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文艺鉴赏方法是实现文艺鉴赏的途径、手段与方式的总和。围绕文艺鉴赏三环节的方法论 :以作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方法等 ;以作品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俄国形式主义方法、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方法等 ,以读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解释学方法、接受主义方法等。围绕文艺鉴赏诸阶段的方法论有“格式塔”美学方法、符号学方法、现象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文艺鉴赏学》一书,“从方法论的角度,系统地探讨文艺鉴赏的方法,这一成果在我国可谓是开导先河的”。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文艺的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同时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文艺鉴赏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 ,是有规律可寻的。学者们主要立足于作者、作品、读者以及三者的互动关系来探讨文艺鉴赏的一般方法 ;而涉及到作品时 ,又从各门类艺术的本体论和创作论等方面阐述了文艺鉴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艺鉴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同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文艺鉴赏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文艺鉴赏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文艺的社会功能,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育作用,此外还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艺鉴赏教学中采用以电脑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学 ,可以改善以教员为中心的、被动的、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凸显文艺的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文艺鉴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应该紧扣教学大纲和学科的特点 ,全局策划 ,精心设计 ,方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文艺鉴赏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应该兼顾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6.
文艺鉴赏作为人类的一种情神实践活动,是有规律可寻的,学者们主要立足于作乾,作品,读者以及三班的互动关系来探讨文艺鉴赏的一般方法,而涉及到作品时,又从各门类艺术的体体论和创作论等方面阐述了文艺鉴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艺鉴赏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鉴赏观念、鉴赏方式、鉴赏对象以及鉴赏理论形态都是随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不断生成、不断丰富完善的,其思维特质也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不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戏剧鉴赏 ,其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 :集体性的剧场直接体验、戏剧活动的多度创作和戏剧情境唤起的痴迷境界。这是戏剧鉴赏与其它文艺鉴赏的根本区别。探讨戏剧鉴赏的美学特征 ,对指导人们更好地鉴赏戏剧、研究戏剧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鉴赏主体的建构要从文化知识素养、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的积累等方面出发。在鉴赏活动中,鉴赏主体要确立审美的态度和严肃的态度,要养成纯正广博的趣味, 要多方面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校实施人本素质教育至今,不论在内容范围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有待制订国家标准,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人本教育的需要;“文艺鉴赏”作为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正是高校课程设置从学问中心向人本中心转变的重要步骤;同时应重视解决高校“文艺鉴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艺术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问题已成为新世纪的学术前沿。文学鉴赏作为一种比较普及的艺术教育形式 ,理应受到重视。本文从读者艺术经验的角度对文学鉴赏问题作出了新的阐释 ,认为 :文学鉴赏是读者对一个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的世界的再发现 ,是对艺术家艺术经验的还原 ,是艺术经验的二度生成。它要求读者具有艺术的眼光 ,注重作品形式的研究和形象的品味。  相似文献   

12.
杜书瀛 《南都学坛》2006,26(4):50-55
以往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的文艺美学存在诸多局限,新的现实需要新的理论,因此应建立新的以人类本体论为哲学基础的文艺美学。如果说认识论文艺美学把审美看做是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那么,人类本体论文艺美学则认为审美是人的本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人的自由的生命意识的表现形态。文艺创作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生命的生产和创造的特定形式,也就是由作家和艺术家所进行的审美生命的生产和创造活动。文艺欣赏主要是由读者和观众所进行的一种审美活动,但它绝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认识或反映活动,而同时(或者说更重要的)是审美生命的生产、创造活动;文艺欣赏过程其实是审美生命的双重生产、创造过程———既是作者所创造的审美生命得以再生产、再创造,也是欣赏者以作品本文为触媒、为引火进行新的、即时的审美生命的生产、创造。  相似文献   

13.
诗史互证与审美为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寅恪是历史学家,他学术研究的重点在历史,他用诗史互证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斐然.而钱锺书是文学家,他学术研究的重点在文学作品的审美性.两人学术成就各有千秋,要以辩证的态度对待.  相似文献   

14.
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基本特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直观阅读经验的审美反思,是反思后的表达,是表达中的反思;主体性、象征性、语境性、对话性是批评言语的四大特性。文学鉴赏虽是属于前文学批评的直观阅读活动。但它追求一种深度艺术体验,与诗意人生相融合,在阅读态度、方式、境界上与文学消费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文学审美是新时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继承发展而取得的重要成果。它的确立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学审美既符合人的精神需求,又是文学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要求。在创作中,实现文学审美品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通过表现美,实现文学的审美品格,也可以在作品中表现丑,通过审丑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对审美的回归,以另样的方式体现文学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随着文学新现象的不断涌现,特别是现代高科技与文学相伴相生,进一步消解了文艺政治功能的中心地位,文艺的功能要素和功能体系等发生了嬗变,形成了以审美为宗旨的多种功能复合渗透的文艺功能体系。文艺的休闲娱乐功能日益成为平民消费的时尚;政治功能的中心地位逐渐被排挤,趋向潜导化;经济功能成为文艺创作的强大驱动力。文艺功能是随着时代、社会、政治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随着社会的需要,发挥着与时代相适应的作用,从而表现出文艺功能的历时性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艺起源于审美、爱美、求美、创造美的艺术冲动.古代文学即广义的美学.文、王、巫、儒一脉相承,分别草创了言笑、诰命、卜祝、经典四大文艺.  相似文献   

18.
在舆论控制森严的国统区,中国共产党通过《新华日报》副刊引导了抗战大后方文艺的发展,实现了党对抗战大后方文艺的领导:首先,《新华日报》副刊在党的领导下发表了数量和质量均属上乘的文艺作品,彰显了大后方抗战文艺的成就;第二,《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开展诗歌朗诵运动、民歌运动和戏剧运动引导了大后方抗战文艺运动;第三,《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建构抗战文艺观念、展开抗战文艺斗争和影响其他报刊文艺方向等来引导大后方抗战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19.
王统照与闻一多都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他们虽然所属的文学流派不同,却是知音和挚友,共同追求诗歌创作的绘画美。然而,由于个人性格气质和审美视角与艺术情趣的不同,他们诗歌中的绘画美风格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前者侧重清新雅致,以素淡的色彩工笔细描,构制优美的意境,耐人回味;后者追求浓墨重彩,七色俱全,虽重象征笔法,但更突出的特点却是直抒胸臆。正是由于诗人们笔法的繁复多样,才造成了现代诗坛的千差万别美艳多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