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世界由男人和女人组成,世界的故事就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爱情。然而,爱情既是撩人的风,使人舒服甜蜜;又是冰包的火,使人苦恼心痛。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通过梅吉和拉尔夫的情爱故事向世人揭示了世界上最令人心醉和最令人心碎的东西——爱情。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严歌苓十分擅长描写"错位"爱情。其早期中篇《倒淌河》《我不是精灵》及近作《你触碰了我》中的"错位"爱情,在有限的篇幅中,本能与根性,神性与凡性,以及感情与理智的对立冲突,呈露着人性最根底因素的复杂纠葛,就爱情主题内涵的挖掘而论堪称佳作。  相似文献   

3.
纵观新时期文学,新写实小说、新都市小说中爱情主题的沉浮与流变,在探究爱情理想化、爱情市俗化、爱情商业化的转变过程中,作为爱情主体的人,在生存环境的夹缝中是怎样从对爱情的信仰,到对爱情的无奈,以至于爱情的被销蚀,探索人性嬗变的过程与实质,企盼与呼唤洗涤人类灵魂,提升人性精神的情爱在新世纪的文学中诞生。  相似文献   

4.
爱情和婚姻是哈代小说最喜欢叙述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对爱情、婚姻生活等的细致描绘,哈代着力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社会环境对人的压力,以及人性本身的善良与软弱。在短篇小说中,这一主题依然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在这些故事中,最能打动人的是小人物和他们缠绵悱恻的爱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爱情很难走向完满的结局,而正是由于这种不完美,她们的命运才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同情。本文就哈代代表性短篇小说中人物的爱情故事给予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老饿 《北京纪事》2014,(6):98-100
“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相似文献   

6.
郑人篇     
小郑听说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就是爱情。小郑起了个大早,决定去寻找爱情。可是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呢?邻居小齐是个有爱情的人,她打开匣子,把自己珍藏的爱情拿出来。小郑一看,原来是一双水晶鞋——晶莹剔透,光芒四射,巧夺天工,大小合适。  相似文献   

7.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作者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作品。简·奥斯丁在其小说创作中着力描绘了她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和婚姻。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选择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故事,简单是因为小说只涉及了一个主题——爱情与婚姻;复杂是因为小说围绕着这个简单的主题刻画了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向读者展现了丰富的人类情感。本文旨在在赏析《傲慢与偏见》作品的同时,结合简·奥斯丁的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个人生活经历来分析简·奥斯丁所持有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文学最重要的意象与主题之一,也是文学的永恒魅力所在。爱情文学和文学中的爱情描写在本能与人性、人性与神性的交叉地带,真实细腻地呈现了人类可能具有的性与爱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心理、社会元素纠葛冲突的状态,进而思考人类自然层面和精神层面可能具有的关联方式和跃迁潜能,因此,在塑造人性、创造人们对可能生活的想象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心灵的原色     
一条光线从空气折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但它还是原来那条光线。假设心灵也能折射……——题记心灵是人最美的东西,最能体现出人美的也只有心灵美!可它究竟是什么颜色?没有人探索过这个问题,只知道它是最自然最纯洁的色泽!因为它是心灵的原色。  相似文献   

10.
从白先勇以爱情为叙事主线的短篇小说中可提炼出一个基本的爱情模式:爱上———失去———毁灭。本文通过对这三个环节的分析和对爱情模式的整体把握得出结论:表现人性对爱与美的执着追求是白先勇爱情叙事中更为重要的主题,也是作者礼赞的感情观。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传奇剧具有明显的基督教意识。主要体现为对天命的认可、受难意识的强调.以及宽恕、仁慈、和解等爱的品质的推崇。但莎士比亚绝不是简单地重构基督教圣经,向人们描绘一个神的国度,而只是借用基督教意象表达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蔡楠是新"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是当代小小说创作中最具实力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对主题的挖掘是非常广泛深刻的。在他的作品中有对白洋淀的讴歌和眷恋,其中包括对历史人物的赞颂,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也表现家乡人的美好品质;更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他的作品中有对人生的探寻与谛视,其中包括对梦想的追求与失落,对爱情的渴望与期盼。在他的作品中更有对人性异化的揭示,其中包括对自我的裂变的揭示,对人性的拷问。蔡楠作品在主题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进行了不懈的追寻,充满无限的张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对宗教经典十分熟悉的学者型作家,许地山在他的小说里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宗教意象,他的作品中艺术与宗教可说是互相缠绕、互相融合、密不可分.他既不用爱与美的理想来解释人生,也不用苦闷和悲哀来总结人生,而是以宗教思想为核心来探讨人生,并借作品抒发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无论是他的人生态度还是他的作品,都体现了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三者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的作品素以结构严谨、宏大辉煌、富有哲理性而著称。有人认为他的作品英雄性因素占主要成份,但贝多芬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作品也有博爱光亮的一面。《庄严弥撒曲》就是反映和表现了这方面内容。本文试图从分析作品的创作思想入手,给读者留下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贝多芬。  相似文献   

15.
柴可夫斯基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感情的爱国者 ,一生从事音乐创作 ,他把俄罗斯民间曲调作为创作素材 ,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 ,风格独特。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小品《四季》以春、夏、秋、冬为背景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 ,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16.
浅谈声乐教师应具有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除了要具有歌唱演员的专业技巧和专业素质外,还要具备其他基本素质。如丰富的文学、科学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钢琴伴奏能力,同时还要关心学和热爱学生。  相似文献   

17.
火的洗礼,灵的颂歌——评劳伦斯诗歌中“火”的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伦斯的诗歌创作是他一生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通读他的诗歌,会发现"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火"体现了劳伦斯对爱情的理解,表达了最美丽、最智慧的人性,而且代表了摧毁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力量。旨在通过对"火"的意象的分析,探讨劳伦斯作品的主题与劳伦斯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8.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作品中最著名的小说。在这本小说里,劳伦斯从一切对人物精神感情和心灵上的影响方面落墨,着重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层强烈的感情。本文从母亲与儿子的畸形爱恋关系这一点去探索小说表明的主题:资本主义工业化如何摧残人的自然本性,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9.
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论徐訏小说的理想女性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20.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由于生长在一个被疾病和死亡的阴影笼罩的家庭,他的心中一直充满对死的恐惧,同时他还被孤独感压迫着。内心极度苦闷的他渴望通过女性和爱情来获得抚慰,但结果发现女性非但不能抚慰男性反而常常伤害他们,摧残他们。在大量的作品里,蒙克表现了死亡、孤独对自己的压迫以及自己对死亡和孤独的抗拒。他还在作品里表现女性对男性的诱惑和伤害以及自己想拒绝诱惑而不能的复杂情感。蒙克作品里所表现的这些灵肉搏斗不但反映了他个人心灵的苦难,也反映了人类灵魂深处永恒的苦难、永恒的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