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上半叶,从罗西尼(Rossini)、多尼采蒂(Donizetti)、贝利尼(Bellini)的正歌剧或喜歌剧,到迈耶贝尔的法国大歌剧,甚至还包括威尔第早期的歌剧这段时期,在歌剧演唱史上被人称为“美声学派的新时期”。本文就费加罗主要唱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民族歌剧是当下中国舞台艺术最为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歌剧这一舶来品自带其表演美学,当下探讨民族歌剧的表演艺术就成为歌剧民族化道路上十分重要的环节,作为一种表演型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尤为关键,本文以此为落脚点,讨论当下民族歌剧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所具备的文化与音乐修养。  相似文献   

3.
中西传统音乐美学之所以会产生差异,并不是因为审美者的眼光、视角不同,而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形成的不同,对整个世界、社会的观点不同,其精神文明也不同,因此在这种不同的文化精神中所产生的音乐美学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围绕中西传统音乐美学审美观进行比较,具体阐述其在审美理想、审美方式以及审美过程中的具体不同,旨在更有利的帮助我们全面、客观的认识中西方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普契尼用多种不同的音乐技巧来让音乐与歌剧相结合,在音乐中表现不同的性格,使歌剧中的剧情不断发展,完美地将戏剧与音乐结合起来,在他特有的歌剧中表现出平凡人的爱与恨、欢喜与悲伤、快乐与忧愁等情感。他的作品旋律优美,舞台效果鲜明,戏剧冲突强烈,把人物的性格特征与情感刻画的淋漓尽致,并且他的作品主要以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和思想情感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1986年、2001年、2005年,帕瓦罗蒂曾经三次来华。其中以1986年的首次来华最为中国人、也最为帕瓦罗蒂本人所看重。有人说,是帕瓦罗蒂,为中国人真正打开了一扇西方歌剧的窗户。帕瓦罗蒂本人也说:"这趟中国之旅是我毕生最美妙的经验之一,永远不会从脑海里消失。"在他的自传《帕瓦  相似文献   

6.
形式一结构美学流派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它对于西方现代艺术革命,特别是艺术形式的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流派强调艺术的形式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将文本的形式结构作为艺术的核心,追求空白的、普适的、中性的、无所谓美丑的形式结构体系。这一美学趋向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抽象的非再现性的现代艺术运动,进而推动了结构主义和符号美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对现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集音乐、文学、美术、语言、舞蹈以及戏剧等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而在艺术分类中它往往被归类于音乐。关于歌剧本性的说法与观点很多,其中最被普遍认可的则是"戏剧的音乐形式"或是"音乐的戏剧形式"这两种观点。单从这两种观点我们就能看出音乐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音乐以它特有的感染力在歌剧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中,宗教音乐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对象。我国对宗教音乐的研究起步较晚: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音乐文化逐渐影响到国内,20世纪初黄自、萧友梅、丰子恺等人致力于给国人介绍西方古典音乐;1949年以后,大量西方音乐通过前苏联传人国内;"文革"时期,由于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西方音乐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直到80年代才逐渐步入正轨;而国内真正重视对西方宗教音乐的研究则始于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重新审视宗教和西方音乐文化关系问题的文章,包括杨燕迪在对西方音乐的界定中写到:西方音乐"是以基督教文明为基质发展起来的艺术音乐",可见宗教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与基督教在音乐史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已经逐渐得到了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思想界有过一次关于“现代化”的大讨论.知识分子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偏重于政治方面,并有在中国实行“独裁制”或“民主制”之争。这次讨论在当时影响很大。结合史料,从学理角度,为民主辩论,时至今日依然有其价值.尤其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池瑾璟撰写的《概念在历史中展衍——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的逻辑指点研究》是一本对中国音乐美学学科支点展开的专题研究专著。作者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方法,对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学科逻辑支点问题,进行系统的,创新的研究,对于深化、引领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研究及其未来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奥菲欧》是意大利初期巴洛克音乐代表性著名作曲家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在曼都瓦宫廷任职时的一部著名歌剧作品。在这部歌剧的第二幕中有一段较为著名的宣叙调唱段《啊,悲惨的事件》。本文通过对该唱段的音乐特点进行研究以便于更加充分的了解和学习宣叙调的音乐特点和巴洛克时期蒙特威尔第对歌剧的改革创作做出的杰出贡献,并能够增加我们对宣叙调作品的学习演唱能力和对巴洛克时期歌剧的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12.
沈善增 《中外书摘》2007,(11):73-73
说审美地生括,第一层意思,就是在生活中自觉运用观照功夫。 美在发现。西方美学认为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感”,是美学的根本问题,因此,对“美”与“美感”有各种各样的定义。近年来,随着我对东方哲学的理解的加深,我发现西方美学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是错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部的朋友周末打来电话,邀我当晚去北京菖蒲河公园东苑戏楼听歌剧。我对西方歌剧了解不多,记得有一次在希腊雅典听歌剧,居然当着人家的面差点睡着了。对朋友的盛情我本想婉拒.但又觉得主办方把西方的歌剧别出心裁地搬进中式戏楼实在是件新鲜事儿。两种文化,以及从这两种文化中派生出来的戏楼和歌剧会不会发生冲突和矛盾,会不会碰撞出不和谐的音符?而正是这个瞬间产生的疑问使我最终还是决定前往菖蒲河公园,前往东苑戏楼,去看看这场似乎有些不大和谐的歌剧演出。  相似文献   

