承担主体缺失、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已失去正常的社会功能、保护和社会发展矛盾突出等特点,它的实施势必造成保护和开发混为一谈、互相牵制的处境。可行的方案是对其全面搜集整理,以博物馆保存,保护、开发各行其道。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发展问题被提上当今中国重要议事日程,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精神,积极配合省人大、省政府关于我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的制订,2003年10-11月,由省文化厅主持的民族 相似文献
9.
河南的文化是多方位的。河南民俗绘画形式由于历史长、品种多、规模大而在中华艺术长廊中影响极大,近年来河南民俗画不断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展示并获奖。查阅《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看到,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舞阳农民画偿肇阳县、汝南县)、卢氏木版年画(卢氏县)、滑县木版年画(滑县)、陕县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等都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对驿路驿站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综合剖析,提出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科学转化和利用文化资源,加快发展壮大地方文化旅游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双赢,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主要分布于广大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自身特性对农民的文化取向形成了一种凝聚力量。"传统"与"现代"共存于一个空间,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就邯郸市歌舞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对其的传承与保护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构建中的重要内容。我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的构建和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校音乐教育在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在教学中树立以民间传统音乐教育为本的教学主流思想,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改革,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向着世界整体人类音乐文化的回归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深入挖掘、传承、保护农耕文明中的文化瑰宝。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生产生活实践等的历史记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牢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坚定乡村文化自信,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增强乡村文化生命力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实践中要保护其原真性,确保文化归属特质的延续,避免因原真性流失引发文化问题。为了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降低文化价值,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化损害文化意义,旅游开发进程中原真性保护路径包括激发乡村居民主体性,深化主观原真性认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者合理赋权,避免过度商业化,推动其文化实践的复归。借助非遗旅游实践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要讲好乡村非遗旅游开发中的乡土故事,用好乡村非遗旅游体验中的文化空间,谱好乡村非遗旅游产品美的乐章,做好乡村非遗旅游营销中的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音乐文化的原生态状况保存较好,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异,有些音乐品种濒临消亡,有些音乐品种面临着转型,如何认识它的存在价值和变化发展的规律,对于我们理解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1979年至1998年是中国美术在二十世纪最值得纪念的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二十年里,中国美术与其他艺术及文化形式一起参与了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其间,美术思潮风起云涌,创作方法异彩纷呈。“伤痕美术”、“乡土现实主义”、’85、’86“新潮艺术”、“新学院主义”以及9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生代”,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中国新时期美术图景。新时期美术的三次转型新时期美术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总体上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与此相伴的是新时期美术的三次总体转型。三次转型的结果,我们分别称之为“人文型”、“现代型”和“世俗型”三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年画在中国乡村民间传承,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年画萌芽于远古时期的原始宗教,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时期.20世纪为挽救年画曾出现过改良年画和新年画.中国年画的民间形态可从年画的名称、制作者、题材、种类、用色及产地分布、地域特征等方面去考量.中国年画的文化思考主要集中在文化结构、文化特征、文化功能、文化精神、文化价值等方面.中国年画的现实困境及衰落根源主要可归纳为:社会变革摧毁中国年画的传统社会基础;传统手艺面临失传,年画艺术后继乏人;消费市场流失导致年画产地萎缩.针对年画的保护,虽然已启动了对年画的普查,但还需在培育专业人才、保护传承人、注重创新、开发销售市场、激活年画产地、保护年画资源等方面做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9.
开发西部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提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在西部现有5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占全国少数民族的80%;西部少数民族居住面积达59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少数民族居住面积的96.6%:西部地区与10多个国家接触,边境线长达18947公里。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众多游牧民族曾生息繁衍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响亮的名字近些年走进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语境中,成为中国文化界的“焦点”,并成为举国上下乃自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是文化界的工作范畴,更是全社会所有成员都应该关心的大事,因为它承载着地域的历史文明,是地域文化的见证。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学术界、高校、商界、新闻媒体等都应该积极参与,建立多方参与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传承与保护氛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传承,地方高校更应该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