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合》是一份有关藏文佛经翻译的文献。全文收在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敦煌藏文手写本(残卷)Pt.845号是该书的一部分。 《语合》的全文包括序言、正文和跋三部分。正文是佛教的词语集,全部词目和一部分注释是梵藏对照的(梵文是用藏文字母转写的)。词目从内容上看,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有关神佛名号的词语,第二部分是有关佛教教义、学说的词语。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包括序言和词语的第一部分;第二卷包括词语的第二部分和跋。  相似文献   

2.
被喻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的藏文《大藏经》,是一部大型古典丛书。随着宗教文化的发展,藏区各地在元、明、清各代出现了各种雕版印刷的不同版本《大藏经》,它对于继承和发扬藏族古代文化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藏文《大藏经》的内容和卷帙 以德格版本为例,共326部,4,569种。该丛书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甘珠尔》,又称“正藏”,计有书籍1,108种,系噶举派僧人贡噶多杰在十四世纪时  相似文献   

3.
俄国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蒙古学、佛学和藏学研究所东方文献部藏文库收藏着成书于 1 1 - 1 4世纪的两部藏文佛学经典《甘珠尔》和《丹珠尔》 ,它们占据了该库收藏的大部分。《甘珠尔》基本上收入古印度梵文经、律和密咒 ,它们是印度和西藏的翻译家 (罗扎巴 )从古梵文译成藏文的。《丹珠尔》收入了对《甘珠尔》经文的注疏和诠释 ,此外还收入了印度和西藏作者在各个领域的独立作品 ,按印、藏分类法它们属于古代和中世纪各学科。该文库保存着数部木刻版《甘珠尔》和《丹珠尔》 ,分属奈塘版、德格版、北京版和卓尼版。藏文库中的《甘珠尔…  相似文献   

4.
《简明藏蒙词典》(藏语:《Rtogs Cars La Ba》)是18世纪上半叶在北京编纂而成的,并用木刻术方法在北京出版。在这一时期,蒙古人从藏文翻译过来的材料特别多,这部词典就是适应培养翻译人员的需要而出版的。该词典是有知识的蒙古人所十分熟悉的,并且成为后来出版的一些蒙藏词典例如1838年由兰占巴·阿旺丹达尔编纂的词典(蒙古语:《Saran-ugerel》)的依据。科学院院士施密特在编纂第一部藏俄词典时以及O·M·科瓦列夫斯基在编纂三卷本的蒙俄法词典时,都曾利用过《简明藏蒙词典》。  相似文献   

5.
衮卜扎布是 1 7世纪至 1 8世纪初期乌珠穆沁蒙古族著名学者、翻译家 ,他所编辑的《智慧之鉴》及《衮卜扎布辞典》是印藏蒙词汇翻译的标准手册 ,由于有了这两部辞典 ,使《甘珠尔》、《丹珠尔》两部经典才得以译成蒙文 ;他编撰的《恒河之流》是一部蒙古黄金家族简史 ,是其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信息     
《论藏名著选编》出版近日,校出版社分批推出由我校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担任主编,多位专业人员整理的《论藏名著选编》丛书。首批选入这套丛书的论藏名著分别是:(1)《正续指月录》(收于《续藏》第143册);(2)《弥勒五论》(收于藏文大藏经丹珠尔和《大正藏》第31册);(3)《菩提道次第略论》;(4)《瑜伽师地论》(收于《大正藏》第30册);(5)《新华严经论》(收于《大正藏》第36册);(6)《宗镜录》(收于《大正藏》第48册)。其中《正续指月录》属于大乘显教中性宗一系的名著,《弥勒五论》及《瑜伽师地论》属于大乘显教中有宗一系的奠基之作,《新…  相似文献   

7.
藏文雕版印刷的成熟、大藏经的刊刻高潮与德格融合的教派环境,促使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盛名的德格印经院从诞生走向辉煌;其创建年代,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是1729年。但1941年前的相关文献显示,最晚在1717年德格印经院就已经存在; 1733年《甘珠尔》雕版竣工完成后,题名为《甘珠尔》印经院;在此基础上,完成《丹珠尔》刻版后,1744年扩建了《丹珠尔》印经院。至1747年,德格印经院主体建筑及室内壁画全部竣工。1988年维修后,德格印经院更加优美壮观。  相似文献   

