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提出来的一个伟大的战略构想,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在当代的创造性运用,是人类社会由"虚幻的共同体"向"真正的共同体"的过渡阶段。因此,"自由人联合体"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价值取向。在根本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是"虚幻的共同体"的具体表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创造条件,是中国道路的世界性意义之所在。面对世界发展潮流,开放发展既可以发展壮大自己,又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自由地生活在共同体之中是人类的本质需求。对于"共同体"与"自由"应当如何取舍,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从"共同体优先"到"自由优先"的抉择。现代社会的到来是以解构传统共同体为代价的,但现代人并未因此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反而陷入共同体与自由双失的"现代性危机"之中。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性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危机,资本主义是造成现代社会"共同体"与"自由"双双阙如的根源。马克思从实践及其造就的生产关系出发,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实践必然导致社会生产关系异化于人的本质,使共同体成为异化于人且禁锢人类自由的"虚幻"存在。通往"自由人的联合体"需要扬弃私有财产、消灭异化劳动和分工,在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中变革异化的社会关系,从根本上破解由资本带来的现代性危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探究人的本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社会关系阐述了"共同体"的思想,并根据是否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区分共同体的"真假"性.马克思所预见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了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与前者强调社会关系的共同体相比,后者更多的突出责任和价值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意义,旨在建设长治久安、共生共赢的国际发展新环境,体现了对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赫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位把德国的哲学与法国的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的学说连接起来,第一次从哲学和经济学视角论证共产主义的思想家,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在赫斯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自由—和谐共同体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虽然说赫斯对共同体思想的研究与探索曾经走在马克思的前面,但是马克思通过潜心研究探索,从现有的经济条件考虑人的现实存在问题和现实的人的本质以及生产的全球化,深入探讨自由人联合体思想,超越和扬弃了赫斯的自由—和谐共同体思想,实现了其自由人联合体思想。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完全符合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理想境界,研究这一思想有利于当今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和谐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为线索,共同体可以概括为三大类型:本源共同体、抽象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共同体构成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理解人的存在方式的历史变迁的重要线索,人的个性特征植根于共同体生成和发展的土壤中。与共同体形态的历史变迁相适应,人的存在方式经历了人身依附关系中的人、形式上独立的人、自由个性的人三种形态。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社会使个人从传统共同体中解放出来,个人获得了形式上的独立性,但与共同体却发生了二元分离。自由人联合体一方面保留和吸收了个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解构了本源共同体对个人的压制,在人与人的联合中重新确立共同体这一人的真正存在方式,实现了个人与共同体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的认识视阈中,资产阶级旧社会不可能形成发展共同体,而只有在未来新的社会才有条件建立新的发展共同体.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核心命题;“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制度条件;“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目标模式;“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发展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众多思想中的一朵艳丽奇葩,更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又一璀璨瑰宝.学习、研究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关切人的存在、探究社会发展的理论结晶.共同体是人的集合,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处于一定交往关系并不断发展的“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性、社会性、发展性出发,立足人的生存状况、社会交往形式以及所有制关系对市民社会中人的异化现实进行了反思,揭示了市民社会中人与物的价值倒错、私有财产的二重性、分工的片面固化、自由平等人权的虚假本质.基于对市民社会从人本维度、辩证维度、生成维度到价值维度的批判,马克思将其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归宿指向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指出消除强制分工的异己束缚、以社会所有制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外在依托.  相似文献   

8.
韩俊 《理论界》2023,(7):20-26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进行系统全面考察,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过程中,形成了“自由人联合体”思想。马克思指出,人类必然进入的一种最高社会形态,即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生存图景。在“自由人联合体”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人类幸福生活的旗帜。马克思认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无产阶级须通过革命手段,消灭私有制,而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提高生产力总量。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面临的问题超出过去一切世代总和。习近平继承和吸收了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价值精神,从当代世界发展大局和人类前途命运高度出发,深刻思考“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该理念旨在建设和维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如何共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起来的新社会设想为“自由人联合体”。这个“自由人联合体”,即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社会组织,包括共产主义社会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在“自由人联合体”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同时就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社会成员将是自由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是一种政治哲学叙事,影响着现代政治理论和实践的走向,但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并未在政治哲学的维度上得到充分研究,人们总是过多地关注共同体概念的社会学的论断。共同体的概念在马克思哲学和历史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但是,"真正共同体"在马克思的思想当中是"此岸的"还是"彼岸的",却没有明确的论述,因此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概念,就成为正确地诠释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核心。马克思共同体概念意涵着货币共同体、资本共同体、虚幻共同体、异化共同体。无论是资本主义共同体还是社会主义共同体,两种共同体都受着必然性的支配,都是人类社会的此岸性的存在。所不同的是社会主义真实共同体是对资本主义虚幻共同体的扬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真正共同体"的价值观,是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经阶段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立足于全球化的背景,以"走向无限交往的世界公民"拓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人联合体",论证了人的自由联合在无限交往中的未来走向,世界公民通过道德-政治实践走向以实现基本权利为起点的无限扩大的交往。哈贝马斯的"走向无限交往的世界公民"不能代替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人联合体",走向无限交往的世界公民的意义在自由人联合体中呈现。  相似文献   

