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子兵法》既是军事宝典,也是哲学名著.孙子既是伟大的战略家,也是杰出的思想家.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为数并不太多,而能将唯物论与辩证法自觉结合在一起的思想家更是不多,距今2500年前的孙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一)卓越的唯物观点孙子不仅以自己的五行说表明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且他的天道观也是唯物的,他的战争认识论与方法论更是唯物主义的.战争的指导者、主宰者究竟是谁?战争结局是人与物的综合效应,还是天帝鬼神的旨意与效应?这个问题成了军事哲学中唯物论与唯物心论斗争的焦点之一.事实证明,孙子是完全站在唯物论立场上的.孙子认为,正确的战争指导必须依靠英明的国君和贤良的将帅,绝对不可依靠鬼神的指点,不可信赖占卜的暗示.他说:“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用间》)一连三个“不可”,说明孙子态度何等坚决!他强烈反对当时普遍流行的鬼神迷信,反对进行机械的类比推测,反对当时广为采用的占星、卜筮、望气以预测吉凶祸福的办法.因而孙子进一步主张:“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九地》)在军中必须禁止一切关于占卜、驱神弄鬼等迷信活动,禁止谣言惑众.只有这洋,才能消除官兵疑虑,以致战死也不会逃跑.这种对战争指导活动中天命观的批判,是  相似文献   

2.
王新炎 《理论界》2007,(1):176-177
孙子的军事思想处处闪烁着哲学的智慧和光芒。孙子反对用天命鬼神等迷信思想指导战争,强调客观物质条件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认为正确的主观指导对赢得战争胜利起决定作用。主张探索和掌握自然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应用于战争。  相似文献   

3.
吴波 《船山学刊》2005,(4):89-91
《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文化意蕴存在着两方面的矛盾,一是纪昀本人对鬼神持怀疑态度,而在《阅微草堂笔记》里却又肆意称道灵异、张扬鬼神;另一方面,虽然强调天命的不可更改性,却又不断地强调人改变天命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由其彰显圣人“神道设教”的创作动机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崇拜上天,笃信天命,对自己,他以膺天命的万百年一出的‘命世者’自居自励,对社会,他以‘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天命观为尺度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其发展规律。”就连他花毕生心血编纂的《史记》的目的和内容也规定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①可见司马迁并没有摆脱天命鬼神观念的影响,在他身上还具有明显的天命观和神秘主义思想,本文就其天命鬼神思想之渊源,略作探讨。司马迁的天命鬼神观在《史记》中有突出的反映。《史记》不少地方重复了今文经学家神化古代帝王的说法。如说黄帝“生而神灵”,“有土德之瑞”;帝颛顼“依鬼神…  相似文献   

5.
一孔子是否有自然观,他以什么语言和形式来表示他对世界的看法?历来就有争论。从《论语》、《左传》和《国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言行来考察,围绕着春秋时期哲学上斗争的中心问题——“天道观”,表现了他的无神论思想因素,当然,是不彻底的,但不能说孔子没有自然观。孔子的“天道观”是与其政治观相联系的。当统治阶级利用“天命论”,来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作辩护时,孔子代表着奴隶主贵族向封建地主转化的集团的利益,开始冲击“天命”、“鬼神”的束缚,而强调人为的作用。正如墨子所评论:“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墨子·公孟篇》)“皆以疑惑鬼神之有  相似文献   

6.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和政治思想的理论根基.春秋时期,人们的头脑中尽管还有非常浓厚的天命鬼神观念,但已认识到鬼神的意志是由民的福祉和感受决定的,即"夫民,神之主也".对于国家的祸福兴衰,不在于祭祀之厚薄,而在于国君的道德修养状况和是否爱民.国君一旦不修身、不爱民,则必然"神怒民叛".此外,民本思想除了凸显政治和道德的关联外,还将道德修养与个人的命运相联系,体现了中国人文思想伦理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7.
“运筹惟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运筹方法是系统分析的主要量化基础,它是应用定量计算,模拟类比等方法使系统的规划和运用达到优化的科学。许多军事专家经过研究认为,在中国,真正把古代军事运筹思想引入军事领域的首当推孙子,把孙子尊为古代军事运筹思想的开山祖师是当之无愧的。尽管,人们对于《算经十书》中的《孙子算经》的作者究竟是不是孙子还存在意见分歧,然而,对于孙子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数学水平和丰富的运筹思想却是推崇备至,交口赞誉的。孙子在运筹帷幄,策划谋略,权衡利弊,预见胜负,选将任势,理兵料敌,筹算费用,保…  相似文献   

