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唐宪宗元和年间整顿吏治的政策、措施与经验教训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指出了唐宪宗在选用官员、精简机构和惩治贪贿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唐宪宗登基后,仇视其父顺宗所用之人,对永贞党人大加贬逐.但在确定元和国策时,他却继承并发展了永贞党人的未竞之业,并因此成就了"中兴"之美名.从这方面看,永贞革新对元和政局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唐元和元年,剑南西川节度副使刘聞举兵叛乱,唐宪宗一改德宗贞元以来姑息政策,毅然派兵平乱.笔者以为平蜀之役意义重大,其揭开了元和平藩战争序幕,开启了元和中兴局面.本文从基本史料出发,分析了战争发动的原因,较详细地考证了平蜀之役过程的相关情况,并对战争胜负原因和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唐宪宗元和三年四月,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应贤良方正制举,被署为上第。但由于他们在对策中直言极谏、指陈时政,触怒当权者,因而考策官被贬遂,牛僧孺等应制举人也受到长期的压制,“久之不调”。这次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元和制举案”。 关于这次事件,史籍中记载颇多,但有所歧异,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四类说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王朝“中兴”局面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太祥 《南都学坛》2006,26(4):23-28
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不仅出现过史家称赞的“大治”局面,而且也出现过“宣王中兴”、“少康中兴”、“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元和中兴”、“弘治中兴”、“同治中兴”等“中兴”局面。这些王朝的“复兴”,发生在“大治”盛世之后,面对的是政治腐败、经济萧条、外族侵扰等内忧外患,为了守住并振兴祖宗开创的基业,“中兴”之主冲决种种羁绊,继承创新,开拓进取,推行“新政”。首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政治制度,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严格选拔官吏,建立德才兼备、廉洁务实的官僚队伍,确保政治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为王朝“中兴”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其次,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轻徭薄赋,扶贫救灾,调整和改革财政经济政策,扩大国家财政收入,为王朝“中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再次,不断调整与边疆各民族和各民族地方政权关系的政策,屯田备边,加强国防力量,为王朝“中兴”创造了安定和谐的外部环境。这些“中兴”之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平息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恢复了国家实力,形成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中兴”局面,使王朝由乱到治、由弱变强,促进了王朝的苟延残喘,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元和体"曾经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及其后风靡一时,但目前对于"元和体"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首先表现在对"元和体"的界定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梳理"元和体"的概念入手,分析造成分歧的原因,并对"元和体"创作时间、主要人物、体裁和题材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7.
也论黄宾虹的"道咸中兴"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道、咸时期的书法、篆刻成就虽对花鸟画影响较大,但黄宾虹所倡的山水画因“金石学发明”而中兴之说,则可思而不可泥。有论者支持“道咸中兴”说,并提出了三个理论要点,其中对黄氏的民学观,道咸经世实学,公羊学与画学中兴的见解,均有可商之处。黄宾虹之所以坚持此论,当出于四个原因:是对“五四”否定文人画的思潮而发,且具有总结此后“美术革命”经验教训的意义;源于“国粹”意识,是对绘画民族性的体认;是黄氏植根绘画史实,糅合多种地方文化的观念之体现;寄寓了借古开今、立足创造的意愿。不是道、咸金石学家,而只是黄宾虹,才真正超迈古人,实现了山水画的中兴。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名诗《长恨歌》,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问世起,便家喻户晓、“童子解吟”。经过十二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至今仍然深为人们所喜爱。虽然它只不过是一首以皇帝及其宠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的叙事诗。是它对“汉皇”、“杨妃”腐朽生活的揭露批判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吗?是它道出了封建君主荒淫误国的千古遗恨吗?为什么《长恨歌》具有如此巨大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作者在这首诗里实际告诉了人们一  相似文献   

9.
游记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完整的游记散文的独立出现则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到唐宪宗元和年间,是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一项成果。柳宗元可推为游记散文之祖。他在被贬到永州谪居期间,面对当地的自然山水,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运用其生动秀丽的文笔写出了游记散文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永州八记》。正式奠  相似文献   

10.
容美,即今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之大部分辖区,历史上又称柘溪、容米、容阳。容美地处武陵山区之东部,地势险要,山川秀丽,物产丰饶,风俗淳美,居住在这里的土家先民,史称“蛮夷”。田氏土司在此统辖时间最长,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起到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止,田氏土司受朝廷列爵分土,数十代,近千年。明朝  相似文献   

11.
“元和体”概说曾广开“元和体”是对元和时期诗坛上流行的某些创作倾向的概括。由于研究者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什么是“元和体”,历来就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为了对“元和体”做出比较准确的界定,笔者将对元和时期诗人的自述和时人的评述进行综合,最后提出自己的界说...  相似文献   