12.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规定,“重建个人所有制”则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制度构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这两个方面强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共同体,能够保证所有人的自由。“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不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某种程度上讲,其秘密就在于我们社会向着“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走出以往共同体的困境,重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共性与成熟的共同体,必然要将和谐作为公共性的重要特征加以重视。人之所以在社会获得"孤立的个人"所不具备的生成优势,在于与他人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交往格局,合作与共赢只有在和谐的共同体中才能长远。在这个意义上,构建和谐的共同体需要人们的合力,人们在公共视域完善和谐社会之构建,以和谐思维关注社会发展与人的总体生成,其价值远景在于确立自由人联合体,使公共性的完善成为实现个性自由的重要方式,使和谐的共同体成为人类自我完善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共同体的理论探究,缘于对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相互对抗的现实分析。马克思在历史逻辑中区分了"真正的共同体"和"虚假的共同体",分析了人类共同体建设的不同历史形式,在自由人联合体的系统阐述中完成了对社会共同体的理论阐释。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我们讨论人类解放主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新时期推进建设人类共同体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何中华 《东岳论丛》2012,33(4):28-34
自主活动范畴在一定意义上隐藏着马克思哲学的全部秘密.在马克思语境中,它是一种历史规定.在人的异化状态下,自主活动沦为一种虚假的外观,而不再具有实质的意义.人的异化的历史扬弃,使自主活动构成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征的历史内涵.随着马克思思想的演进,“有个性的个人”、以“自由个性”为特征的人、“自由人联合体”中的“自由人”,分别成为自主活动之主体的不同表征.只有当私有财产导致的劳动异化、劳动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旧式分工所固有的外在强迫性被历史地超越之后,自主活动范畴才能获得充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虽然具有某些阶段性特征,但其实质乃是人的全面发展,终极理想即为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而在达成"自由人联合体"的过程中,必须经历"人的依赖关系"和"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即体现为文化模式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再到"类本位"的历史转换.由此,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也应认清方向,找准坐标,努力向着"自由人联合体"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内含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论资源。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体现了马克思社会理想观的理论观念。马克思对共同体的理解经历了从自然共同体、虚假共同体到真正共同体的转变。真正的共同体集中体现了追寻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的境界之“和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义”所在,就在于其哲学思维所采用的实践思维方式与实践逻辑。马克思的“和谐共同体”思想就是立足于它的哲学思维,在实践的内在规定性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过程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统一而形成的集合体。和谐共同体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内在相关,并成为引导当今中国走向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参照和价值路标指引,这一问题理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郑元叶 《兰州学刊》2009,(11):27-30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政治哲学含义是形成自由人联合体。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在此前提下的消费资料分配制度是给形成自由人联合体提供基础性的社会必要条件。因此,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9.
自由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为现代民主时代确立了基本的理想。无论是社会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还是民族主义、共和主义,它们分别为自由和共同体理想提供了自己的独特理解。作为共和主义的杰出代表,卢梭基于形而上学二元论范式构建了一种联合个体意志的道德共同体,试图克服国家作为异己性的存在工具,实现个体之间的价值认同和自主性自由,使每个个体获得自身存在的根基。马克思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存在论视域,扬弃了卢梭所诉诸的形而上学二元论范式,通过共产主义革命,消灭私有财产,建构了联合起来的个体共同控制生产资料的自由人联合体。面对时代共同的困境,诸如科学理性、技术理性、工具理性以及现代人的异化生存境遇,马克思和卢梭的自由理论都彰显了强大的批判力,对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然而,马克思在“现实的个人”与“社会存在”之间构建了一种本质性联系,赋予“现实的个人”一种新的规范性意蕴。相较于卢梭的自由观,马克思的自由观更具现实性和时代超越性。  相似文献   

20.
西方近代主要财产权理论都折射出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内在紧张.通过梳理它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所有制思想不仅是近代契约财产权理论的继承,而且是在政治共同体视角下的理论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消费资料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按劳分配以及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二阶段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等都反映了马克思力图克服个人占有式的劳动财产权和个人之间契约式财产权所造成的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内在紧张.它袁达了马克思对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