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清末开始.当政者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典编纂运动.这一进程一直持续到此后的民国时期,这就是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近代的检察制度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移植过来的.它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司法独立的要求.即公诉、法律监督等权力要摆脱行政权力的羁绊,同时使它与审判权相分立,从而维系司法的公平.当时的西方各国,为了维护司法独立.也无不建立检察制度.清末至民国时期移植西方法律,自然不能忽略选一点.只是中国的传统中缺少这种司法权独立的精神,它本能地会排斥这种陌生的制度.这些均使得检察制度举步维艰.同时,这也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制度的革新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我们把观念的革新予以深化,也需要我们的坚持努力.  相似文献   

2.
清末至民国年间,有不少外国人到新疆进行考察,留下许多考察著作或游记,成为国际社会了解新疆的重要读物。这些著述对当时的新疆各方面有着写实性的描写和记述,颇有可读性,本文依据这些外国考察家的相关著作,较为细致地还原了当时新疆南部重要城市喀什噶尔的地理环境、城市建筑、居民构成和商业状况。  相似文献   

3.
赣西北特有的自然禀赋为区域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手工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其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趋于衰落,却推动了区域社会发展。手工业的发展活跃了区域经济,扩大了民众尤其是妇女的就业,提高了民众的收入,民众的社会流动性亦随之增强。与此同时,赣西北农村集市不但数量增加,而且出现了不少比较专门性的市场,推动了当地城镇的发展。清末至民国赣西北手工业的历史、特点、动因及其社会变迁的关系,对于当下区域社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清初到民国前期,河套地区的移民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移民的发轫时期,时间段为清初到乾嘉时期(1644———1820)。第二阶段为移民的快速发展时期,时间段为道光以迄清末(1821———1911)。第三阶段为移民的反复发展时期,时间段为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从清代到民国前期的200余年间,大量的内地人口源源不断地迁移到地处塞外的河套地区,对河套地区的开发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首先,移民的与日俱增,土地的大量开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套地区的气候条件。其次,移民在大规模开渠辟地,改变气候的同时,也使河套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四川畜牧改良是传统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危机积累的产物。1905年川督锡良设立具有畜牧职能的农政总局,开启了四川畜牧改良的序幕。通过倡导西方畜牧兽医科技、成立畜牧改良机构、开展畜牧兽医教育,到20世纪30年代,四川畜牧改良运动逐渐兴盛。以四川家畜保育所为代表的畜牧研究机构,不仅在川猪之选种、繁育、饲养、推广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而且在防控各地家畜的疫病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奠定了四川畜牧业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公民教育经历了产生发展和衰落的演变过程。1912年至1927年是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在公民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公民教育表现出三个特点:1.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与探索中国式的公民教育紧密结合;2.由民间自觉发动,走出一条自下而上的发展道路;3.体现出公民共和主义的思想特色。研究民国前期的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兰州是西北的重镇,是丝绸之路要经过的重要古城之一,所以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部地区与西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他经历了2000多年的沧桑,今天已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商业城市。解放前,兰州在漫长的岁月里尽管作过郡城督府、省会,经济虽有过繁荣的时期,但在国民  相似文献   

