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613年和1632年徐霞客三次到天台山旅游,写下两篇《游天台山日记》。其中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分别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不仅在科学上有超时代的真知灼见,在旅游路线的选择方面也别树一帜,如总是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穿插、相互交融,使每类不同的景物相互衬托、相映成趣,以期达到多方面的旅游目的;在旅途中又常常把惊险和悠闲、庄严和随便等不同场面有机结合起来,以利于长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取得理想的旅游效果,等等。因此,本文认为徐霞客天台之行所选择的旅游路线至今仍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作为天台山旅游路线设计的重要依据,也为其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导游路线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明儒学案》卷首《师说》“王龙溪(畿)”条云:“愚(刘宗周)按:四句教法,考之阳明集中并不经见。其说乃出于龙溪。则阳明未定之见,平日间尝有是言而不敢笔之于书,以滋学者之感;至龙溪先生始云:‘四有’之说猥犯支离。势必进之‘四无’而后快。”刘宗周这一微言,极大地影响了后学黄宗羲。为了替王阳明规辟禅迹,《明儒学案》卷十一钱绪山条、卷十二王龙溪条即批评王畿“竟入于禅”,而德洪(绪山名)“不失儒者之矩(?)”。黄宗羲说,王门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斯言也,于阳明平日之言无所考见,独先生(畿)  相似文献   

3.
正瑞安市西北面,金鸡山脉下,有一条叫三十三溪的溪流,发源于温州市与丽水市青田县交界处的金鸡山南麓的乌云坪北面山谷,沿着金鸡山山脉,以"S"型走向流过湖岭镇,最后注入飞云江,全长约24.3公里。这条溪真的很有灵秀,深深浅浅淡淡欲语,叫人好想做文章写诗,边上有好多美丽的村庄。去年底,我从均路村下来,就被静静地躺在溪水边上的一个村庄给吸引住了,当时我不知道这个村叫什么名字。当我进村一看,原来是一个华侨村——-呈店村。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一,其人性情的朴野耿直与其诗风的清澹自然,都与孟浩然的家乡襄阳紧密联系.从襄阳的地域特性和文化风貌来阐述这一地域性对孟浩然性格的影响,以及对其诗歌内容与诗风的造就,从而对孟浩然其人、其诗有更加客观的整体性解读.  相似文献   

5.
康德刑罚道义报应学说认为:自由是先验的理念,与生俱来,根源于人性之中,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前提,道德本身只是目的,绝不是手段,道德法则就是自然法,意志的恶是刑罚报应的根据,等量是道义报应的标准。这种学说有片面性。其实,道德也有他律的一面:道德起源于社会的利益需要,道德也是为社会利益服务的。所以,行为人的道德的恶,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评价:一是从行为人意志自由地违反“内在”道德责任的一面来评价,二是社会从“外部”对主观恶作出负价值判断的一面来评价。这两方面评价为刑罚的“相配性”、“轻缓性”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6.
孟浩然隐逸趣尚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人们对孟浩然的生平行状、对孟浩然的诗歌已多有论述,而对孟浩然的诗人品性、性格构成则语焉不详。笔者以为,研究孟浩然的性情对欣赏孟浩然那种澹泊清远的诗歌是必不可少的,有其人必有其诗,而以诗印证其人则更可见出人品与诗品的统一。本文想就孟浩然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好静慕隐的性情作一番粗浅探讨,藉以说明孟浩然疏淡简远的诗风的成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新唐书》卷二百三:  相似文献   

7.
春来桃花溪     
阵雨 《北京纪事》2013,(6):84-85
春来桃花溪,一切都变得美丽和生动起来。2013年春,某日上午9时,首都的天阴沉着脸,但位于西山北京植物园的桃花溪畔,却是花绽芬芳,满目灿然,游人如织。那天,我从晨的梦境走进馨香四溢,红深浅白的桃花溪畔,深感风爽云轻,内心陶然。春来桃花溪,已经是近一年的梦想了。去年四月的一天,当我从曹雪芹故居误撞入桃花溪时,山桃花的花期已过,环顾桃林,  相似文献   

