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文说”是宋朝王圣美发明的以声音通训诂的一种理论。他认为形声字的声符多在右边,这右边的声符不仅标声,而且有表示意义的作用,认为同声符的形声字,意义必能相通。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卷十四艺文一) “右文说”的理论是否正确,需要用事实予以验证。本文想首先分析《说文》中若干组形声字声符和字义的关系。然后谈谈对右文说的看法,是为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们讨论形声字的声符是否表义的问题,自然要联系到“右文说”。“右文说”为宋代王子韶所发明,他认为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能表音,而且有表义作用;同声符的形声字之间,意义必能相通。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一著名理论:“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为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卷十四)此说一出,遂成显学,历代学者津津乐道,时有阐发。对这一理论究竟应如何认识,实为文字训诂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实际材料的分析出发,阐明形声字声符表义的原因和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对“右文说”理论作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说文》的“形声”定义作了全面辨正.文章认为,“形声”其名应解为动宾式,表示使语音(声)成形声字(形)之意,八字界说”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的上句言声,下句言形,表示用客观事物作为称名,先后选取能反映称名的声符与形符相合而构成形声字;例字“江”、“河”的工声含共义,可声含大义.文章指出,从辨正的定义看,许慎已初识形声字声符有义及形声字与假借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右文说”的出现,是我国训诂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文字研究深入的标志,它揭示了汉字形声字的重要本质——音义的联系,即声符在形声字中的表义作用,从而使训诂学中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词义的声训更有其科学的基础。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而语言先于文字,音义的关系比之形义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右文说”从声符来研究字的孳乳关系,正是符合这一规律的。  相似文献   

5.
纵观形声字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形声字的声符有三类:有一类声符曾经是该类形声字的“母文”,意义与其所构成的形声字的意义相通;有一类声符虽然没有做过“母文”,但是它也能够提示由其所构成的形声字的意义;还有一类是纯粹的声符,在其所构成的形声字中不表达任何意义。这三类形声字的声符性质不同,可分别称为“母文”、“[狭义]右文”和“纯声符”;相应地,由它们构成的形声字也可以分为三类:母文孳乳字、[狭义]右文表义字、纯声符形声字。这三种形声字代表了形声字从古至今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构成了形声字的主体;同时,三种形声字里的声符的性质不同,其中反映出的造字者的“形声”意识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前年,本刊第六期曾载拙文《汉字形声字形成过程初探》,其中,从个体发生学的角度探讨了形声字的系统发生。我们首先对既有已知的形声字进行排比归类,然后按照其形符声符的功能性质及成熟程度排定了象意含声、形符自足、区别假借、分化义项、形声拼合  相似文献   

7.
从汉字形体方面推求早期古文字本义的并不只是唯一依据,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每小标题头一句话用分号;隔开。分析古字为借字,今字增添或改变表示义类的形符成为后起声字;探讨古字原为表本义的象形字或形声字,今字增添声符或改换声符成为后起形声字;考察增添形符的后起形声字、改变形体的后起形声字,以及为古字引申义而造的专字成为后出本字;进而说明今字的形体也是推求本义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在编排、释义中充分运用了"六书"理论,并开创了"据形系联"的部首归字法。文章在对248个糸部字进行结构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又着重从意符表义、声符表音和声符表义情况对糸部字字符进行了分析研究,由此发现,糸部字可分别归入六书的会意、形声两大类,并且形声字在糸部字中所占比例最大,且部分字体的义符、声符具有相关意义和编码,声符也不只单纯表音,同时也和意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形声字声符有意的说法,早在宋代就提出了,与王安石同时代的王圣美提出右文说,认为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淺”字,左旁“水”表类,右旁“戔”表义,“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歺之小者曰殘,贝之小者曰贱。诸如此类,皆以戔为义”。(沈括《梦溪笔谈》卷14)王安石作《字说》24卷,把许多形声字改说为会意字。例如他解释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第一个明确提出“右文”说的,是北宋的王圣美(子韶)。据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记载: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汉字里的形声字,其结构大部分是形符在左,声符在右。所谓“右文说”就是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与“右文说”相类似的,在南宋还有“字母”说和“右旁多以类相从”说。“字母”说见于王观国的《学林》: 卢者,字母也。加金则为(钅卢),加火则为炉,加瓦则为(卢瓦),加黑则为(黑卢)。凡  相似文献   