8.
原民族宫藏梵文写本之中新发现了两部梵文贝叶残本——《中论颂》与《佛护释》,使目前《中论》相关梵本形态迟晚和谱系单一的困境得到了改观。公元2、3世纪龙树所作《中论颂》是中观派的立宗之本,对中国佛教曾产生巨大影响。新发现的《中论颂》梵本约存全本的四分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为学者所利用的单行偈颂梵本。佛护的《中论颂》注释以前仅存藏译,此次是其梵本的首次发现,约占整个篇幅的九分之一。跟据字体特征推断,这两部残本抄出于6世纪后半或7世纪前半的尼泊尔,是现存最古的中观写本。两部写本所保存的梵文偈颂,可以对前人刊本作出多处修正,还能体现出诸家注释之间偈颂文本不同传承的一些痕迹。这证实了早前一些学者关于《中论颂》有不同梵文传本的猜测。  相似文献   

9.
黄布凡教授主编的《藏缅语族语言词汇》,最近已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 该书分词汇和语音两部分。词汇为主要部分,汇编了40种(加方言共51种)藏缅语族语言包括基本词在内的常用词1822条。每条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古藏文历史文献记载,在明朝永乐之前,西藏尚未发现有印刷工艺。元朝,武宗海山时(1308——1311),为皇帝所信赖的大德尊巴降央,委托前藏欧巴洛赛益西等人,把经藏《甘珠尔》和《丹珠尔》篡编成集,并派他常住日喀则附近的那塘寺。欧巴洛赛益西和大译师索南沃赛、江惹强秋绷等三人,把在藏所有的《甘珠尔》和《丹珠尔》抄本的原文搜寻齐全,他们集思广益,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因存世量少、记载欠详,万历版一直是众多藏文《甘珠尔》版本中存疑最多的版本,其刻板究竟是否为重新刊刻、42函的续藏是否为《丹珠尔》等情况,一直因缺少实物证据或原始文献记载而众说纷纭。从对波兰藏万历版孤本、万历版《大明皇帝御制勅谕》等一手文献的重新梳理中,可以清晰得知,万历版《甘珠尔》并非重新刊刻,而是奉万历皇帝之命,以永乐版的木刻版印造而成,印刷时以黑墨代替朱墨。新刻的万历版42函续藏,补充的是一些经常念诵的经品,包括《甘珠尔》中的《吉祥真实明经》《延寿无量佛经》等部分经品,以及许多藏族高僧大德著作,如八思巴的《长寿佛赞》、宗喀巴的《释迦牟尼佛赞》《缘起赞》,而并无万历版《丹珠尔》。故万历版可称为永乐版之增补重印版。万历版及其续藏是明代朝廷和皇帝对藏传佛教的重视态度的直接体现,更是藏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增补后的藏汉大藏经合璧并行,形成了汉藏显密经典的大圆满,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宗教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汉藏史集》,全名为《汉藏史集——贤者喜乐南赡部州明鉴》。作者达仓宗巴·班觉藏卜,梵名室利补特跋陀罗,生平不详。该书成书于一四三四年,所记史实由吐蕃王朝迄于明初,尤详于元代西藏的历史。由于在《汉藏史集》中保存了不少其他藏文史籍未载的珍贵史料,本世纪三十年代国外学者在锡金甘托克登萨巴图书馆发现该书抄本后,立刻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现在已有很多学者在论著中引用此书。一九八二年,中央民族学院王尧老师从美国带回了《汉藏史集》的影抄本,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整理出版领导小组将其影印出版,此即我们翻译所用的版本。四川民族出版社已于一九八五年出版了由东嘎·洛桑赤列先生据民院影印本校订的铅印本。国内现查明存有五种不同版本,因条件所限,惜不能以其相互对校。《大蒙古王统综述》为《汉藏史集》的第二十四章,其中不但叙述了蒙元王统的承继,还记载了伯颜、桑哥等人的事迹。我们特将该章翻译出来,参照较其早出的藏文史书《红史》(一三四六—一三六三年成书)和《西藏王统记》(一三八八年成书)的记载,以及元代的有关史料,加些必要的注释,希图其有助于蒙元史的研究。由于译注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少错误,敬请大家教正。——译注者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本《管子》,对《管子》研究影响较大.此后,1923年《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明朱东光"中都四子"本《管子》,1937年宋哲元影印明凌汝亨本《管子》.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影印的原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管子》很有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印多种《管子》明清善本,显示了《管子》出版的多样化.进入21世纪,宋本《管子》单独影印发行,颇便于研究者;"子藏"收录128种《管子》影印出版,使"子藏"成为影印《管子》资料最全的丛书,标志着《管子》的影印出版达到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认为北京版《甘珠尔》完成于1700年。始刻时间则有1683年、1684年两种说法,还认为存在多个复刻版;北京版《丹珠尔》始刻于1724年,完成于1738年。然而,根据原始文献,可考定北京版《甘珠尔》始刻于1683年,完成于1692年,1700年做了修订。所谓不同的北京版《甘珠尔》复刻版,实为在原版上进行修订,并非新刻。北京版《丹珠尔》的刊刻,可考定为1721年始刻,1724年完成。无论《甘珠尔》还是《丹珠尔》,都与其他版本有着复杂的源流关系,文中通过细致的目录、文字、函号、经序等方面的对比,做了详细的梳理。对于印本的特点,也作了描摹。《甘珠尔》《丹珠尔》都是康熙皇帝钦敕雕造的,雍正、乾隆皇帝及蒙古、西藏的政教领袖也厕身其中,共同缔造了文化,见证了历史。目前,北京版藏文大藏经的印本收藏于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散发着不朽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5.
《龙龛手镜》为辽代僧人行均所作,全书共四卷,由于未被收入大藏经而刻本稀见,抄本殊鲜。虽然传世量少,但其在字书发展史、俗文字学、古籍整理、音韵、词汇研究、敦煌学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法贤原名考     
法贤是北宋来华的印度高僧,主持翻译了大量佛经,存于《大藏经》中直署其名的译本即多达七十余部,而且还培养出惟净(光梵大师)等杰出的中国翻译人才,并参加了其他有关的佛事活动,实为宋代中印佛教文化交流史上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但法贤是改名,其原名为何?史书有两种记载,学术界亦各宗其说。《宋会要辑稿》道释二之七载:“(太宋)雍  相似文献   