8.
吴明 《理论界》2006,(6):172-173
此文以《论语》文本为依据,首先论证了孔子思想中鬼神与天命观的不同一性,由此找出鬼神、天命与礼、仁的概念之对应关系。最终证明了孔子思想中关于现世关怀具有彼岸世界的依托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左传》军事思想简析黄朴民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春秋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既表现为《左传》、《国语》和老、孔等思想家对军事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论述,更体现为《孙子兵法》这部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兵学巨著的出现,它们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桐生 《学术研究》2015,(2):125-131
格言是上古哲人发表思想的重要文体。这些上古格言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和相对整齐的形式来讲述宇宙、历史、自然、社会、人生、军事、政治各方面的道理,堪称是上古时期的"子书"。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出现了三部与格言有关的子书:《老子》、《孙子》和《论语》。《老子》和《孙子》分别是商周以来史官格言、兵家格言的集大成者。《论语》中有一批格言式语录,这应该是七十子后学对孔子言论进行格言化改造的结果。进入战国以后,短小精炼的格言由于不能适应百家争鸣的需要而走向衰落,由"语"体发展而来的专题说理散文成为人们发表学术观点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军事史证明,战争依赖于经济条件,依赖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换句话说,战争高不开后勤,后勤制约着战争,后勤补给的保障程度决定了战争的规模、持续的时间、进程与结局。春秋时期的战争当然离不开这个规律。作为战略家思想象的孙子在总结春秋时期军事后勤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比较系统成熟的军事经济理论,因而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经济理论家。春秋时期军事后勤实践与理论夏、商两代虽发生过不少战争,但难以区分专职后勤部队,西周、春秋时期则产生了专职后勤部队。西周设有专管军事后勤的官吏,称道人、旅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李申判定“儒学是宗教”的若干论据提出质疑 ,认为孔子整理“六经”只是述而不作 ,“六经”中的上帝鬼神信仰并不是孔子及儒家的思想和行为基础 ;“六经”中《尚书》及《诗经》所涉及的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物 ,对于“天”的含义有不同理解 ,不能一概视为天命论 ,孟子和朱熹都将其中的“上帝”、“天命”阐述为人世间可观察理解的道理。将上帝鬼神作为“主宰一切、赏善罚恶”之根据的是墨家而不是儒家 ,儒家“以天为不明 ,以鬼为不神” ,对之作出否定。作者还进而论证了 :不能以是否相信上帝鬼神的存在作为区分宗教与非宗教的有效标准  相似文献   

13.
《孙子》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的一部兵书。过去,对《孙子》一书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它的军事辩证法。实际上,《孙子》一书的认识论思想也很突出,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仅对《孙子》书中的认识论作初步探讨。 (一) 《孙子》认识论体现在战争问题上,即它提出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主张。  相似文献   

14.
在两千五百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升起了两颗灿烂的明星:一个是儒家的“圣人”孔子,一个是兵家的“圣人”孙子。他们的思想光辉都不但照耀着中国本土,而且也照耀着世界的其他地方,尤其是东方。孙子的光辉甚至还越过阿拉伯大沙漠,照到中东,并越过大洋,照到西欧和北美。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除孔子之外,们我很难找到有第二个人能像孙子那样具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我们也很难找到有哪一部古典军事著作能像《孙子》那样受到如此普遍的重视。那么,它是怎样向国外传播并发挥其影响的呢? 要谈在国外的情况,首先得说日本,因为《孙子》传入日本最早,流传最广,影响也最大。 《孙子》传入日本,据山中鹿之助《日本兵术史考》(《兵法月报》正兵奇兵第一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兵书,所谓现存最古老其实非最古老,从军事思想发展史看,《孙子兵法》不过是我国自黄帝时代到春秋时期的早期兵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学术界对此多有共识,但迄今为止,有关前代兵家兵法对《孙子》影响的问题,至今尚无专文予以探讨,本文对此略陈浅见,诚祈学界师友多加教正。  相似文献   

16.
人们多把孙子当成伟大的军事家,其实,孙子只是一个军事理论家。《孙子兵法》是老子道家思想在军事上的体现。然而,孙子只懂军事,不懂政治,他没有把道家的哲学思想灵活地运用于政治,所以他最终只是一个军事理论家。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精品,如今已成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优秀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司马法》,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最近,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杨善群著的《孙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阐述这三部兵法的作者孙武、孙膑、司马穰苴的生平业绩和军事思想,取得了可喜收获。这里谨就该书在理论分析和材料考订上的成就,作一简要的评介。 孙子的军事思想,是《评传》论述的重点。作者把它分成“战争取胜的要素”、“军队的组织和建设”、“指导全局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特殊的战斗方法”、“军队的后勤”等六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评析,在每一项内容之下又分为若干论点。这样的剖析,充分展示了孙子军事思想博  相似文献   

18.
<正> 孔子提出的以祭祀为核心的鬼神思想,是在周人鬼神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之这就有必要先对周人的鬼神思想作一检讨。殷周时代,鬼神迷信风靡大地,隆盛至极。殷人以祭天炽著,一切佑命于天。文王伐黎,兵入殷境,纣王犹高枕于“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而无忧。周人则恪信“天命靡常”,除了祭天之外,更频频祭祀祖先神。金文《杜伯须》载文:“杜白作宝盨,  相似文献   

19.
上博楚简《鬼神之明》是否属于墨家作品? 这一问题近几年在学界引起了广泛讨论。《鬼神之明》的"鬼神"观念与《论语》、《墨子》相比较,在内涵上确有相同之处。但在鬼神是否能"为祸福"上,楚简《鬼神之明》之"鬼神又( 有) 所明,又( 有) 所不明"的观点与《墨子》截然不同。就楚简《鬼神之明》全篇思想主题而论,断定其为墨家文献有方凿圆枘之嫌。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的成败论,具体体现在对英雄人物功业成败分析、战争原因揭示,以及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汉朝和魏、蜀、吴兴亡的描写等方面。成败论的真谛在于,强调英雄人物自身品质、才能和个性条件的作用,汉末三国兴亡历史则是由政治演变、军事较量所决定的。注重法、术、势对劝业成败和国家兴亡的关键作用。而有关天命论的解释,只是其成败论的一层神秘外衣。成败论的主导倾向是唯物的,具有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和巨大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