11.
宋代学者提出“右文说”,以为“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并指出形声字的声符(多半在右边)往往表示意义,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另如青声字,晴、睛、清、精等均有精明之义。这种说法开拓了人们的眼界,推动了语源学的发展。尔后,清儒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指出“凡于声字多训大”,“凡从奇之字多训偏”,“凡从皮声字皆有分析之义”,“凡从句者皆训曲”,“凡衣声字皆训厚”等等。近人杨树达先生在欧洲语源学理论的影响下,锐意研究汉语语源学,曾明确指出,汉字“形声字居全数十分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汉字走世界拼音化道路”论断的否定,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汉字,认识到汉字的优越性。汉字是表意文字,但由于多种原因,汉字的表意性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就形声字而言,不少字的形符、声符已难以辩认,本着袁晓园教授“识繁写简”的原则,本文拟对难辨形声符的形声字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粗浅析解。  相似文献   

13.
论转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注是汉字六书之一,历代对其解释岐义纷纭,以致成为汉文字学上的千古疑案。本文从考察六书的的来历和分析汉文字发展的历史入手,在历代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本文认为:转注是汉字的重要造字法之一,是《说文序》所说的“形声相益”的一种,提出:以形益声为形声,以声益形即为转注。许说的“形声”这一概念,实即刘说的“象声”、郑说的“谐声”,本意为“有形之声”。由于转注字与形声字的来历不同,所以尽管两者的结构都是半形半声,但有着明显的区别:形声以声符为主,加上形符,一声数义,转注以义符为主,加上声符,一义数声;形声的形符,只表示类属,且力求简化;转注的义符,却须表示该字的确定意义;形声字一般是名词,转注字则是表意阶段文字的声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形声字的起源有诸多观点,如形声源于假借、声化象意、独体形声等等,于省吾认为彤声字的起源,是从某些独体象形字已发展到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然后才逐渐分化为形符和声符相配合的形声字,并且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是界乎象形和形声两者之间,称之为“独体形声”。在此启发下,笔者对甲骨文进行穷尽性考察,发现此类在构形上特殊的字例,称之为“声符形化字”,这可以解释甲骨文形声字的起源。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中的省声字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省声”指的是形声字构形时由于一些原因担任声旁的形体被省略掉一部分的一种现象。对声符字的形体进行省减的办法主要有:(1)合并声符与意符相同的部分:(2)省去声符字的重复部分:(3)省去声符字的一个部分,将形符补于同一位置,构成省声字。汉字中确实是存在省声字的,但《说文》中有些省声字讲得不对,不对得大致有六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汉字中存在双声符,东巴文也有类似现象。东巴文双声符有表示多音节词中的部分音节和表示单音节语素两种形式。双声符音符在用字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理据。从双声符的形成途径看,有假借符号上附加音符、双声符形声字的意符脱落和假借注音式形声字三种情况。随着文字系统的发展,双声符会朝两个方向演变:一是凝固为一个字,二是其中一个音符脱落。由于所发现的双声符均为东巴文发展下游鲁甸经书用字,其形成的原因是使表音表义更加明确和东巴求新奇故意改造记录形式,说明东巴文双声符是文字意音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研究对汉字等意音文字同类现象的深入研究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形声字声符的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声字声符表义是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本文采用“示源”一说,并对声符示源功能的定义、有关它的观点及研究意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传统类属观念是汉民族整体思维方式的产物,注重整体把握事物、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具体表现为取象比类与推演系联这两种基本方法。形声字意符表示的是事物的类属概念,体现了先人对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概括的认识,形声字意符的形成与意符系统的建立,是传统类属观念在文字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文字发展三大定律在求区别、求表达、求简易的综合作用下,促使汉字由早期以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为主的阶段飞跃到以形声字为主的阶段,是形声字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区别律、表达律、简易律的影响下,早期形声字主要的来源是通过分化和强化两个手段,到后期则直接由形符和声符双合而成。文字发展定律要求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形符的系统性主要体现为表义和类化,声符的系统性则表现在标音和示源。此外,三大定律对形声字系统性的影响还体现在牺牲个别字组的统一性从而实现汉字的整体系统性。  相似文献   

20.
“右文说”是关于形声字的一个著名理论。形声字是汉字构造的最高形式,它综合了“六书”的全部。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已占百分之八十二,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则占到百分之九十左右。因此,弄清楚形声字的结构原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