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健品行业是国际上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被誉为“黄金产业”、“希望产业”。保健品行业诞生于七十年代,发展于八十年代,在营销的推动下,九十年代开始迈向颠峰状态。我国人民几千年来素有进补习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食品的需求还会有大的增长。有关部门预计2010年,保健类食品的销售额将达到800亿元。在我国,保健品行业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培育的大产业。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众多厂家蜂拥而至,短短二十年多少英雄曾逐鹿中原:太阳暗淡、飞龙折翼、巨人倒下、三株崩溃。进入保健品行业的角逐,大浪淘沙,是非成败转头空,若不以成败论英雄…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在短短三十多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保健食品行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本文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分析思路,对安利公司纽崔莱保健品的战略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为其区域市场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信息和网络经济主宰世界,再过15年,或者更长时间,人类将迎来生物经济时代。而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将有13—16亿人口要吃饭,5亿多人要吃保健品,1亿多人要吃药,还要面临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能源供给的繁重任务,同时国家安全必然要有防御生物战剂的能力,如此等等,决定了我国必然要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战略产业来培育。那么,我国的生物产业发展状况如何?未来,应如何把握机遇,在生物经济时代抢占一席之地呢?  相似文献   

4.
保健品行业是目前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被誉为“希望产业”、“黄金产业”。中国人自古至今都有进补的习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食品的需求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抓住这部分消费群体,并利用有效的营销手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我国“九五”后期启动实施中药现代战略以来,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重庆市也将中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支柱产业之一,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任组长的中药现代化领导小组,从加强领导、政策导向、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现代中药产品(药材、饮片、成药、保健品等)是现代中药产业的根本目标和标志,由于中药主要来自于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6.
不少企业将赌注押到了日渐增长的绿色产业上作为一个专注输送系统的生产商,夏特沃斯(Shuttleworth)总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变化。大约5年前,这家位于亨廷顿的电子生产企业借生产线迁移国外之机,裁员100多人。在此之后,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输送食品、保健品、汽车和纸制品,直至今年,它开始涉足回报率丰厚的绿色产业:太阳能电池板。  相似文献   

7.
太阳神陨落     
<正> 中国保健品第一品牌“太阳神”,在鼎盛期的1993年,其年收入奇迹般达到了13亿元,占中国保健品口服液市场份额63%。然而,随着中国保健品市场走入低谷,保健品概念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恶性透支,作为中国保健品市场的代表——太阳神,在屡战屡败之后,选择低调低价转让控股权;随后,太阳神掌门人骆辉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涉嫌内幕交易案被曝光,脆弱的太阳神雪上加霜!太阳神何去何从? 太阳神秘密易主 面对保健品市场不可预期的未来,中国太阳神(0512·HK)董事局主席怀汉新(曾用名骆辉)终于选择壮士断臂。  相似文献   

8.
为国产保健品进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内一权威机构的调查表明:2000年我国保健品市场约有300亿元的份额,2001年则达到了500亿元,而且每年还以15%-3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12%的增长速度。目前,国内人均保健品消费额31元,仅是日本的1/2和美国的1/7,保健品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前景十分诱人。但是,我国的保健品企业能否很好的守住这个大市场却颇让人担忧。据美国著名的NPD市场调查公司统计,在100个购买保健品的中国人中,大约有15人是购买洋保健品,而且这个数字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目前,安利、宝洁等多家保健品…  相似文献   

9.
黄丽丽 《决策探索》2002,(10):28-2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总量上看,民营经济以各种形式成长起来,据估算,其总资产占全社会总资产的比重不会低于10%.从结构上看,除政府管制,不准进入的领域外,民营资本可以说已经遍布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其中以3个领域更集中:一是一般的加工业和工业制造业,从农副产品的加工业到高精尖的机电产业;二是第三产业中允许进入的领域,包括商业、贸易等;三是高科技产业中的某些行业,从电脑的销售代理到各种软件的销售开发,从普通的保健品生产到药业开发,从一般技术的模仿到高精尖技术的研究等等,都有民营企业涉足.总体来说,民营经济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 如今,营养保健品市场可以说是“疯”了,漫步市场,随便在哪一家国有药店、副食品商场或者个体小店的柜台、贷架上,你都可以看到包装精美、琳琅满目的营养保健品,那些名目繁多的“液”啦、“浆”啦,“膏”啦“精”啦,“素”啦等等.铺天盖地,多得令消费者目不暇及。生产厂家更是不惜巨资,展开广告攻势.各类传媒上的营养保健品广告“狂轰滥炸”。吹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营养保健品市场一派红红火火.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11.
牟琼  余正 《经营管理者》2012,(2):109+103
本文探讨了我国医药保健品境外贸易壁垒的新趋势。通过实例分析,总结我国医药出口在贸易摩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旨在为我国医药出口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虚假广告在房地产、医疗、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尤为突出。近年来,在旅游等方面也大量泛滥,甚至漫延至教育产业,层出不穷的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事件一次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对名人虚假广告进行法律规制已刻不容缓。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却存在缺失,难以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行为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本文拟针对我国现行法中的缺陷与不足,就相关法律规制体系的完善提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3.
<正>高科技产业是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高技术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才税收角度分析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促进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是60430亿元,相对2003年,高技术产业完成了增加值39874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近3倍。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从2003年的2296亿元到2010年的9050亿元,增长了近4倍,年均增长率为  相似文献   

14.
<正> 专用于职业病人群的保健品。据河南省医学科研机构的一位专家介绍,由于劳动性质或劳动环境污染引起的职业病正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肝炎、铅中毒、营养性贫血、骨质疏松、免疫功能低下、胃肠功能紊乱等职业病群体已然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正>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持续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总体上处于成长期)。其主要标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产业体系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医药业是无需经历产业生命周期的永恒产业。或者说,它是一个永远没有成熟期的成长型产业。因此,医药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为了实现医药业投资项目的预期目标,在对医药业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咨询和投资决策时,正确把握医药业的一般产业特点、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医药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是至关重要的。现就此谈点我们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经济增长从资源消耗型向知识技术型转化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运用产业集群基本理论探讨信息产业集群所拥有的成本优势、知识外溢与技术扩散优势、资源吸引与组织优势;分析信息产业集群对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采用回归分析法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信息产业相关数据分析了信息产业集群和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对比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说明我国信息产业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应加大投资,积极鼓励扶持推动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使信息产业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房地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复苏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和产业的内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相当重要的一个产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产业地理集中的决定因素建立了一个基于产业特征分析的空间竞争理论框架,并通过对1995~2003年间中国28个两位数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得出一些启示性结论:第一,传统的劳动力等比较优势逐渐成为抑制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主要因素;第二,我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主要由产业的技术偏好、市场规模和产业关联等因素推动,制造业地理集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技术外溢效应,临近区域之间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强;第三,产业的规模经济特征的作用效果不明显。规模经济特征一方面限制了产业空间集中,另一方面又抑制了产业的扩散,但总的来说,具有微弱的促进产业空间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我国,多元化经营似乎是企业改善经营的万能公式。大多数实行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只如此,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高度趋同,许多产业生产能力过剩,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毫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