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研究领域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由奥运会火炬设计中的传统纹样图案运用说起,引出传统纹样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地位、作用等.然后分析几个典型纹样的艺术特色,最后解析传统纹样图案运用与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方式,说明现代产品设计中传统纹样图案的展现空间.  相似文献   

2.
界首彩陶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其原材料来源于颍河泛滥留下的大 面积黏土沉积层。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人文因素也对界首彩陶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是界首彩陶质朴自然艺术风格形成的基础。界首彩陶的烧制最晚始于宋代,兴盛于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 界首彩陶的纹样主要有植物、动物、人物纹饰三大类,器物造型有壶类、瓶类、碗盆坛罐类,釉色以赭红、 明黄、褐绿为主,拥有“红地白花”的特色风格,为当下学界对界首彩陶艺术特点的研究提供了丰富 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卷草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完成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从以动物纹为中心向以植物纹为中心的过渡。卷草纹的基本造型以作为主茎的“S”形曲线和作为枝叶的“C”形曲线在主体上相连接的骨架为基础,突出体现了纹样在节奏、对称和比例等构成要素方面的特点,以及由其构成形式所决定的卷草纹的装饰特点。  相似文献   

4.
界首彩陶被称为中国近代"四大彩陶"之一,相传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界首彩陶艺人继承和吸收唐三彩、界首剪纸、当地木板年画、戏曲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经历代彩陶艺人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技艺风格。2006年界首彩陶烧制技艺荣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时代的变迁以及高新技术的冲击导致界首彩陶工艺失去了它原有的文化土壤,生存处境比较艰难。文章基于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的考证,从界首彩陶历史文化渊源入手,剖析其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以冀推进界首彩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传统图形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图形符号源自于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积淀,具有约定俗成的信息传播功能。传统图形符号不完全等同于传统图案纹样,它的含义更为广泛丰富,既可指各种平面化的视觉符号(如半坡彩陶纹样、商周青铜器纹样、唐宋书法绘画),也包括各类立体、空间的视觉符号(如泥塑、工艺品造型),它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已经广泛存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这些图形符号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是一个民族文化观的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不仅具有约定俗成的特定意义,还是每个时代审美观的物态表现,兼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作为记载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  相似文献   

