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郎织女》以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农村生活为背景,反映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反映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反抗;歌颂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劳动和自由的热爱.这一鲜明的主题,是通过两个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的悲欢离合、斗争考验而展示的.牛郎是一个善良、勤劳、诚恳的农村青年,是一个典型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热爱劳动,辛勤工作,但是却饱受兄嫂的虐待,得不到一点人的待遇.牛郎的这种生活命运是旧社会农村中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普遍遭遇;他热爱老牛,百般照顾,吃睡都和老牛在一起,这又反映劳动人民对牲畜的深厚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同人民对劳动的热爱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英国18世纪中叶杰出的作家奥利弗·高尔斯密精于各种文学样式,其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人民性,他的《旅游者》、《荒村》、《威克菲牧师传》和《世界公民》都反映了他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对人民的同情与怜悯。他非但以作品,更以实际生活体现他对劳动人民的好感。他之所以和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是和他的出身和经历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诗美源于人们变革生活的社会实践。毛泽东同志早在五十年前,就从唯物史观出发,明确提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他热情地劝导革命的文艺家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观察研究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这样,才能进入真正的文艺创作过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文艺家在处理文艺与生活、作家与人民的关系上,指明了一条最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巴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主题:无情地揭露中国封建制度的黑暗、残暴,抨击反动统治者对人民的非人剥削,热情地呼唤人民群众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而起来反抗。围绕这一主题,他在小说创作中反映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侧面。其中反映现代工人生活和斗争题材的中篇小说《砂丁》和《雪》,在他创作中占着令人注目的地位。巴金早年是个社会活动家。1923年离开成都后,他在上海、南京等地从事过安那其活  相似文献   

5.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活中和文化上惯于追新逐异的美国人之所以特别喜爱传统主义诗人弗罗斯特,有三个原因:其一,他主要以新英格兰的乡土生活为题材并用新英格兰普通人的日常口语写作;其二,他的作品在艺术上的精巧构思、内容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给人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其三,他的作品反映了20世纪前半期的美国生活和美国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文学艺术的源泉问题,作了十分科学的阐述。他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作家深入生活的目的,就是要“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文学艺术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因此,它与科学对生活的反映方式不同,科学所反映的是抽象的,概念的推理,而文学所反映的是具体的、形象的生活图画。别林斯基在《俄国文学的一瞥》中指出: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  相似文献   

7.
汪承栋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土家族第一代诗人,是当今文坛上多产的少数民族作家。三十年来,他先后出版了十部诗集,一本散文集和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和创作短评。他的大多数诗作反映的是藏族人民的生活,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 一个少数民族作家,如果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创作,其作品无疑地会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色,易于为本民族的读者所接受,而汪承栋是用汉语进行创作的,他的诗作为什么会赢得广大藏族读者的喜爱呢?探索这个秘密,对用汉语进行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和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汉族作家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我认为,汪承栋的诗歌受到藏族人民喜爱的主要原因,是他的诗歌中闪耀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特色是通过浓郁的民族生活内容的反映、典型的民族心理素质的刻划和独特的民族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小说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他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度过了一生。他进行了长达六十年的文学创作活动,写出了大量作品,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印度人民民族民主革命的曲折过程,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统治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建筑与环境的设计、建造,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使之适应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活动之一。建筑的优与劣、美与丑,是否能满足广大人民生活、工作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特别是反映了建设者和参与设计者的意志和力量。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和对敌斗争中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军事原则或打仗章法,其根本点是从实际出发把握战争规律,从全局出发寻找灵活机动,从人民出发获得取胜之道。特别是他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总结出来的十大军事原则,在实践效用、理论来源和群众基础上更具独特意境。毛泽东对军事原则或“兵法”的总结、认识和表达,既体现了他遵从唯物主义原则的求实思维,也反映了他善于提升指挥艺术的辩证思维;既反映了他在军事领域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独到运用,也反映出他在实践中超越前人用兵之法的独特创造。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五四”以来最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在空前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本世纪前三十年中国社会的动荡生活。这里,不仅刻印着历史前进的足迹,记录着旧的势力、思想、习俗在挣扎中走向衰落的过程,描写着在严重的阶级压迫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知识分子奋斗、颓唐及被破碎的命运;同时表现着鲁迅为改造人们灵魂所作的努力和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在这一切描述中显示了鲁迅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对生活深入细密的观  相似文献   

