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量词的锤炼     
本文从量词和中心词的搭配、同义量词,非同义量词的比较和选择,同一个量词的反复使用以及在使用量词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系统地论述了量词的锤炼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晶 《社科纵横》2005,20(6):244
本文通过对两部英汉小说及其译本中量词使用情况的系统对比分析,提出英语有着比较完备的量词系统,英汉量词的数量并不存在巨大差异,只是英语中集体量词丰富而汉语中个体量词丰富。同时由于数量表达方式不同,英语中量词出现的频率低于汉语。  相似文献   

3.
"人"具有量词属性,这从它符合量词的语法特征、可以构成复合量词、曾经出现于"数+人+名"式以及跨语言比较所具有的相似性等方面可证.通过历时考察,我们发现其量词用法在汉魏时期已基本形成,此后,变化不大,只是搭配对象的范围随社会发展而逐渐扩大.另外,我们还在量人个体量词这一背景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量词"人"具有搭配对象广泛、使用时间长久、出现格式固定和量人作用特殊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12):146-150
员、名、介、众、筹、夫和人是汉语中的专用量人个体量词。它们来源都与人有关,发展过程漫长,重叠式大多不发达,量人时基本能指明人物的身份地位特征,但在用法上都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历史上,这七个量词的使用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众、筹、夫量人一直少见,并最终被淘汰,而员、名、介和人则量人用法普遍、稳定,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样本调查,发现北京话在城区本地青年人中使用范围广,语言地位高,作为强势方言和权威语言普通话并存。影响本地青年人语言使用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的社会网络、北京市的普通话教学和普及模式。北京话和普通话有可能最终形成两种功能变体,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儿化是北京话最突出的方言特征之一。它反映了北京人的社会心理和语言民俗,具有名词化、小称、爱称、蔑称等作用,可以表达多种感情色彩。北京话儿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社会人文信息,仍需深入发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8.
"差点儿没VP"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时候,语音形式是不同的。本文讨论的是"差点儿"句式中同是表示否定的"差点儿VP"和Nn的不同。"差点儿VP"一般实指当前的叙述内容,其心理趋向是VP;Nn主要表达了叙述主体的动作和生理或心理的感受,是虚指的,其心理趋向是"没VP","没"并非赘余成分。  相似文献   

9.
三种15世纪朝鲜汉语教科书以其贴近当时汉语口语而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通过对其中新出现的量词和量词新用法发展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在更细致的层面上对汉语量词史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0.
《北京社会科学》2011,(4):100-112
<正>历史文化叶剑英成功解决北京摊贩问题张才良政府法制2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初,各项事业百端待举。时任北平市市长兼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的叶剑英,担负着城市接管、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安定社会秩序等工作,许多难题需要解决,摊贩问题便是其中的一个。据统计,北平大约有摊贩4.5万户到5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10%至15%。其成分复杂,行业繁多,隐患不少。1949年5月23日晚,叶剑英与时任北平市委书记的彭真主持召开了北平市摊贩代表座谈会。叶剑英把全市分成12个区设点,并提出三  相似文献   

11.
《语言自迩集》是一部反映清末北京方言口语词汇面貌特征的历史文献,其中英文注解与汉文注解并重,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北京口语里的特有词语、特有的读音或特殊含义。该书对研究清末北京口语词汇、北京方言词汇史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和北京语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测试和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明确细致的语音标准,必须对北京语音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讨论了北京语音的含义、北京语音和土音的界限;并依据北京语音实际对普通话语音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禅籍“突晓”、“标(摽)坟”、“磔索”和“飜欵(翻款)”是几则重要的方俗词。“突晓”本指黎明,引申为赶早,在禅籍中可泛指行脚,这一解释纠正了以往改字为训之误;“标(摽)坟”指清明节加土修坟、以竹杖悬纸钱而插之坟上等扫墓活动;“磔索”意谓奋张,是一个同义并行复合词;“款”本指罪犯的供词,禅籍“飜欵(翻款)”一词即翻供、翻案之义。  相似文献   

14.
光绪九年,清朝设立了顺天府备荒专用经费,此后,清政府不断加强对该项经费的解缴、使用的管理。这是中国社会救济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清末救灾救济思想和实践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清末北京话中才出现"干脆"一词,最初为形容词,经百余年的发展到现代已完成了从形容词到语气副词的语法化过程,"直接"这一语义特征和形容词作状语这一句法位置是其变化的主要条件。北京话语气副词"干脆"的意义和用法与普通话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城南古玩市场与北京文化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其文化底蕴丰厚 ,文化遗存众多。改革开放以来 ,北京域南出现了以潘家园、北京古玩城为代表的南城古玩市场。本文通过对南城古玩市场产生、发展的历程回顾 ,说明北京文化中心地位的优势及政府主管部门因势利导的工怍对市场形成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京话敬称代词“您”考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定量的方式考察了《儿女英雄传》、《语言自迩集》、《小额》等早期北京话作品中的第二人称表敬形式,认为表敬代词"您"应是从"你老"发展而来,但并非直接由"你老"(nǐlǎo)脱落元音而成。它先在《儿女英雄传》中以非自由语素的形式存在于"ni-na"(你那)中,到了《语言自迩集》中才独立地充当句子成分,取得第二人称敬称代词的地位并拥有了新的汉字形式"您"。整个过程可概括为:你老(nǐlǎo)>你/您纳(ni-na)>您(nín)。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您"的一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8.
试论《说文解字》所收方言词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列过 《唐都学刊》2001,17(3):100-103
许慎《说文解字》中标明的158个方言词语,其在区域上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相对集中,二是以汝南为中心扇状分布。文章对其形成原因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田恬 《社会工作》2008,(4):55-57
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对北京华奥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16例个案访谈,揭示了部分北京流动儿童对北京的评价和看法,以及相应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对于北京的评价整体上是积极的,影响此评价的微观因素包括同伴、家庭、学校等方面,而这些根源于宏观环境。为改善流动儿童的生活和受教育状况,从学校社会工作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6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流动人口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速度趋缓,居所和职业的稳定性在提高。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这一规律,通过产业调整和布局引导人口流动,重构人口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