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亲爱的读者:在这封信里,我想就一个有争议的社会学概念,作一些介绍,并借此机会,就社会学的性质及其社会职能作一些补充阐述。这个有争议的社会学概念,就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一词,根据吴泽霖先生早年的一本著作《社会约制》所说,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来的。吴泽霖主张把这个词翻译为“社会约制”,其理由是“控制”带有以上临下的意思,似乎只有在位者才可以控制平民,长者才可以控制幼小,男子才可以控制妇女等等,他认为这是不全面的.从广义的方面看,“Social control”应  相似文献   

2.
院中科 《社科纵横》2007,22(12):97-98
在研究和欣赏毛泽东诗词的著作中,大多学者认为《浪淘沙.北戴河》词中的"打渔船"是实景描写。本文通过词意论证和意象解说,提出了"打渔船"是虚拟意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和全新解读,澄清了以往学者中存在的不正确解释,给《浪淘沙.北戴河》赋予了新的涵义,对研究和欣赏毛泽东词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学词汇中,英文Community 常常译成“社区”,俄文通常译作“共同体”.莫斯科俄语出版社出版的《俄英词典》上俄文的第一个英文解释就是Community.Community 这一词是西方社会使用得较为普遍的一个社会学概念,内容偏重于社会地域共同体。在苏联社会学论文集或文献中,所见到的“共同体”这一词,通常在词前都加上一个定语,因此,严格地说,他们没有把共同体作为一个单独的社会学概念。例如,用于社会地域研究的社会共同体叫社会地域共同体;用于民族、族类研究的民族、族类共同体、语言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文化分布区共同体等等,在共同体前都加上一个定语使用。但苏联社会学文献上对社会共同体的概念的表述与西方社会学“社区”的概念颇为接近,他们认为:1.社会共同体是个人群体和社会系统功能作为社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现代诗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在其晚年的二十余载中一直关注着李清照,并英译了存世的李清照词。《李清照诗词全集》是他一生中翻译的最后一部外国诗集。译者"相遇"李清照是中美文学交流史中的必然,尤其是在"同情"诗歌翻译观的指导下,"创意英译"翻译策略的确定及副文本的运用,为李清照词在美国、乃至英语世界的传播、接受与经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这不仅丰富了李清照词在美国的存在样态,更为中国汉诗译者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刘红新 《社科纵横》2008,23(2):171-173
辜鸿铭是儒家经典英译史上第一个中国人,其译文流畅、丰润,融合了中西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果按照传统译论的语言层面对等转换原则去分析辜鸿铭的译本,他的翻译是不忠实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译者的关注为翻译批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翻译这项复杂的活动中,译者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辜鸿铭的翻译进行系统研究,对他"不忠实"的翻译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从中探讨中西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应读者要求并征得有关出版社的同意,我们将在这个栏目中选登近年来国外出版的、有一定影响的社会科学著作中的某些章节,以使本刊读者先睹为快;因为选登的都是国内即将翻译出版的原著,故读者也可以从这里获得一点新版社会科学书籍的信息.这两点就是我们开辟这一栏目的本意.本期刊登的《逻辑实证主义及其遗产》选自英国广播公司(BBC)出版的《思想家——当代哲学的创造者们》(MEN OF IDEAS.Some Creators of Contemparary Philosophy)一书.该书是以一个非常成功的电视系列节目为基础编成的,编者是B.麦基(Bryan Magee).他在这个节目中,以恳谈的形式同一些著名思想家们探讨了当代各种哲学流派的观点.他们通过对话,把一些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观众,即使是门外汉也能通过这个节目领略哲学的趣味.他们不仅介绍了法兰克福学派、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哲学、道德哲学、存在主义、科学哲学等,还述及哲学与文学、政治的关系,哲学的社会背景以及学习哲学的目的等与哲学有关的问题,可以说,这本书是了解西方哲学思想的一个窗口.该书的中译本即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此次开辟的新栏目曾得他们及译者的支持和帮助,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我们同样希望其他出版社和译者、读者向我们推荐好书,以使这个栏目越办越好.此外,本栏目刊登的译文,均已征得有关出版社的同意,故版权仍归出版社所有.其他出版物如需转载,必须经有关出版社认可.  相似文献   

7.
(一)"实践派"认为,"实践"是哲学的基本范畴,所有的其他概念都应该从这一范畴引伸出来.当然,这也是一种可以采纳的观点,问题在于,以什么方式从"实践"中引伸出其他概念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J. 霍夫曼在书中没有给"实践"的定义作什么总结.当然这也并不是为分析"实践派理论"的结论而必须提出的问题,但是这个定义对我们将是有益的.让我们以南斯拉夫哲学家M. 马尔科维奇——一位温和的"实践派"追随者和理论家的一本著作为例.马尔科维奇在书中把"实践"定义为"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接  相似文献   

8.
谈市民社会──从黑格尔、马克思到葛兰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概念与马克思主义传统有十分重要的关系。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等早期著作中曾大量使用和论述过这个来自黑格尔的概念。以后他和恩格斯虽然很少再专门论述这个问题,但一直在沿用这个概念。到了20世纪20年代,葛兰西再次给市民社会概念以特别的关注。他不仅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而且还在他的政治理论中赋予了这个用语以新的涵义。葛兰西的政治思想在70年代曾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市民社会概念即是其中引起争论的一题。1 市民社会现今的通常用法是指非政治社会,指私人活动领域,它是国富…  相似文献   

