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也说“李广难封”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西汉将领李广一生征战,抗击匈奴,使匈奴闻风丧胆,号为“汉飞将军”。然而这样一位名将却终身未能封侯赐爵,与此同时,与李广并肩血战沙场的“诸部校尉以下人等,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李广为此鸣不平,后人也深感同情,发出了“李广难封”的慨叹。对于“李广难封”的原因,李广自我解嘲,归结为命运。时人王朔从因果报应推论,以为李广杀死降羌八百人,故得恶报不能封侯。汉文帝非常赏识李广的军事技能,以为生非乱世.难展其才,甚为感慨地说:“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故后又有时势决定李广难封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领袖,他的历史功绩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洪秀全在太平天国革命中也犯了不少错误,对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负有重大的责任。本文对他所犯的错误,作一浅论。太平天国初期,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群众、号召群众,对太平天国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太平天国革命不断发展。然而定都天京后,情况就起了变化。本来打下南京后,形势极为有利。太平军“既众且整”、“直望无际”。清军则是“望之夺气”。(汪士锋《乙丙日记》卷一)但洪秀全一进入南京城,就“直入两江总督衙门,以为天王府,改南京为天京,正式于此建…  相似文献   

3.
东王杨秀清,是太平天国革命中仅次于洪秀全的第二号人物,受到太平天国军民的普遍爱戴与尊崇。在南京地区流传的一首民歌说:“洪、杨到,百姓笑,白发公公放鞭炮,三岁孩童扶马鞍,乡里大哥吹号角”。这种把“洪杨”并列的民歌,已收集了十五首之多。太平天国把丙辰七月二十七日东王杨秀清去世这一天,定为国家祭日——“东升节”,也说明太平天国君臣军民对他的深沉怀念。  相似文献   

4.
所谓洪杨矛盾,就是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袖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之间的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出现洪杨矛盾,这是不足为怪的。但是,钻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的北王韦昌辉,利用了这一矛盾,于一八五六年九月,在天京发动了一场反革命暴乱,杀害了东王杨秀清,屠杀了天京城内的太平天国的优秀将士达两万多人,给太平天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这样,就使得“洪杨矛盾”这一  相似文献   

5.
关于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的时间、地点问题,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有三:一曰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①;二曰咸丰元年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在“武宣县东乡,建立了太平天国”②;三曰咸丰元年九月初一,洪秀全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学界在马克思是如何评价太平天国的问题上观点迥异。但如果认真研读马克思相关经典文本并结合马克思在19世纪50-60年代的研究旨趣,就会发现马克思是在不同的语义上评价太平天国的,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结论。如果把太平天国指代为一场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而爆发的“农民起义”,那么马克思对它的态度是同情的;如果把太平天国指代为一场“大规模武力战争”,那么马克思对它的历史作用的评价存在一个先扬后抑的变化;如果把太平天国指代为一次“小农社会理想”的试验,那么马克思对它的态度则是始终如一的否定。  相似文献   

7.
钟文典先生著《太平天国开国史》,是《太平天国史从书》的一种。它的出版,是太平天国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在学术著作出版困难重重的时候,或者如某些同志所说的,在太平天国史研究处于“低谷”的时候,广西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同志们出于对祖先的光荣斗争历史的尊重,为了繁荣学术研究,不借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太平天国史丛书》的出版。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我不禁为之感动和欢欣鼓舞!处于“低谷”的太平天国史研究,其出路在什么地方呢?我个人认为,太平天国史研究要走出“低谷”,其出路正如《太平天国史从书》序言中所说的:我们的研究要“全一点,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革命俗称“洪杨革命”。它的两位主要革命领袖洪秀全与杨秀清的关系,是十分微妙和复杂的。从宗教方面来说,洪秀全是拜上帝会的缔造者,享有仅次于天父皇上帝与天兄耶苏的最高宗教地位,是“真主”。但是,由于杨秀清具有“代天父传言”的特殊身份,他不仅是“禾乃师赎病主”,而且是“圣神风(皇上帝意志的教化者)”和“圣灵(皇上帝的降托者)”。因而,杨秀清成为太平天国举国上下共同信仰的一位“真神”。正如《天条书》明  相似文献   

9.
<正>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关于它的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特别是近十年来,许多问题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进展。本文只就其中一些主要方面进行概括性评介,并以此纪念太平大国运动140周年。一、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作用太平天国是一场农民运动,但它是否是革命运动?一种观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此前的历次农民起义都不能改变旧的生产方式,也不可能摧毁旧的封建制度,不能称作革命。李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来没有把农民起义说成“革命”,但对太平天国,有时却称为“革命运动”。这是就世界全局而言,太平天国起义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但从太平天国本身来分析,总体上仍是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因此,应称之为太平天国起义,或太平天国运动,不能称之为革命(《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  相似文献   

10.
“兼爱”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爱”辨辛果“兼爱”是墨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何为“兼爱”?后人却绝少作出确切明晰的解释。《辞源》“兼爱”条认为兼爱指“爱无差等,不分厚薄亲疏,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说”;《辞海》解释“兼爱”是“一种平等、不分厚薄亲疏的相爱”;一般教科书则释“...  相似文献   

11.
一太平天国文书、史料难值的原因我们阅读太平天国文书以及有关史料,常常觉得它们比两千年前的《史记》、《汉书》等著作还要难懂。因为“史”、“汉”中的词语意义不明之处,还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出来;而太平天国文书与有关史料中的词语意义不明之处,却无处可查。简又文在《太平军广西首义史》一书序言中说:“太平军中隐语术语甚多,加以方言俗语与文言掺杂,由是多有词句不明,意义难于索解者。”因此,“梁岵庐先生尝有研究太平天  相似文献   