8.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个时间下山去溪边泉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  相似文献   

9.
徐偃王传奇     
公元2004年清明节前一日,一位旅者,身着休闲装,胸前挂着数码相机,立于彭城徐山之侧,足踏古代徐国偃王的息战之地。此山并不太高,方圆800余亩,东、西、北三面各有一座高山。东面的叫作“黑山”,西面的叫作“马山”,北面的叫“草料山”。当地百姓至今仍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左黑山,右马山,北面靠着草料山,徐山坐落在中间。”  相似文献   

10.
马行空 《可乐》2010,(11):59-59
孟浩然四十多岁时,决心赴京赶考,求取功名。 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朝中重臣王维与他情同手足。面对科举,孟浩然却很不幸地落榜了。 一向自视甚高的孟浩然很失望。一天,他在王维府上做客,尚在郁闷中徘徊,没想到当朝天子玄宗皇帝突然造访。这对科考失败却仍想求取功名的孟浩然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 ,从李白与孟浩然的交游、孟浩然和韩朝宗的交游进行综合考察 ,并依据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诏令 ,结合诗文内容 ,重新考订李白《与韩荆州书》不作于开元二十二年 ,《赠孟浩然》诗不作于开元二十七年 ,而皆作于开元二十三年  相似文献   

12.
《燕行录》中出现的千山、医巫闾山、首阳山凝聚着燕行使者们的理念和精神。这三座山并不单纯是物理空间,它还提供了与中国文化相逢的契机;对于具有北学思想的朝鲜朝使者而言,这三座山本身就是充满文化意义的空间。千山与医巫闾山是参与燕行的一部分朝鲜朝先觉者们转变思想意识从而实现涅槃的象征性空间,而首阳山则是他们克服既存理念的惯性、补偿自尊的另一个空间。从这一点上看,位于燕行路程中的三座山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浩然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并不能简单地以情景交融来概括,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较为复杂的风貌,这种复杂的风貌是由三种不同的关系类型构成的。通过具体分析我们发现,孟诗中情与景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景“合于人”的状态,而不是景“役于人”的状态。虽然孟浩然也有一些情景交融的佳作,但他并没有将情景交融这一后世诗歌重要的美学原则升华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在这个意义上,孟浩然是一个带有过渡色彩的诗人。  相似文献   

14.
《孟浩然集》中的《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这两首诗 ,前首为孟浩然作 ,后首当为张愿 (张郎中 )所作。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通过横岭山墓地的个案研究讨论墓地情境分析方法,对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进行思考。通过情境分析确认了横岭山墓地中一些作为身份标识物的限制性器物,进而探讨当时的社会身份和等级以及性别等社会组织状况,对了解先秦时期百越族社会历史状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三首“望岳诗” ,是杜诗登览诗作的精品。其中 ,东岳诗偏于表现青年杜甫的豪情志向 ,西岳诗则偏于表现中年杜甫忧谗畏讥 ,遭贬以后重新济身朝班参与政治的希望 ,而南岳诗则偏于表现老年杜甫冀望统治者修明政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但孟浩然诗歌中的类似特色却较少为人注意,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其实,孟浩然诗歌的画意表现在情景交融、色彩素淡、构图巧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孟浩然集》中的《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这两首诗 ,前首确为孟浩然所作 ,后首当为张郎中 (愿 )所作。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 ,对孟浩然才之短众说纷纭。本文通过梳理诸说 ,认为孟诗之才短体现在生活材料的缺乏 ,而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20.
“玉石之路”的布局及其网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伯达 《南都学坛》2004,24(3):113-117
1989年提出的"玉石之路"并非全国性的,而是实指从和田向东专运和田玉的"玉石之路",亦称"昆山玉路"。但在"和田玉路"形成之前,早在距今6000年时已出现了东北、东南等玉文化区的"玉石之路"及其相互间为了交流玉石而形成的玉石之路网络。"和田玉路"成为夏、商、周三代夷玉、越玉、鬼玉等玉石与中原及各地之间的交流途径。西汉武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于是"玉石之路"便被人们遗忘了。宋代"玉石之路"又重新浮现上来,至20世纪后半叶方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