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全球化视角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如果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就时代背景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开辟的;就理论坐标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认识的升华和飞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旗帜;就实践方位和时代价值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人类全球化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和必然要求。它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规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科学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是时代发展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是指其理论内容的当代化,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时代特色主要表现为,它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实行对外开放,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创造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丰富和发展这四个鲜明特色,主要是把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经验上升为道路、理论和制度;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上,充分借鉴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把握时代脉搏和潮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代发展要求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理论之所以是理论,正因为它是以理性形态显现出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必然性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性本质表现为理论的和现实的两个方面.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的续延和发展,反映了它对理论理性的继承;又是对现实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必然趋势的科学总结和概括,反映了它对现实理性的掌握.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续延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内容;作为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紧攥着中国现实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合理性和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性,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统一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对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概括,而是依据内蕴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矛盾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理论预测.正是遵循从空想到科学,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轨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理论的原则规范逐步与时俱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坐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应运而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成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来,社会主义的概念内涵和发展模式就存在一个问题逻辑和阶段逻辑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论断是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三者关系上,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探索历程,可以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概括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真理性,即理论的逻辑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实践相统一的现实性结果。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七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历程表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我国国情,不断解放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胡锦涛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有其历史必然性。本文试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条件从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界、学术界不端行为屡屡出现的今天,科学规范的建构和完善已是当务之急。科学规范是指导和调控科学共同体成员行为的、具有普适性和长效性的指示或指示系统,也是评价科学活动和科学家行为的正当性、合理性的标准。根据科学规范调整的对象、科学活动的阶段或目标、科学家的权利和义务、科学规范的抽象程度或强弱程度,可以将科学规范分成七大类十六种调整科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调整科学活动中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规范,调整科学活动中各种知识之间关系的规范;指导科学研究的规范,指导科学成果评价的规范,指导科学成果应用的规范;科学认知规范和科学伦理规范;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权利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科学原则与科学规则;提倡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等。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更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必须解答的重大问题。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中必须树立合作协商的美德、保持相对的社会均衡性、发挥教育的先导性;更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键在于深化法治实践、增强法治主体的高参与度、实现法治根基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3.
现当代人类的生存状态,其所昭示的深层底蕴,是一个“生存还是毁灭”的哲学命题。因此,哲学应担负起对人的本性进行深刻剖析与批判的使命,使人类在自我本性的净化与约束中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量刑失衡又称量刑偏差,是指机关在同一时空条件下,对性质相同、情节相当的犯罪,在适用相同法律时,刑罚裁量相差悬殊的现象。其形成原因在于量刑主体主观过错,即量刑操作者由于个人认知水平与能力、情感、性格等因素而导致的量刑失衡。量刑失衡的对策应是量刑平衡,其内涵要求审判机关在前述条件不应当在同一刑种与刑度内裁量刑级;其实现的路径是增强立法协调,适时颁布解释,提高法官法律职业教育,建立判例法体系。以此纠偏量刑失衡,提高量刑平衡的质量,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5.
张湫  孙荣 《理论界》2014,(4):11-1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中,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就其哲学的性质,中外哲学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直接影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的理解。我们认为,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所表现出的哲学立场,一方面表明他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根本转变,另一方面也表明,恩格斯此时的哲学世界观还停留在"费尔巴哈派"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不仅是其早期哲学批判的延续,而且以<基督教的本质>为代表的宗教批判的真正精义就是哲学批判,是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这一批判的真正成果不是对基督教或一般宗教之本质和起源问题的具体解决,而是贯穿于宗教批判始终并作为宗教批判根据的"感性对象性原则"的形成和运用.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之所以能够本质性地超越前人,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影响,就在于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本质上是由"感性对象性原则"出发的对思辨哲学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破产原因概念的廓清——对我国破产原因通行定义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学界对破产原因的通行定义,破产原因既指破产程序开始的原因,也指破产宣告的原因.此观点具有内在逻辑错误,应予澄清.破产原因与破产申请的原因以及受理破产申请的原因存在实质区别,对这三者的实质区别的认识不清导致我国新破产法在破产程序的设计上存在误区.破产原因的含义应廓清为破产宣告的原因,即债务人丧失偿债能力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课堂教学过程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过程理论是教学论的一个重要基本理论。西方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对西方教学过程理论,即教学理论研究范式、教学理论与模式、教学方案与策略等三大组成部分进行了综合阐述,以期获得对西方教学过程理论的总体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语感在朗读表达中十分重要 ,它直接影响朗读者的语言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来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市场秩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在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秩序也在形成之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关键不在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变迁滞后是根本原因。要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不仅要加强正式制度的转变与创新,而且要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强化非正式制度的供给。针对当前中国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的问题,在经济转型后期,我们应以非正式制度供给为重点,通过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创新来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在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创新中,要重点培养契约与信用意识、市场经济精神,加强市场道德建设,加快关系经济向契约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