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个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师范技能水平、实践能力是影响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UCLA孤独感量表调查研究发现在大学毕业生中,孤独感普遍存在,半数的个体时常感到孤独,约十分之一的个体长期感到孤独并且难以排遣.工作、人际、经济压力和社会支持度是影响孤独感的主因,也应成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州地区女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女大学生择业观的新变化,探讨社会观念、市场经济发展、就业政策和用人制度、家庭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对女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为导向,以学校为主导,并集合社会、家庭的力量,共同推进和引导女大学生形成健康择业观,以帮助女大学生顺利就业和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对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弥补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有助于大学毕业生获取就业机会,对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社会资本可以保证创业资金的供给。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无论是国家、高校,还是大学毕业生本人,只有不断积累社会资本,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就业难问题尤为凸显。针对这一现象,2007年6月,"甘肃省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研究"课题组对甘肃省3757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2007年甘肃省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发现,尽管性别歧视在就业中并不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不利因素,但高校毕业生中女生的签约率和落实率仍明显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毕业生开始全面走向就业市场,进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应该看到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赋予了大学生较大的选择职业的权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提供了挑战和竞争的基础条件,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及就业时间集中的特点,使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更由于社会现实中依然存在的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使得女大学生在择业心理压力、心理冲突方面较之男大学生更加突出。她  相似文献   

7.
根据调查,农科院校的女大学生就业率比男生低28.2个百分点;相对于男生而言,就业面狭窄;月收入也明显低于男生.原因是:在大学扩招后女生的比例逐年提高,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增加比例远超过国民收入增加的比例;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农科院校的女大学生有80%都来自农村,大部分缺少相关的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要通过扩大农科院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加强就业生指导教育、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来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83名女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发现女大学毕业生择业时最重视保健因素,其次是发展因素和声望地位维度;理工科的女大学毕业生更重视保健因素;家庭经济条件越好,越看重声望地位因素和保健因素。  相似文献   

9.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趋势越来越严峻。通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对非人力资本因素在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定量研究表明,非人力资本因素在大学毕业生求职中倾向于起较强的作用;非人力资本因素有利于提升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如果大学毕业生个体在求职中加以重视并培育相应的能力,会对大学毕业生成功获得职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已经成为普通的求职者群体.劳动力买方市场的形成使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限制,即就业歧视.本文通过对重庆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基本状况、就业现状和遭受就业歧视的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具体探讨了就业歧视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企业最看重的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女大学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女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高校需做的改革、就业供需匹配不理想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等六个方面的数据,研究发现:企业最看重的素质为诚实守信;女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调查中位于前五位的是:工作主动积极、责任心、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女大学生现存问题调查中位于前五位的是:心浮气躁、吃苦耐劳能力较差、不愿从基层做起、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和缺乏主动性。就业供需双方匹配不理想的原因调查中位于前三位的是:学生岗位薪资地域等要求脱离实际、学生岗位薪资地域等要求脱离实际、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就业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中心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而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增长;另一方面,不少临毕业的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着错误的就业和工作观念.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比以前复杂,就业压力空前增大,形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性问题.政府、学校和学生本人都要积极采取对策,共同努力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压力,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就业难"成为社会主要问题的形势下,研究"就业主力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今法律对大学生就业权的保障存在漏洞,应该完善大学生就业权立法。高校应结合社会形势调整教育教学模式,政府和社会应建立就业指导中心,完善就业权保障,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和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分别增长了47.4%和25%,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探索毕业生择业的有关问题,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呈递增趋势,但我国的就业形势艰难,使他们的就业难度加大,从而出现困惑焦虑心理、自卑心理等问题。归纳起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在认知心理维度、情绪心理维度和社会心理维度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学校、大学生和社会,都应共同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6.
浅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十五"期间及 2005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思考,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难对和谐社会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失业理论和就业理论分析了大学毕业生非自愿性失业的现状及成因,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社会、政府、高校和学生都能从自身出发,通过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西安市九所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2 010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大学生具有较强烈的创业意向;(2)个体/心理因素、家庭背景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均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但各因素的解释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首先个体/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解释能力最大,其影响也最稳定,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第三是学校教育因素,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则最小;进而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选择是个人在自己面临的各种可能性之间进行取舍的一种特殊活动.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是内外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的心理机制是自我效能.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流程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职业选择的心理过程.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面临多重的矛盾与冲突,大学生个体可以通过增强平衡机制加以选择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大学班集体管理应立足于适应社会需要与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独立统一观。本文就班集体的社会职责、教育内容与文化的关系、其社会功能及自身的属性等作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通过毕业生“双向选择”而不能被社会用人单位接纳认可的学生群体。我们的教育应该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 ,重视弱势群体 ,了解其特点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解决他们当中存在的问题 ,已成为高等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前提 ,也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之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