14.
<正>音乐美学是音乐理论课程中的一门基础性理论研究学科,它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很难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作出深刻的解释。那么音乐美学对于声乐演唱的学生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的呢?笔者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一下音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起到的作用。一、音乐美学的内涵美学又叫艺术哲学,属于哲学的范畴,它是以艺术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吕佳 《现代交际》2013,(12):37-37
本文对中国汉字“游”在美学中的意义展开分析,阐述其独特的哲学内涵。中国美学中的“游”是精神在天地万物之间自由往来,彻底放松,没有束缚。这种纯粹的体验,正是一种诗一样的智慧,能够会通万物的思维,在诗意的心灵中打通“我”与世界的界限,这与西方概念中的“游”有不同之处。从而寻找到中国美学特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客观知识是否有效及如何可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从笛卡儿以“我思故我在”肇始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以来 ,何谓有效的知识以及有效的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便一直缠绕着哲学家们的思维。但到 1 9世纪 ,由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所取得的举世公认、无可争议的伟大成就 ,围绕着上述问题的认识论、方法论之争的焦点便从关于自然界的知识转移到了关于人类社会的知识 ,即集中到了关于人类社会的有效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上。各门新兴的“社会科学” ,在 1 9世纪出现于西方社会中的社会科学知识活动制度化的进程中 ,以对上述问题的讨论 ,为自己的社会研究的合法性进行论证 ;而从某种更深刻的意义上说 ,笔者…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艺术美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当代音乐在美学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方面选择更加多样。这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进步。现代音乐不断发展,音乐表达方式逐渐多样化,再加上技术元素,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强的音乐体验,达到前所未有的音乐艺术水平。然而,人们逐渐将重点放在了高深莫测的技术研究上和市场化影响下的经济效益,导致了音乐艺术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式中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8.
“体验”在狄尔泰的生命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狄尔泰全部认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狄尔泰对自笛卡尔提出认识论问题以来的诸如经验的现象学式的经验实证主义与先验思辨式的诸种认识论的一次创新。“体验”与“表达”、“理解”一起共同构筑了狄尔泰的以生命为核心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莫扎特是音乐奇才,而他的歌剧更是魅力非凡。《唐璜》就是其中一部经典之作,这篇文章就是借分析《唐璜》来解读莫扎特歌剧中音乐的运用。分别从序曲的重要作用、莫扎特的音乐与人物形象的结合和在歌剧中的声部运用来分析它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是音乐奇才,而他的歌剧更是魅力非凡。《唐璜》就是其中一部经典之作,这篇文章就是借分析《唐璜》来解读莫扎特歌剧中音乐的运用。分别从序曲的重要作用、莫扎特的音乐与人物形象的结合和在歌剧中的声部运用,来分析它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