12.
这篇《华山赋》是唐人杨敬之所著。杨敬之是唐宪宗元和年间进士,文宗时累官至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即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总负责人及掌管礼乐郊庙社稷时宜的太常寺的副长官。他是一十名不见文学史而鲜为人知的文学家.但从中唐著名诗人姚台的《寄杨祭酒》诗中,可以窥见他的诗风及其在当时的  相似文献   

13.
唐宪宗新论     
本文集中探讨了唐宪宗生平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认为二王八司马事件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唐宪宗之取代唐顺宗非但无是非可言,而且从身体素质而言,也许是历史的幸事。唐宪宗之勘平叛镇,在唐后期空前绝后,这与唐宪宗勘藩立场坚定、态度坚决、用人得当、用兵策略正确有重要关系。唐宪宗之暴死是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皇位争夺所致,其子唐穆宗是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4.
略论唐宪宗平定藩镇的历史与个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平定藩镇的历史条件与个人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唐宪宗元和年间平定藩镇的原因,认为讨伐藩镇的成功,是宪宗充分利用中唐以来社会、历史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发挥个人杰出的组织领导指挥才能,充分依靠群臣及广大将士,共同奋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伟大理论,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推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五年来的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未来发展都是源于科学发展观:收获新成就、站上新起点源于对科学发展观的不懈践行;树立新思想、凝聚新共识源于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领会;分析新形势、把握新机遇源于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指导;明确新任务、谋求新发展源于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平淮西碑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讨伐淮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吴元济之乱,是中唐时代伐叛最重要的一次战役。此役韩愈为行军司马襄助宰相裴度平定淮四立下功勋,回朝后并奉命撰作平淮西碑。  相似文献   

17.
唐宪宗时期及其之后的民族关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关系思想是各个民族对中国民族关系的认识,是各个时期几乎所有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其中,唐宪宗及其之后的民族关系思想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和”是这一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无论是李绛、高骈、卢携、陈敬及豆卢的和亲思想,还是李德裕的“抚”、“诚”及牛僧孺的“守信”思想,无不围绕这一核心而驰骋他们的理论思维。第二,这一时期有关民族关系的争论都与当时的朋党之争和派系之争有一定关系。这是唐后期民族关系思想的一大特点。正常的理论争论是必要的,因为通过争论会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理,但把个人的恩怨尤其是把朋党之争和派系之争牵扯进理论争论之中,不仅会使思想理论更加混乱,而且还会使一部分人的思想发生异化或遭到扭曲。第三,国家不断衰落的政治地位、已遭到严重破坏的社会经济和人们要求安定或苟安偷生的社会心态,都对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第四,唐与少数民族政权都在新的形势下对传统的民族关系予以重新审视。少数民族政权要求得到平等地位的意识更加强烈,并强迫中原王朝对他们已取得的政治地位予以承认。  相似文献   

18.
论曾门北子张裕钊、吴汝纶的文论郭延礼在曾国藩谢世后,作为曾门四弟子的张裕钊、薛福成、黎庶昌、吴汝纶,继承乃师曾国藩在桐城派中所开创的“中兴”局面,在散文创作和理论方面均有各自的成就和贡献,是桐城派后期①很有影响的人物。曾门四弟子,就年龄而论以张裕钊(...  相似文献   

19.
安史之乱以降,唐中央政权渐趋衰弱,藩镇割据势力日益跋扈,形成二者尖锐对立的政治局面。河北、山东、河南列镇相望;“其喜则连衡以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又其甚则起而弱王室”。自唐代宗以来,朝廷一直试图扭转这种局面,但总未奏效。及至建中年间。“裂土假王者四凶,滔天僭帝者二竖,纷纷藉藉,不知其几也”,几乎倾复了李唐王朝。 公元806年,二十八岁的宪宗继位,改元“元和”,他年富气盛,力图有所作为。这时,两税法已颁行二十余年,朝廷的赋税岁入逐年增多;又以兴元元年(784)淮西李希烈兵败力蹙为转机,藩镇大规模军事叛乱失去了势头,国内局势转趋相对平静。因此唐中央政府得以积聚财富,重振军旅,到元和初年,政府军已达八十三万人,武力统一的条件已经具备。是时,著名政治家杜黄裳、李吉甫、李绛、武元衡、裴度相继辅政。在他们的襄助下,宪宗改变了德宗对藩镇的姑息态度,转而采取武力  相似文献   

20.
李贺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写天上的“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地上的“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等等,惹人喜爱。李贺诗中的现实主义精神,针对着唐宪宗元和年间的形势而反映了史实,也应受到人们的珍惜。李贺诗中反映了不少史实。下面谈有关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李贺为什么和怎么样在诗中反映史实? 李贺为什么在诗中反映史实?清代宋琬《昌谷集注序》中有着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