12.
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与太平天国妇女解放问题之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南  廖胜 《天府新论》2000,4(3):76-82
近年来,在讨论太平天国不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时,对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作为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论据的传统观点还未引起充分重视和认真讨论,笔者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认为妇女广泛参加生产劳动是出于战争之客观需要;是广西妇女劳动传统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太平天国还存在大量妇女“家内劳动”;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还仅仅是作为一种劳动工具,是“国家奴隶”的一种表现,不具有任何妇女解放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在曾国藩的挟迫下,曾写下了洋洋数万言的《自述》,缕述太平天国兴亡史事.由于太平天国和捻军有过相当密切的关系,《李秀成自述》当然不可能避而不谈.“我天国坏者,……是招得张乐行之害”.这便是他对天捻关系所作的概括总结,也就是说捻军的存在不仅于太平天国无补,反而成为导致天国败灭的重要因子.揆诸史实,斯言颇令人困惑.从李秀成方面讲,他原是联络捻军的先行者.1857年3月,他通过李昭寿与捻军领袖张乐行、龚德树接洽,在霍邱达成联合作战之协议.在捻军的武力支持下,太平军得以驰骋淮河南北,李秀成亦因此青云直上,由一个普通将领而被洪秀全超擢.如李秀成自己所说:  相似文献   

14.
(一) 太平天国革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特别是它以拜上帝会的名义倡导革命,这是一項不容忽视的特点。如何估計太平天国革命中宗教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来理解拜上帝会教义和革命思想的关系?如何来認識拜上帝会和基督教的关系?这都是些重要而复杂的問題。这些問題牵涉到总結太平天国的历史教訓,牵涉到我們对农民战爭和宗教问题的認識。西方資产阶級中国历史研究者们对太平天国的宗教問題有着形形色色的看法。有人說:它的宗教“內容溯源于耶穌教”,但“它是极端中国式的”。又有人說:“太平天国的宗教是基督  相似文献   

15.
<正> 《天情道理书》戊午遵改本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图书馆最近从教会档案中发现了两种太平天国印书,其中之一是《天情理书》戊午遵改本。《天情道理书》初刻于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不列颠博物院”东方部藏有该书的“己未遵改”本,即1859年修改本,肖一山据以影印,我国国内流传的即此本。戊午(1858)遵改本是首次发现。英国柯文南博士赠给了封面、旨准书目和末页复印件。据他介绍,正文内容与己未遵改本完全相同。但戊午遵  相似文献   

16.
罗大纲是前期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从广西到金陵,许多重大战役都是他担任首攻,而且战绩显赫,是一名为清军闻之丧胆的虎将。他在攻克永安,永安突围,以及下武汉、克金陵都取得了辉煌战果。罗大纲不仅是一名骁勇的战将,而且在诸如进军目标、建都大计、外交方针上都有独到的见解,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清方情报人员张德坚说:“罗大纲慓悍机警,贼中号为能者,然因非粤西老贼,功在秦日纲之上,而不封侯王”。这个看法前半段对罗大纲的评价,倒是客观的,后半段说他不受重赏,就有  相似文献   

17.
史载:“赖文光本隶太平军,封遵王,太平军贩,始变而为捻。”(《安徽通志馆大事记稿》卷上)据此可知,赖文光是个跨太平天国和捻军两个时期的人物。但对捻军时期的赖文光的研究在许多方面意见歧异,今就下列两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是赖文光加入捻军还是捻军加入太平军。对这个问题,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卷一《序论》中认为“‘蒙、亳之众(指捻军——引者)’的人数多于赖文光的部队,但组织的主体,组织的骨干却是赖文光的基本队伍,而最高的领导又是赖文光本人,所以我们说是‘蒙、亳之众’投入太平天国队伍”。窃以为,这与史实不符。实际上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赖文光领  相似文献   

18.
雷冬文 《船山学刊》2001,(1):108-111
太平天国对广东洪兵起义的影响是太平天 国与天地会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 影响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起义为广东洪兵起 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与环境,并为洪兵起 义政权在斗争纲领、口号与政权建设等方面提 供了榜样。太平天国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广东洪 兵起义政权的兴亡。但太平天国的影响并不能 使广东洪兵起义成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太平天国与天地会的关系一度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注意。罗尔纲、蔡少卿、钟文典等前贤对此曾有过专门探讨。但这些探讨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太平天国起义后四年,广东天地…  相似文献   

19.
王明前 《江淮论坛》2006,(6):136-142
“照旧交粮纳税“政策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随着战略任务的转变很自然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与《天朝天亩制度》和天京粮荒并无关系。所谓“石达开安庆易制”并不是石达开主导意识下的创造性政策,而是杨秀清主持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具体执行。太平天国1853年到1861年的安徽农村政治,表现为太平军贵族习惯的非制度性征贡行为,不断破坏着制度性传统农村社会经济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正> 《南开大学学报》1981年第三期发表邹身城同志《太平军北伐主帅辨疑》(以下简称《辨疑》)一文认为,太平军北伐主帅是李开芳而不是林凤祥。理由之一是“李开芳参军后大部分时间职位都比林凤祥高”,并引《李秀成供词》为证。理由之二是说“在北伐途次,由于屡战屡胜而加封侯爵……依旧看出定胡候李开芳是最高统帅。”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辨疑》所用不是第一手材料。第一手材料所证事实与此相反。其次,《李秀成供词》之所以把李开芳排在林凤祥之前,列为首位,根据的是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清同治二年)追封北伐牺牲功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