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德龙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1):44-50
儒佛道三家思想的融合 ,对宋代士大夫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南宋著名的士大夫 ,范成大的出处风范在当时便受到了士林的推崇。本文以他晚年归居生活为研讨对象 ,意在探寻佛道思想对其人生思想和出处态度的影响 ,揭示其精神世界中“三教融合” ,且“以儒治世、以佛修心、以道养生”的格局和在现实中追慕放浪丘壑及歌酒欢娱的怡情生活 相似文献
2.
免丁钱是一种创行于南宋绍兴中期的身丁税,课征对象为寺观僧道,仅盛行于南宋时期。至于元明时期的僧道免丁钱,则是发拨度牒的收费,其性质与宋代不同。 相似文献
3.
刘树山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正步入实质性改革的阶段,在首当其冲的素描教学改革策略及措施不断涌现的过程中,形成了写实型、观念型、个性型与自由型素描教学格局。本文基于现行多数坚持写实型素描教学结构的特点,从对其所具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分段式规范化与同步式多样化”素描教学的具体构想,力图使中国的写实型素描教学趋向于能动的写实型状态,而卓有成效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4.
蒋国保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3)
在方东美比较哲学研究中,儒释道之比较是为了说明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东方印度哲学相比而显现的独特价值。为此,方东美在进行儒释道之比较时,以分析儒释道各自的思想个性为手段,以揭示儒释道思想上的会通为直接目的。方东美以为儒释道三教思想上的会通处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精神的最高处。这个最高处在儒释道那里具体展开为三论,即:旁通统贯论、道论、个人品格崇高论。 相似文献
5.
张树青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
儒家、佛教和道教均有其各自的科技观及其科技实践,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学术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永斌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6(2):189-193
《三言》中有许多作品涉及释道,并体现出一定的宗教思想。它一方面对释道的辅教助化的功用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在一些小说中对释、道二教的一些流弊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批判。《三言》中所体现出的释道观是收集进《三言》中的众多作品的原创作者和冯梦龙共有的释道观。影响《三言》释道观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与释、道两教长期对中国士人的影响、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民风民俗的变迁等密切相关;同时,反理学思潮及"主情"思想的兴起也对其释道观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隋炀帝儒、释、道三教并举,多元一体。在对三教的重视程度土,杨广重佛、道而轻儒学,这与其家族信仰有关,与当时民间信仰亦有关,适应了南北朝统一后统治的需要。因此,杨广对文中子王通和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的态度截然不同,其本人在后世儒生与僧徒笔下形象亦迥异。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儒学,佛教和道教,均有其各自的养生观。认真总结儒、释、道三家养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具有学术理论意义,而且对构筑小康社会,预防疾病、增强人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安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2):39-42
藏传佛教寺院僧侣是藏族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寺院僧侣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茶,历史上还曾出现过规模庞大、气势恢弘的寺院茶会。因此,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僧侣的茶俗,可以充分挖掘蕴涵其中的深层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洪修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2,39(3)
外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融合的复杂关系之中。正是在三教的冲突和融合中佛教不断得到发展,而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三教关系史。中国思想文化经过数千年的递嬗演变最终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以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从三教关系中来透视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分支构成的,儒释道三家均有各自的和谐观及其实践活动,认真批判总结三家的和谐观,吸取其精华,使之发扬光大,不仅具有学术理论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