9.
李红霞 《探求》2004,(6):67-68
在动态-功能对等的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本文对奈达关于"译文必须让读者理解并达到透彻境地"的动态对等观的合理性作了说明,同时也论及了它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李育鸿 《社科纵横》2007,(9):177-178
"信、达、雅"是翻译的统一标准,在国际合作项目资料翻译当中,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根本问题都在于译者的英语水平和汉语造诣。译者不但要懂得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而且还要了解专业方面的知识。翻译是一门艺术,切忌"死译"和"胡译"。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是力求译文易解,二是要保持原作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1.
宋萍 《社科纵横》2006,21(1):156-157
译者的翻译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的起点就是动机。译者出于什么目的要进行翻译,这就是翻译的动机,它直接体现了译者的目的性和能动性,影响了译者对原文文本的选择、翻译方法的采用以及翻译质量的高低。本文结合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动机展开研究,认为认知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译者进行翻译的主要动机,并且在外在诱因的催化下产生。  相似文献   

12.
刘彦仕 《社科纵横》2011,(10):172-175
以权力差异为先导的后殖民语境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无论在文化价值观、诗学规范,还是读者意识等问题上都会体现出一定的主观意识,表现其个人或社会的价值取向、翻译行为和策略选择。文化身份和翻译行为的关系实质上是译者在两种语言的诗学规范和文化价值观上加以抉择的体现。选择辜鸿铭的译者文化身份为个案分析,从后殖民视角分析他在译介实践中的翻译行为,探究文化身份有利于深化对译者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使用和翻译意图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词复制的"模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河 《求是学刊》2005,32(1):55-62
文章旨在从文本翻译角度考察"模仿"问题.对这种语词复制过程的描述表明,由于不同语词构成物之间的不可还原性,译本对原本的翻译总会成为"差异的播撒"过程.这一观察对理解"哲学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经典认识论一向认为哲学概念应当是纯粹的和普遍性的,但许多哲学概念的"不可翻译性"恰恰提示着一个重要的解释学结论哲学概念具有强烈的语词特性,它栖身于语词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4.
倪培民 《求是学刊》2005,32(2):6-12
安乐哲与郝大维的<中庸>英译本对于揭示该著作所蕴含的整体性的和动态的世界观极具深意.通过用过程语言来诠释<中庸>,以取代以往译者使用的实体语言,<中庸>的核心命题,即将人作为与天地参的宇宙共创者卓立起来的意图,才能充分地展现在英文读者面前.然而,安乐哲与郝大维对形上学的强调,却也遮蔽了<中庸>里一个重要的层面--功夫指导的层面.在本文中,作者首先通过讨论安乐哲与郝大维对<中庸>的核心概念"中"、"庸"和"诚"的翻译,来说明其对他们的诠释的保留,然后说明,虽然他们的译著未能揭示这一功夫的层面,却为此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闵冬潮 《浙江学刊》2005,5(1):209-214
本文以讨论"理论旅行"的理论为开端,进一步扩展到翻译研究中的有关论述,以期形成一种分析跨国女权主义的框架.其后,以在国际妇女运动中流传最广的女权主义概念gender(社会性别)为例,来看这一概念是如何在欧洲、南美通过翻译进行"旅行"的.通过勾画这些理论旅行的路线,来展示gender这一概念,是如何在不断被翻译和解释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名词解释     
文明,文化(civilization)该词是从动词civilize、名词civis以及civilitas派生出来的,原意指上级对下级表现出来的礼貌、和蔼的气质.过去的百科全书编纂者把"文明"与"封建主义"相对比,而不是与"野蛮"相对比.于是这个词就带上了启蒙的意味,因为它表示了一种进步.这个词在十八世纪末期,在早期的社会学著作中进一步扩大为社会发展的一种理论.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移情"是一种审美常态.诗的妙处往往都从移情作用得来,诗人常常通过移情把自己的情丝外射到审美对象中去.诗歌翻译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能否恰如其分地把原作中的诗情化为另一种语言,在目的语读者中引起相似的审美和情感效果.  相似文献   

18.
董晓华 《社科纵横》2008,23(4):167-168
英语格律诗体的译介是新诗在经历初期"散漫无纪"发展后的重要任务之一,十四行诗作为英语诗歌的重要诗体受到译者们的特别关注.本文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三个译文为例,探讨了早期英语格律诗翻译中译者所面临的诗律核心问题以及他们所进行的诗律探索的贡献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过去在苏联论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著作中,著作家们经常使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组织"这一术语,指的是行使政权的国家机关和进行管理的非国家机关体系,即政治结构这一总体现象.而在今天,苏联著作中最经常使用的是"社会政治制度"一词,  相似文献   

20.
李可 《社科纵横》2009,(7):171-174
综观近年来科技翻译界对译者素质问题的探讨,关注译者科技专业素养的程度明显超过了关注译者的语言能力。本文针对语言能力作为译者的首要素质却被广泛忽视这一问题加以分析,指出这种舆论趋势的误导性,并通过实例分析揭示语言能力在科技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藉此引起人们对科技翻译译者语言能力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