17.
北元时期蒙译《甘珠尔》及佛经跋诗浅析双福(Songkor)蒙文《甘珠尔》为蒙译两大佛经丛书之一。“甘珠尔”一词,藏语义为佛语部,包括三藏经典中的经、律二部。论部另辑于《丹珠尔》中。该丛书的翻译曾参考梵文、回鹘文、西夏文、汉文、藏文佛典,历经元、明、清...  相似文献   

18.
“研究编制《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科研课题系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199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资助项目。 1997年又被立为国际图联促进发展中国家图书馆事业核心计划 (IFLAALP)项目。该研究课题的内容 :一是编辑、出版《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三卷本 ;二是编辑、出版《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目录》两卷本。《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三卷本 (以下简称《总目》) ,全书分上、中、下三册 ,共 3 5 0 2页 ,410万字 ,已于 1999年 12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并荣获内蒙古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  相似文献   

19.
《五百梵志经》最早为道安所记录,并被认为是一部失译经典。后代经录则多将其认为是中国人所撰的伪经。本文根据日本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本,认为此经是一部翻译经典,其核心思想源自婆罗门教的古奥义书。在东晋时期由于本经中独特的从无生有的思想,它还曾被本无异宗的代表人物竺法深引为经据。此后本经还被改写作为《百喻经》的序分。改造者似乎受到了佛道论争中关于道和自然关系问题的辩论的影响,而对此经作了一些改动,由此显示佛教对道教的优位性。由此大致可推断这一改编过程可能发生在初唐或此后不久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由季羡林、周一良、邓广铭.王永兴等教授发起,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辑的《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陈寅恪先生(1890—1969)是中国现代史上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史学家之一。他早年留学日本、美国和欧洲许多高等学府,归国后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香港、燕京、岭南、中山等大学教授,被称为“教授之教授”。他博学多识,通晓梵、巴利、突厥、西夏、藏、蒙、满等多种语言文字,研究领域涉及文史哲,尤精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