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是当前的一大理论难点,有必要从人类学整体论出发,讨论民间信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化问题。民间信仰是广西红瑶传统节日、传统知识、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学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抽离信仰使这些生活内容变得躯壳化。对其加以保护的关键在于尊重信仰为一个复合的文化整体和社会事实,实现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2.
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土族民间信仰中的象征体系从象征思维、结构、具象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内容十分丰富,且随着社会的演进,其程序亦不断发生异化。  相似文献   

3.
汉代民间崇拜羊,汉画像中有宰羊、剥羊皮、烤羊肉串、挤羊奶和捕羊、卖羊等画面;所谓“羊大为美”,羊有食用价值,满足人们物质和财富的需要.汉代民间还将最早饲养羊的部族姜姓,演绎为以羊为核心的大母神崇拜和重生的仪式;而将部族羌姓,看作是饲养羊部族由母系转化到父系氏族时代之男权张力的表现.作为祭祀的牺牲,羊占据了主神的地位并被刻画为翼羊,由此升华为福祉和自由的精神偶像,所以被写成祥.说獬豸即所谓的独角神羊能够判别是非曲直,实际上是说,法制或民法的起源是远古传说时代的牧羊部族所率先发明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4.
每一种文化都有着其自身特殊的力,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系,也都有着其自身独到的文化力。在当代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力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核心竞争力。传承至今的民间信仰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重要的本土性文化资源。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当正确处理民间信仰文化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积极解放蕴含其中的文化力量,努力使丰富的文化资源变成优质的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中历来就有“重生”“贵生”的思想,由此在民间形成了庞杂的生育神信仰.古印度的观音信仰中本来就有“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的内涵,传入中国以后,迅速与中国文化中的生育文化交融、叠合,观音送子的功能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观音信仰的主要功能之一,并形成了专职的形象——送子观音.随着送子观音信仰的不断传播,在各地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送子观音信仰习俗.  相似文献   

6.
唐代山西的民间信仰颇为盛行。文章主要对山岳、河流等自然神灵的崇拜、英雄人物的信仰、本地神灵的崇拜以及巫鬼神灵的信仰等几种表现形式进行了考察,认为唐代山西民间信仰的对象非常多样与广泛,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功利性特色,同时还具有畸变性特征。对唐代山西民间信仰的透视,对我们理解古老河东地区的社会风俗和民间风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川是清代中国变革最深刻、最复杂的省份之一。战争、疾病、虎患、疫病等种种天灾人祸使天府之国原有土著消亡殆尽,经济、政治、文化几近摧毁。清初以来,延续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重新构建了四川人口结构和新四川的地方性文化。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变革的双重作用下,清代四川民间信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神祇崇祀的人格化、务实性、世俗化、商业化倾向明显,神祇来源以本土神灵为主,兼容并蓄,信仰体系的本土性与开放性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8.
无论从神明对象看,还是从仪式、载体看,道教对台湾民间信仰都具有重大影响。道教已融入台湾民间信仰生活之中。这既是华族社会移民习俗延续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包容文化的精神结晶。以道教为大宗的台湾民间信仰,表现出浓烈的寻根意识,成为民间社会相互联系的文化纽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稳定社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原始性是汉族民间信仰的特质之一,它是原始文化在社会变迁中历史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侗族民间信仰具有维持社会秩序、保护社会系统正常运作以及调节信众心理、加强文化传承、促进信众交往娱乐等社会功能,是建设和谐侗区的传统文化资源之一。侗族地区各级政府应加强引导、合理干预,既充分利用其正向功能,又合理规避其负向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已出现与民间信仰相关的概念,例如唐代的佛教文献多有"信仰"一词,但其含义是指敬神的宗教情感,并不同于民间信仰的含义.民间信仰是在人民大众中自发产生的对具有超自然神力和超人神力的对象的崇拜.民间信仰与人为宗教相比,具有民间性、自发性、多元性和世俗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基督徒,更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他的宗教信仰独具特色:既认识到了宗教之不足,也重视其社会功用;对耶稣救世精神保持着理想主义的信仰;对基督教教义和宗教的功能采用了实用主义的态度。这个特点对他的政治思想和革命活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舟山宁波话的语音特点及历史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舟山话和宁波话语音对比分析切入,作区域性共时比较研究,探讨舟山宁波话的语音特点。舟山市与其毗邻城市宁波市无论是在自然地理上,还是在行政区划上,均有着极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形成舟山宁波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女性语言特点及其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性别差异这一现象,具体分析女性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具体而言,女性语言在语言结构的语音、词汇和句法3个层面以及语言结构外的语言策略、语言目的、话语量和话题等方面表现出区别于男性语言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蕴涵着女性特殊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价值取向和性格特征,也反映出一定的社会规范与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影视喧嚣、文学逐渐为读者疏离的当下,路遥的小说之所以依然深受读者喜爱,与路遥小说创作对和谐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路遥坚定于"读者永远是真正的上帝"的和谐创作观,执着于营造真善美统一的和谐艺术世界。有意识地分析路遥小说创作中蕴含的和谐元素,必定会对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疆哈萨克族宗教信仰特征始终体现了游牧民族传统的观念和草原伊斯兰教的惯性及延续性。伊斯兰教对新疆哈萨克族人而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承袭的习俗型宗教;新疆哈萨克族宗教信仰中的地缘因素和地域差异;新疆哈萨克族宗教信仰中的代际差异,以及由半定居与定居等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产生宗教活动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过度教育的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随着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张,使得人才供需出现了失衡,导致了过度教育的产生。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的过度教育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的过度教育呈现出一种总量过多、结构性失衡的现象,且这种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过度教育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明代妈祖信仰比之宋元时代,在封号等方面都显得衰微,但因为自永乐朝始采取相对开放政策,海上经贸活动增加,加上十多批次册封琉球使者以及郑和等太监使团的出洋,均与福建和妈祖信仰有关,因此明代福建的妈祖信仰在传播的范围、方式等方面,却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呈现出较明显的一些特征,也反映出福建在明代妈祖信仰传播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宗教问题是构成藏区主要问题的组成部分,宗教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宗教信仰仍然是大多数藏族人的精神依托,藏传佛教对藏区的影响仍将长期存在。藏传佛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教职人员应当成为优秀宗教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爱国爱教,维护祖国统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组织对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20.
小说《子夜》以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深入细致地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物质繁荣和都市奢靡生活的表象,刻画了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及一批小资产阶级分子心灵的迷失、苦闷和彷徨。作品所传递的浓郁的颓废气息和色彩,根源于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消解,是茅盾关于都市生活的真实经验和思想的结晶,体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