12.
石长平 《南都学坛》2013,33(3):54-57
实践理性是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的显在特征,形成这一特性的文化渊源是墨家实行实效的思想和儒家的实用理性。毛泽东的实践理性主要表现在他对生产实践与审美活动的关系、社会实践与艺术活动的关系、文艺与文艺创作主体的关系以及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理解和论述上。毛泽东认为:审美活动的根基和源泉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不仅是反映世界,其意义和价值在于改造世界;现实生活和特定的历史环境是影响和决定艺术与艺术创作关系的重要因素,政治是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的逻辑延伸。毛泽东实践理性中的"政治",在根本意义上指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指向具体时空中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姜文的《让子弹飞》从人格与责任交融的美学理想,透过"站着挣钱"的美学宣言,彰显他的美学观与艺术态度。他在表现所谓"拳头加枕头"时,已兼顾到国情,多多少少反映了他的社会责任感;他用电影语言诠释艺术作品是否瞄准了生活,应让时间和实践这两块试金石去检验;而对艺术反映生活的精准度或艺术真实与生活本真的关联度上,应该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坚持对艺术作品先分类后评析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杨青矗是台湾十大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以真实反映台湾现实,表现中下层人民生活的不幸而著称,在台湾文坛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声誉。一和那些出身豪门富户,生长在大都市的台湾作家不同,杨青矗是土生土长的“草地囝仔(意农家子弟)。他从小耳闻目睹了乡下人生活的困苦,劳作的艰辛,更从父辈身上承继了纯朴憨厚、正直善良、吃苦耐劳、重情重义的优秀品质。虽然因生活所迫,杨青矗在十一岁时就离开了农村,但少年时代的生活,却在他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迹,成为以后创作的生活源头。杨青矗的创作开始于六十年代,此时他已“从‘草地囝  相似文献   

15.
张承志给自己制定了"为人民"的创作原则,挚爱和同情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男人在他的笔下是个硬汉,但更是个追寻着自己理想、梦想的文化载体,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女人在他的笔下体现了一种圣洁的母性精神,暗含了时代脉搏,反映了一代人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6.
符拉基米尔·加拉克季昂诺维奇·柯罗连科是一位杰出的、享有世界声誉的俄国作家、社会活动家。 柯罗连科在十九世纪末叶俄罗斯古典文学著名作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中、短篇小说、文艺特写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了俄国在两个世纪交错阶段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的人民生活,展现了在他之前文学中还未触及到的现实生活的许多方面。伟大的无  相似文献   

17.
杜甫(712—770)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遗留下来的诗歌现存一千四百余首。许多文学史家集中论述了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却往往忽视了它的浪漫主义色彩。高尔基曾经正确指出:“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杜甫也正是这样。他的诗篇不仅真实地表现了唐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的种种罪恶,而且深刻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传达了人民群众的呼声、理想和愿望;它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又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辉。本文则试图探讨杜诗的浪漫主义特色及其如何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苦吟诗人杜荀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荀鹤是一个敢于直面血淋淋的现实的诗人,他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现存的三百多首,广泛地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为陷入水深火热的底层人民提出了有力的控诉,因而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它不愧为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不愧为当时人民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在晚唐诗人中,无疑是值得大书而特书的,可是由于他出身寒微,仕途坎坷,史书对他的历史,记载得十分简略。《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战略目标的选择上,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传统的发展战略”和“新发展战略”两类。前者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追求的目标,但“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有缺陷的指标,它不能全面确切地反映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的状况,也不能反映经济效益和产品结构的状况。后者则企图弥补前者之不足,在前者的基础上把财富分配、人民生活、生活质量等问题考虑进来。但是这些或者尚嫌不足,或者尚有一些问题难以解决。刘国光同志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一书中认为,我国的新战略目标不是单一目标,而是由一系列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是综合性、多层次的目标。这一目标不仅在数量上规定了工农业总产值,同时強调了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不仅规定了产品产量的增长,同时也规定了国民收入的增长;不仅提出了经济发展任务或目标,同时把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摆在应有的地位,使经济发展和人民  相似文献   

20.
查良铮是我国抗战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兼翻译家。在他的一生中,他写了许多反映抗战时期国家和人民苦难的诗歌并翻译了大量外国诗歌。终其一生,查良铮从未放弃对诗歌的追求和对祖国和人民的关注。国内很多学者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翻译家做了研究,但这些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的现象。对于这位翻译家,学者大都将目光放在他的单个作品的翻译艺术以及作为诗人翻译诗歌上;而对于这位历经坎坷的翻译家,其生活经历对于其翻译的影响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以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历史主义为依托,结合查良铮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研究其译作中带有的时代的印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