8.
清代前期巴里坤成为西征道上的重镇,巴里坤正处陕甘赴新大道之要冲,镇西成了天山北路最大的商贸中心。中后期从瞭墩经七角井至色必口的所谓"小南路"为行旅所重视,古城交通地位凸显,巴里坤失去了其交通冲要的地位,古城却兴盛起来,取代了巴里坤北疆中心市场的地位。迨至民国20年代,古城的商业经济同样由于交通线的变迁而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存在互动关系。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正当性,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作为制度供给者的国家压抑民营经济发展会导致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强力反弹甚至引发政权更迭。辛亥革命、南京政府崛起、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崩溃三次制度变迁的背后,民营经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史为鉴、尊重规律,还原民营经济发展的正当性,破除制度约束,引导民营经济发挥良好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国前期(1912~1928年),是杨增新独裁统治新疆的十七年,也是民国新疆省省议会运行比较完整的一段时期。杨增新一方面控制省议会,另一方面,他又利用省议会这一民意机构来巩固其独裁统治。新疆省议会虽然成为杨增新个人统治的工具,但在代议制自身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减轻民众负担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客观进步性。新疆省议会远没有发挥它代议制的功能,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民国前期移民政策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前期 ,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为解决社会危机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从移民输送、生活安置、生产建设等方面为移民提供帮助 ,积极鼓励内地向边疆地区移民 ,使民国前期的移民与以往相比 ,在移民数量、地区分布、职业类型、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促进了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叙事在老舍的多部小说中占据很大篇幅,对塑造人物、建构情节起到重要作用。对经济的书写涵盖了人物的商品经济意识、经济来源、消费观等方方面面。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商品经济意识和经济行为的描述,老舍在小说中揭示了农耕货币观念与商业货币观念的鲜明对比;展现了东西方经济思想的差异及经济伦理观的尖锐冲突。其诸多文本不但生动地呈现了清末到民国不同时期民间经济生活的样貌和翔实资料,而且体现了老舍独特的经济观和对于经济与个体自由关系的深入思考。因而从"社会——经济"的复合角度研究老舍,对于理解民国时期老舍的作品和思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鸦片造成的种种危害之中,最大的一项危害就是地方财政、税收对鸦片的深度依赖。这种依赖的存在,导致历次禁烟的结果总是陷入禁而不绝、明禁暗弛、亦禁亦弛、寓禁于征的怪圈。反思近代贵州百年毒品的危害,对于当前开展的禁毒斗争,以及有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国前期律师制度建构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尤其民国前期,传统法制开始近代转型。在司法领域,参酌欧日审判体系,设置律师制度,并逐步加以完善。律师制度的确立,为共和民国新式司法制度及其运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现代法制意识的觉醒,推动了社会进步。但该制度在民初的实施,多局限于大理院、各高等审判厅,以及为数甚少的地方审判厅。在省城商埠之外的城乡地区,律师制度仅具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国前期苏北工业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前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对苏北①工业发展影响最大、并导致苏南苏北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历史时期之一。弄清这一时期苏北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各相关因素,对我们正确认识苏北经济的今天,科学地展望苏北经济的明天,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就1912年──1927年间苏北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形成这种状况的若干相关因素作初步的分析。一、民国前或苏北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民国前期,辛亥革命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苏北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则为苏北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特有的内部条…  相似文献   

16.
清末至民国,发生在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的三起草湖纠纷事件,反映了草湖地区的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引起草湖纠纷的因素来自于平原绿洲区,即快速增长的人口及其不断增长的需求对草湖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压力.草湖地区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加剧了塔里木河汊流的发育,使塔里木河水散失日益严重,最终造成草湖环境的不断退化;甚至酿成了1921年塔里木河下游河道的改道.  相似文献   

17.
民国前期,黄河三角洲市镇得到较充分的发育,成为山东省市镇比较密集的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农产品生产专业化,促进了商品交换的繁荣和产地市场的形成,这是黄河三角洲市镇发育的主因;胶济铁路的修建,便利的黄河和小清河航运等交通优势,也是黄河三角洲市镇发展的诱因。但是,因为各县的自然、交通等条件不同,造成了黄河三角洲南北部地区市镇发展的差异性。另外,在市镇的密度及专业化水平方面,黄河三角洲市镇发展水平与发达的江南地区也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国的社团立法基本呈现出一条以禁为主、有条件部分开禁到弱势政府状态下的事实放开,再到威权政府选择下的体制内附着共生的轨迹.其社团立法内容的差别体现在社团的分类、组织目标、主管机关的权限、对社团行为主体的限定、对社团人数的限定、对违法社团的处罚、对劳工的规定等方面.借鉴清末民国社团立法的得失,当前我国在社团法制建设过程中应尽快建立一套较完善的社团法律体系;逐步对社团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进一步对社团立法的内容进行整理,不断提高立法技术,增加透明度;重视社团实体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朱英  严洋宇 《河北学刊》2024,(3):98-109
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的成立具有偶然性和临时性特点,并非完全出于保护商人和发展工商业之目的。促使商业会议公所成立的契机乃当时在沪上举行的中外商约谈判,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具有特殊官僚身份的商约大臣盛宣怀和上海工商界领袖严信厚。该公所存续时长仅两年有余,虽为商约谈判提供了某些咨询作用,在官商沟通方面也发挥了一定功能,但因设立仓促,章程简略,机构不完善,远未能发挥舆论所期望的作用与影响。就其性质而言,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是不同于官办商务局和传统工商各业公所的新式商人团体,但在许多方面又与后来的商会有着明显不同,因而不宜简单地视之为近代中国最早成立的商会。  相似文献   

20.
土匪猖獗是民国时期各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民国前期四川长期处于军阀混战中,战争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军队往往招匪、纵匪;大量散兵流为土匪.同时期,四川自然灾荒不断;军阀征税无度;地主压榨严重,使农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大量农民不堪重负而破产,成为土匪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秩序长时期内持续的动荡,导致更多人进入土匪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