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张爱玲的女性观,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矛盾的观点,以及她所揭示的洋场社会的女性生活的悲惨现实.文章还分析了张爱玲这种女性观形成的原因.论述了她的女性观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2.
在老舍小说所构筑的艺术世界里 ,活跃着大量的女性形象 ,与庐隐、茅盾、巴金、萧红等作家不同 ,老舍擅于从伦理意识的角度来展示女性命运 ,把女性命运作为反封建的一个切入点。由此抨击了封建伦理意识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呼唤女性价值和人性的复归。正是这样显示了老舍女性观的“五四”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芙以意识流小说著称于世 ,通过探析伍尔芙女性观的成因 ,探讨了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分析表明弗吉尼亚的女性观只能是对女性平等地位要求的平和的呼唤和努力 ,而她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绝非女权主义者所推崇的反叛型女性  相似文献   

4.
简·爱这一形象具有坚强、勇敢,积极、主动的特征,她用自己的肩膀几次支撑了罗彻斯特,把握了自己的命运,找到了幸福与爱情,所以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5.
黑氏是贾平凹小说中众多女性形象之一,她经历过两次婚姻,由于对爱情的渴求,最终与情人叛逃富裕但无爱的家庭,从一个传统女性成长为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现代女性。她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中国女性自觉意识发展的历程,也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当然还有她的双重性格促成。贾平凹对黑氏形象的肯定也蕴涵着他前期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乔治·艾略特是19世纪的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她不仅集哲学思辨与艺术鉴赏力于一身,且对女性问题颇为关注,她塑造的很多女性形象,都极富代表性,透露出强烈的女性观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米德尔马契》,透过《米德尔马契》来解读乔治.艾略所持的英国19世纪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7.
子君是一个由多重社会因素造成具有复杂心理特征的时代女性。她有着反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觉悟和果敢行动 ,又具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摇摆性、脆弱性和革命不彻底性等弱点。她的悲剧是“五四”退潮期“时代女性”的普遍悲剧  相似文献   

8.
堪称"中国文坛祖母"的冰心,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她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永远占据一席之地,是伴随着她笔下有知识、有才华、思想前卫的新一代女性形象的构建及其本人独具内涵的现代女性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书写范式逐渐走向完善的。冰心的文学创作体现了她自己独具个性的女性主义视角,也反映了她对女性主义文学的一种渴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繁漪是《雷雨》中具有“雷雨”性格的悲剧性人物,而繁漪的人生悲剧又是一出性格悲剧,她性格中强烈交织着的封建与反封建、勇敢与软弱、崇高与自私促成了她的极端行为,以致把剧中人物包括她自己一步步推向毁灭的深渊。像繁漪一样人性张扬的女性形象在曹禺的剧作中还有陈白露、金子、愫芳等,这一系列繁漪式女性形象无一不折射出曹禺崇尚个性解放、关注人性张扬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其女性意识的基础是对二元对立的两性观的突破。她既透彻地揭开了女性在家族制度与父权文化压迫中的绝望经验,也戳穿了女性独立追寻生命自由的虚妄,以写实与象征的手法证实了她们无法拥有一间绝对属于“自己的房间”的现实;女性在痛苦阅历中或疯狂复仇,或沉淀经验历练生活智慧,使苦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精神成长的资源,但最终却无法以胜利者的强悍姿态宣告自己的未来;她们对人生价值的最终确定是在两性建构的命运共同体和人类经验话语中完成的,而这正是张爱玲小说中女性获得精神成长的体现。张爱玲是将“性别政治复杂化”与她的历史观、写作观达成统一,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女性主义政治的悖论。  相似文献   

