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金融在促进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急需解决的六大问题。一、央行货币政策在县域传导效果差 一是有关加强和改善县域金融服务的信贷政策棚架问题严重。县域经济中主要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农村经济,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是鼓励向这些经济成分融资的,但目前由于受国有商业银行严格信贷管理体制的制约,其贷款日益投向少数经济效益好、信用度高的  相似文献   

2.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我国金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国有银行对县域金融的“抽血机制”,经济运行中信用缺失等问题,制约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提出了设立金融监管机构,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展非国有银行机构体系,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信用担保与保证制度;进一步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以及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县域金融资金流失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金融现象。其原因虽多种多样,但金融政策和金融体制方面的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为了支持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必要利用"看得见的手"采取反向调节,才能实现金融资金向县域地区的回流。因此,当务之急是构建促进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实施有差别的区域货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政策功能,大力强化银行政策,加强经济立法,强化领导,公平分配政策资源等。  相似文献   

4.
围绕美联储"加息+缩表"双重叠加效应和中美贸易摩擦等政策不确定性,以及国内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和"房产货币化"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从内外两个层面剖析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操作所面临的"稳增长"还是"抑通胀"、"紧货币"还是"宽货币"之两难选择困境,并据此提出下一阶段我国应对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的货币政策操作(化解)策略:一是要立足宏观上要稳的思路,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二是立足微观上要活的思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灵活性;三是立足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基调,充分发挥宏观审慎评估作用来化解重大领域金融风险;四是立足"渐进开放与恰当管理相融合"的主策略,持续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五是立足"静观其变、后发制人"的巧策略,稳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货币政策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西部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特殊层面,由于二元结构而形成的表层金融带来金融抑制的后果严重制约了西部经济发展,因此必须促进西部县域经济中的金融体系向金融深化方向发展,进行金融约束战略改革,为县域经济的稳定、持久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速读     
正金融"活水"要更顺畅流向实体经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日前召开第二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重点研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问题。由此可见,打通政策阻滞,使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更加顺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金融工作的重点。会议认为,当前金融形势总体向好,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市场预期明显变化,金融机构合规意识增强,野蛮扩张、非法  相似文献   

7.
县域金融是县域经济及其微观基础中小企业的核心资源.通过县域与城市金融的比较分析,运用存差占比、贷款贡献率和金融相关率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在资金配置效率远远高于城市的情况下,其金融支持经济力度明显弱于城市,主要原因在于县域金融呈现不断萎缩的态势,县域金融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因此,要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县域金融持续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报告着眼于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要求,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相关键作用,从总结和反思十年来金融改革和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入手,来探讨进一步改革和搞活中国县域(级)金融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以当时的社会经济问题为其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管制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情势的行为,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在于金融体制的不断改进所创造出的良好的金融环境。本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运行的金融环境作一归纳,试图从中得到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有所裨益的启示。一、适宜的金融环境西方完整的一套货币政策体系生长的金融环境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发达的商品经济。货币政策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的主体——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逐步地对各个层次的政策客体  相似文献   

10.
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相对的是政策无效性,而政策无效性更深的层面是政策无奈性。在如何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速度的问题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许多时候表现出"无奈性"。通过对货币政策无奈性存在原因的剖析,从中认识其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并得出改变中央银行独立性类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县域金融服务真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金融服务真空是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产生原因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县域市场退出和邮政储蓄所导致的资金外流。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必须实施有差别的区域货币政策、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政策功能、发展中小银行、弱化分支行制和改变邮政储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过低的储蓄率、超前的金融创新、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松懈的金融监管,致使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逐渐演变为全球金融风暴。金融风暴对中国的金融、经济层面都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当前,中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从金融层面、经济层面实施相应对策,并要注意短期和长期政策相结合,争取做到解燃眉之急的同时无后患之忧。  相似文献   

13.
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4-2019年江苏48个县(市)的银行、经济金融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县域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发展会显著降低县域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该结论在考虑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下降的原因是金融科技发展降低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县域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经济发展水平高、政府干预程度低、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县域,金融科技发展降低县域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作用更明显。据此,提出发展金融科技以优化县域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进行了"福建省县域改革和发展"专题调研,对所调研县(市)发展县域经济的成功做法进行了总结.县域政府体制改革必须做好精简机构和人员,推行"阳光工程"及转变政府职能等工作.县域经济发展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产业发展重点;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发展工业,形成特色和支柱;严格城镇建设规划,形成城市发展的良性机制和城市竞争力;深化对"对外开放"的理解,树立县以外就是"外"的观念;不断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进行金融创新,支持产业发展升级.同时,还需要国家对财税体制、政府行政设置体制进行改革,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外部支持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撑,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更加离不开这一支撑。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效率普遍不高,这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直接的影响。要加快县域金融的发展,首先有赖于明确县域金融效率的外延和内涵,明确县域金融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市场运行效率、政府行为效率、金融生态效率三大维度的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效率综合评价体系,以期对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效率问题相关研究进行有益补充,为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路径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上一直存在着争议。作者为了探究金融支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县域经济的长期增长要依靠县域金融的支持;发育良好的金融市场以及畅通无阻的传导机制有利于推动县域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及经济增长;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显著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加之经济与金融的全球化使得传统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已日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利率微调"的优越性却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实践中得以体现。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正式全面实行,标志着我国基准利率的雏形的形成,这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创造了条件,这也意味着,我国央行的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将更精准有效,为此,利率微调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功效将会愈来愈明显。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首次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我国西部的县域经济发展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错误的倾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银监会的设立可通过专业化经济提高货币政策和微观规制效率。促进央行的独立性和金融(银行)规制的市场化,国际化。要避免因旧体制下诸多问题在银监会的传染和复制,必须实现国有金融所有者与金融规制者的身份分离,实现国有金融在竞争性金融领域的退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美国6 000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一种由来已久并在国际贸易领域占据核心地位的壁垒模式逐渐显露出来。后经济危机时代各国为保护本国经济安全在国际舞台上大打贸易战之时,这种悄无声息的货币壁垒便从另一个层面实现其实质意义上的贸易保护。这一壁垒模式将长期存在,并伴随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的不确定性,在国际贸易领域"大显身手"。我国有必要对这种壁垒模式的表现及法律规制问题进行研究,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局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