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楼梦》一书的语言..多数研究者认为用的是北京话。=1920年,佩之在《红楼梦新评》中说:“《红楼梦》所用的文字,是纯粹的北京土话。”1923年,俞平伯在《红楼梦辩》中说:“《红楼梦》用的是当时的纯粹京语。”1954年,俞平伯在《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文中又说:“《红楼梦》里的对话几乎全都是北京话”。这些说法一时几成定论,近20多年来,—些研究者开始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除北京话外,  相似文献   

2.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少有的一个"全始全终"的人物。她的一生扑朔迷离,令人难解。《红楼梦》旨在揭示大清王朝社会生活,其正文多侧面地揭示了满族的历史文化,人物设置也往往体现着满族文化意蕴。"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秦可卿,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笔较少而又意义非比寻常的人物。她的美丽,她的智慧,以及她的乱伦情事都是复杂而又矛盾的。分析秦可卿,分析她的悲情人生,也就读懂了她在整个《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人物内涵,同时对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说:“《红楼梦》是彻头彻尾之悲剧。”(《红楼梦评论》)莱辛认为:“悲剧是一首引起怜悯的诗.”(《汉堡剧诗》)如果说整部《红楼梦》是由一首首人物命运悲剧小诗组成的长篇悲剧组诗,那么惜春的悲剧则为其中一首独有特色而又不太为人注意的小诗.它像一朵洁白的茉莉,即便折离枝头,仍馨香沁人,诱人怜惜.惜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红楼梦》第二回)她的出身,比之二小姐迎春、三小姐探春都要高贵,她是和元春一样的正派小姐.可是,她和元春的处境又不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作者问题论争探源王庆云红学百年,关于《红楼梦》作者是否为曹雪芹的问题,至今仍是疑案之一。自新红学创始人胡适先生的考证以来,红学界多认同或进一步论证《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而提出疑义、继续探谜、挑起论战者考为他人者又难以坐实,因而论争的焦点或...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魇》是文学家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红楼梦魇》的完成过程,是张爱玲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表达情感最后归宿的过程。同时,《〈红楼梦魇〉自序》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情感渊源,考察她与曹雪芹在精神特质、审美传达等方面的契合,深入研究张爱玲的创作意识和文本意义,提供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6.
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首先是要尊重曹雪芹和《红楼梦》,尊重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最后修改。脂批扰乱了人们对可卿的正确解读,研究秦可卿必须绕过脂批。秦可卿不是病死,而是非正常死亡。不能说作者写的秦可卿是个败笔,她的形象在《红楼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袭人形象是《红楼梦》塑造得最成功的文学人物之一。但其形象有被误解为耍奸、奴性和虚伪。其实袭人是敢作敢为的,也是大胆直露的,她的大多数言论具有犯上的性质。袭人没有得到好评的真正原因在于:在《红楼梦》的两大矛盾——父子矛盾、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矛盾中,她都站在了作者所崇扬价值的反面上。缺乏牢荣固宠之术使她失去宝玉,而类似于雪雁似的效忠主子又导致了薛宝钗对于她这个贰臣式人物的扫地出门。袭人的悲剧性正是一个个人“向上爬”的典型,换个角度说,她是大观园中个人奋斗者的典型,是不可能逾越社会阶层严格界限与鸿沟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在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过多种异名。如第一回就列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末又曾出现过称为《金玉缘》的本子。但最通行的是《石头记》和《红楼梦》二名。而其“本名”,则为《石头记》。在甲戌本第一回正文中《石头记》三字旁,脂砚斋即批曰:“本名”;程伟元《红楼梦序》亦称:“《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说《红楼梦》的“本名”是《石头记》,除上引脂批和程序可作重要证据外,还有两条佐证:其一、《红楼梦》第一回所列诸书名,首先出现者为《石头记》;其二,《红楼梦》早期抄本大多称之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相似文献   

9.
一位接受纯粹美国式教育、几乎一句中文都不懂的美籍华裔摄影家。却被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深深吸引历时两年多在中国各地取景拍摄,她的作品曾被美国夏威夷州作为赠礼送给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当她终于得以在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展示自己对《红楼梦》的诠释时.她说:拍摄红楼梦系列的过程,让我为内心深处的激情找到了栖息之地。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与伴侣》2010,(9):6-7
毫无疑问,李少红非常恨《红楼梦》,曹雪芹的小说在她少女时期被认定是本坏书,如今看她导演的新版电视剧,显然她依旧很恨。这位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曾经自述,第一次读《红楼梦》后觉得鬼话连篇,“这是本坏书,最好不要看。”  相似文献   