11.
林徽因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又是坚定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她关注妇女,对男权文化下的妇女命运始终保持敏感。她以学者作家敏锐的眼光,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以独到的视角写下动人的篇章,在其小说中体现了独特的女性意识以及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
乔治·艾略特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一生被视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活标本”。艾略特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观充满了质疑和鄙视,在其作品中,通过其笔下女性的命运对传统的妇女观提出了挑战,表明了自己独特的妇女观;其女性观又因为宗教信仰、美学思想和个人生活经历等因素而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莫里森通过小说《秀拉》展示了白人中心主义对自然和黑人的掠夺,尤其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的抗争,表达了她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观,反映了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4.
伊莎贝尔是詹姆斯笔下最典型的美国女性,她爱好自由选择的权利,她追求自身的不断完善,她渴望独立.但是由于女性整体在社会上和家庭中没有地位,处于依赖男性、屈从男性的境况,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这种独立的追求都是大打折扣的,是虚幻的,是不能实现的.亨利·詹姆斯的女性观着手,分析了伊莎贝尔的独立,并进一步阐述了她的独立是虚幻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东北沦陷区女作家,梅娘的创作独具风格。20世纪40年代她的作品对传统女性观表现出微妙的赞许;她女性主义思想源于其颇富传奇色彩的父亲及家庭教育,不足与尴尬处则补以女性关怀意识;作为东北沦陷区的作家,注定她写作中“侨民”意识及“超然”的风格形成。总之,“南玲北梅”———现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的梅娘在她如彗星般的创作生涯里,以其不同寻常别具风格的作品赢得当时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胡克斯非常注重对女性传统的建构.她发现,正是因为审查制度、评论界以及媒体等因素的合力,造成了黑人女性传统的断层.鉴于此,她从黑人女性写作的历史和她们的文化传统形式入手,将自传这种黑人女性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以及黑人女性的卷发、爵士乐和专属南方劳工阶级居住的小屋都纳入传统之中,从表现形式上丰富了黑人女性传统的多样性,也使得她的建构观当之无愧地成为黑人女性传统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在9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陈染以女性的自我言说展现了女性独特的生存状态。她受法国女性主义先驱人物西蒙娜·德·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观的影响,用存在主义烛照女性生存之路。纵观其创作文本中通过隐含的数字0、1等意象反复演绎出的孤独、生死等形而上的思考恰是对女性作为“他者”地位与自我拯救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明代词学批评之风特盛,王端淑便是受这种影响而在女性词学批评史上成就斐然的一朵奇葩。她辑《名媛诗纬初编》,其中对"诗余集"所选词作之评点透露出她严谨的词体创作理论和高明的词学批评观:首次将"尊体说"推向了新的高度,比清代男性学者早了几十年;首次提出"诗老词秀"说,成为后世刘熙载等人"词秀说"的先驱;主张"以情铸词"的创作核心观;推崇"清新"与"朴切"的词学风格;又杂以"韵庄"入情"、"灵慧"可思"的创作技巧观,"兼容并蓄"的词家论,和重寄托、倡"黍离"的词作题材论,构成了她的总体词学观。她的词学观可视为李清照《词论》的嗣响,也开了明清女性词坛文学批评之先河,对明清两代词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衡哲是中国新文学第一位女作家,也是现代文化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教授.在"五四"个性自由、妇女解放的思潮中,陈衡哲对于女性问题做出了大量的思考--不仅在时间上领先于其他作家,在探索的深度与所达到的高度上更具有相当的超前性.作为一名学界、文坛两栖的杰出知识女性,她的创作呈现出不同于大多数同时代女作家的清澄、理性气象.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原因,陈衡哲研究始终比较薄弱.本文从现代女性意识的角度对她的作品进行分析,在比较的视野中揭示出她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代表作《女勇士》中揭示了华裔女性在美国所遭遇的生存困境、性别和种族压迫及华人女性的反抗过程。她在《女勇士》中塑造了"花木兰"、勇兰以及"我"等极具英雄气质的女性形象,这些生存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女性英雄不仅颠覆了传统英雄观中英雄为男性的固定模式,而且挑战了男权话语权威。她赋予女性英雄的能力、勇气和抗争等英雄气质,既有利于促进女性摆脱男权束缚,积极实现自身的价值,又有利于激发整个族裔群体生发出更多与不公作斗争的自信与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