6.
联珠纹在中国传统纹样中颇具代表性,联珠纹的圆形结构设计、秩序化骨骼、图与底双关性的空心圈、装饰题材等,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在实用功能、形式效应、构成语言、装饰题材、载体范围上对其进行借鉴创新,使传统纹样获得新生,是现代图形设计的一种新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民间刺绣装饰纹样的独立式纹样构成形式、象征性纹样构成形式及特定对象配以特定题材的纹样构成形式三方面看,我国民间刺绣呈现出一种可贵的"村野之质",其纹样构成是原始性、无意识的平面性造型,并有着强烈的象征性表现特征,对当今的艺术设计有丰富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家窑文化对中国史前考古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史前考古中,特别是对远古人类文化的发展史研究中,马家窑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对马家窑文化内涵的研究确立了甘肃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马家窑彩陶上新近发现的文字符号是甲骨文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马家窑彩陶画为我们提供了龙起源于蛙的有力证据以及马家窑彩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等四个方面就其最为突出的贡献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古书画装裱常用天华锦,其纹样题材类型丰富,纹样布局多变,在中国传统丝绸纹样中别具一格.通过对文献资料及图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文章对其装饰布局以简图方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其纹样的设计因子体系及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复原的单元图案中,提取了纹样形态因子及色彩因子.最后结合现代设计法则将天华锦纹样的装饰布局、形态因子和色彩因子应用于丝巾纹样的实践设计中.通过对天华锦纹样的分析及其在丝巾纹样设计中的应用,为现代纺织品纹样设计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彩陶纹饰的图案中,包含着原始先民的一定绘画技巧,尤其是图案布局、画面的排列等方面的手法,有些方面还到达相当高的水平,甚至是现代艺术家也望成莫及的。它的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具有震撼千古的力量。将彩陶纹样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在设计的时候讲究将纹样有规律的设置或者精而简洁的点缀装饰,体现彩陶文化精粹时,服装的整体感觉要同现阶段的流行风潮相结合,符合现阶段人们的审美情趣,把悠远的历史中的图案美以符合时代的要求的方式展现于服装艺术创作中。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是中国史前文化彩色陶器的故乡,在其长达三四千年的彩陶工艺史中,先后形成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三个彩陶发展中心。半坡类型的彩陶显示出中国彩陶的本土性传统;在以花辦状花纹为特点的大汶口彩陶工艺的影响下形成了分布极广的带有东方色彩的庙底沟类型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虽有许多庙底沟彩陶的因素,但它并非甘青地区仰韶人的发明,很可能是一批无陶的原始居民进入黄河上游谷地后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纹样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本文从设计角度分析中国传统纹样在造型、构图、表现手法及设色等方面的特点,从中探索纹样发展的潜在规律性,以便更好地为现代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13.
彩陶艺术的出现,表明古代华夏审美文化意识的产生。它经历了仰韶文化的半坡彩陶、庙底沟彩陶和马家窑彩陶等3个时期,其代表作有:1.鹳鱼石斧图;2.人面鱼纹盆;3.舞蹈纹盆;4.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它们标志着中国美术滥觞时期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以土家织锦纹样的不同题材为创作原材料,阐述了织锦纹样的结构、丰富的题材、对比强烈的色彩,并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将简化、归纳等变形处理后的织锦纹样,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突显了平面与立体交融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吉祥文化观念在我国传统工艺美术领域根深蒂固。凤翔木板年画作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组分,从其创制之日起,在发挥装饰功能的同时,就被赋予了吉祥文化的蕴藉。其在传达吉祥主题时,主要凭借植物、动物、器物、人物等纹样,其中以植物纹样选用最为突出。凤翔木版年画在植物纹样选用方面主要有以下特质:吉祥植物纹样与本土植物文化关系密切;纹样选用稳定承接;纹样选用方式多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早期造物演进具有多维特征,其脉络繁琐杂乱,并无定式。若仅以传统的线性思维将器物按造型、功能、纹样等具体形式进行分类罗列难免以偏概全,陷入只陈述客观事实却难以厘清其传承关系的局面。从环境、意识、技术、文化、经济等多元维度去考量中国早期造物演进中衔接更迭、承袭变化的内在机制,方能避免此类疏忽,真正做到以全面客观的视角去审度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园林,由于空间的限制,比较注重细部的设计,其丰富的铺地纹样呈现出独具个性的艺术特色。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于古典园林铺地艺术的生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今欣赏古典园林铺地不能单单停留在其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更要了解其蕴含的文化精髓,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园林铺地艺术。  相似文献   

18.
作为扬州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一个独特地域性符号,福祠因其祭祀性、主人身份地位的标志性、建筑空间的视觉引导性及砖刻的艺术性等特质而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古民居福祠总体上依据中国传统建筑立面装饰形式,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三段式装饰。在装饰纹样的选用上,传统吉祥纹样与祭祀纹样和谐共存是福祠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福祠与宅园合一的整体布局一道,彰显出扬派建筑的质朴与从容,具有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极高的地域审美文化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样本。诠释扬州古民居福祠装饰艺术对中国当代设计的语意表达及扬州古民居保护和修缮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纹样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传统纹样运用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是人们对其精神需要追求的一部分。要将传统纹样恰当地运用于其中,较好地体现民族特色、更好地展示个性,首先应深入了解传统纹样的内涵和特点;然后,通过体现新地方主义与实现文化融合两种方法来进行,最终实现现代室内装饰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当前国外家纺设计中采用“中国元素”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传统纹样的特征和内涵,寻求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家纺设计的合理应用。与此同时,通过本文的思考与探索去寻求创立中国家纺艺术设计风格的规律,并指明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