11.
试论王熙凤     
王熙凤在《红楼梦》里正式出场前,就有冷子兴介绍这位小说的重要人物:“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后来又有贾珍夸她从小儿“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越发历练老成了”。确实,对这个“脂粉队里的英雄”,曹雪芹并没有只把她作为一般的裙钗之辈来描写。把《红楼梦》看作只写家务事、儿女情的人,说王熙凤是什么“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品”,这完全歪曲了《红楼梦》和王熙凤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作为一部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在王熙凤这个维护贵族大家庭利益的贾府当家人身上,概括了封建统治阶级反动本质的若干重要方面,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四大奇书之一的《红楼梦》,震古铄今,脍炙人口,多少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阅,而读者所得,见人见智,因人而异.我读《红楼梦》,深觉此书世态纷杂,人情繁奥,乃参透社会人生至理之作,非用心研读难有所悟.我虽爱读此书,然自知鲁钝,少有深见,惟觉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姓名的设定方面颇有艺术机巧和细致的锤炼功夫.洪秋客在《红楼梦抉隐》中说:“《红楼梦》妙处,又莫如命名之切.他书姓名皆随笔来凑,间有一二有意义者,非失之浅率,即不能周详,岂若《红楼》一姓一名皆具深意,推囫囵读之,则不觉耳!”《红楼梦》中大多数人物姓…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作者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约于清乾隆年间开始以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当时,此书标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只有批者,未标明作者是谁。有人说作者是曹雪芹,有人说是“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有人说作者是诗人吴梅村,更有人说《红楼梦》作者是词人纳兰性德……种种说法,不一而足。 1904年,王国维先生作《红楼梦评论》,曾呼吁将《红楼梦》的有关史实搞清楚。他说:“若夫作者之姓名与作书之年月,其为读此书者所当知,似更比主人公之姓名为尤要。顾无一人为之考证者,此则大不可解也。”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问世以来,不同阶级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它作出了不同的评价。诚如鲁迅所说,从《红楼梦》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绛洞花主>小引·集外集拾遗》) 那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野心家江青又看见了什么呢?据她说,她看见大观园里有两个党:父党和母党,两党展开激烈的斗争,母党着实厉害,结局是“母党胜利了”。一句话,江青从《红楼梦》里看见了政治野心和阴谋诡计。  相似文献   

15.
一七九一年高本《红楼梦》问世,引起了红学家、红楼梦研究者和广大红楼梦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如何正确评价高续书的功迹是非,《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艺术倾向,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大体上可概括为基本予以肯定和彻底予以否定两种意见。清人裕瑞在《枣窗闲话。程伟元续〈红楼梦〉书后》中说:“细审后四十回。断非与前一色笔墨者。其为补考无疑。”又说:后四十回是“一善俱无,诸恶备具之物。”近作中也有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的作者身份,时常被人质疑。究其原因,主要是《红楼梦》的素材来源以及成书过程比较复杂。《红楼梦》的素材来源,既有曹雪芹本人的切身经历,又有他目睹的诸多社会现实,还有他听说的一些"故事"。我们认为,《红楼梦》在其创作过程中,既有"作者",又有"说者",而且还有"评者"。此三"者"各有所长,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7.
《可乐》2006,(11)
她是《红楼梦》中娇憨痴爱的史湘云吗?蓝沁,这位仅凭第一张大碟就闯进"第五届百事音乐风云榜",同时提名"最佳女歌手"及"最佳新人奖"的才女,在面对《红楼梦》角色选择时,没有选林黛玉,她说:"我最想演史湘云!"如果有可能,蓝沁绝对是史上最性感的史湘云。  相似文献   

18.
红学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方兴未艾,研究《红楼梦》的专著和文章更是汗牛充栋。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方法来解读《红楼梦》,发现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间的矛盾即玉石对立冲突是《红楼梦》全书的最核心结构。而这种玉石冲突又是按时间顺序展开,通过四季循环将《红楼梦》的哲理提升到二律背反的人类悲剧命运的高度,进而对《红楼梦》的主题说、作者说得出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光辉巨著,鲁迅先生对《红楼梦》曾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是我们研究这部古典名作时极有价值的启示。本文就学习鲁迅的有关论述,择要谈几点认识。《红楼梦》是人情小说《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自该书问世以来,就众说纷纭,争论不休。鲁迅先生是一目了然,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明确地把《红楼梦》作为“清代人情小说”(下引见此书者不再注明)的代表作。他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谈到清小说四派中的人情派时,也指出:“此派小说,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作代表。”什么是人情小说呢?鲁迅在介绍明代的“人情”小说时解释说:“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达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时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评点和考据《红楼梦》作为间接诉情文本,消解其时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给了我们一个解构其人其文的新视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