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一首古老的歌。在旧社会读过书的人大都很熟悉;解放后,由于吴伯箫同志的散文《菜园小记》引用了它,而这篇散文又一直选作初中课文,所以一代代中学生都能背诵它。它的思想内容不难理解,所以历来都无疑议。然而近来有一篇专门论述它的文章却得出了与其实际恰恰相反的评价。同时对孔子、孟子、屈原对它的态度也做了错误的解说。今做以下探讨和辨析,以免以讹传讹,贻误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及其他古代文学爱好者。这是一首楚歌。  相似文献   

2.
蔡靖泉先生大作《楚文化流变史》两年前就拜读过了,当时就想写点读后收获,但笔者由于身体上工作上的种种原因,一时难以坐下来,故迟迟未能动笔。这次又重新拜读了一遍,觉得真乃“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收获不小,决心写点读后感,作为研习楚史楚文化的一点心得。楚史与楚文化研究,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说它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因为作为一个国家实体及其创立者和广大创造了楚史与楚文化的人民群众,本来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为各种古籍所记载;尤其是西汉史家司马迁专撰《楚世家》及其在《史记》中其他有关楚人楚文化…  相似文献   

3.
试论《沧浪之水》及其接受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真的《沧浪之水》一经面世,就以不同的方式受到了评论界的积极肯定,我以为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且我认为,这其中所包含的商业化的炒作意图并不特别重要,看得出来评论家们的高度赞扬,更主要地是出自一种由衷的兴奋。雷达先生说:“《沧浪之水》深刻地写出了权力和金钱对精神价值的败坏,有一种道破天机的意味。”(见《沧浪之水》封底)这“道破天机”一词现在已经脍炙人口,尽管我个人对此尚有不  相似文献   

4.
五溪悬棺葬的楚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悬棺葬这一古老葬俗,研究者普遍认为它是古濮越文化的反映。本文在对五溪悬棺葬进行探讨后,发现其中的楚文化意蕴,即灵魂回归意识和对凤的崇拜,并从象征的层面分析了五溪人认同悬棺葬这一古老葬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西北高原上的青海,总是隐含著让人惊奇的神秘──雪山、草原、大漠、旷野,用一份粗犷和深遂吸引著人们的视线;然而,真正使人惊叹的却是那蕴藏丰富的能源,尤其是有黑金之誉的石油和未来最富推广使用潜力的天然气,它们成为青海腾飞强健的翅膀。 丰富的省油、天然气资源是青海发展的一大优势,它不仅直接推动了青海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成为撬动西部开发的有力支点 青海,拥有7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在这片古老的士地上,留下了远古时代不朽的记忆,镌刻著前人耕耘的足迹。而矿藏,便是这些古老记忆的标签,携著尘封的记忆从千百万年前…  相似文献   

6.
楚史与楚文化研究,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说它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因为作为一个国家实体及其创立者和广大创造了楚史与楚文化的人民群众,本来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为各种古籍所记载。尤其是西汉史家司马迁专撰《楚世家》及其在《史记》中其他有关楚人楚文化著述,对楚史楚文化就已作了系统的考察与研究,不失为最早的有关楚史楚文化的记载与研究的传世专著。说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因为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后,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不断问世,人们遵照王国维先生倡导的“二重证据法”,文献、考古发掘资料…  相似文献   

7.
湘楚文化是湖南古老的地域文化之源,湘西的古湘楚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底蕴尤其厚重。湘西的湘楚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现当代湖南文学的发展,甚至对文学湘军的形成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屈原精神与楚文化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文化的根在何处?我们首先应找到代表人物,自然,屈原是最佳人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屈原是楚国之魂,更是楚文化之魂。屈原早已化为大海的一滴水,我们要找回的自然是屈原精神。然而,什么是屈原精神呢?这问题貌似简单,其实却相当复杂,历史上对屈原精神的内涵,曾有过很多解说,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9.
我不是一个宿命论者。我历来不相信人的命运是由自己以外的某种冥冥之力在安排著的说法。但我有40多年的生活,又确实是在一种我无法与之抗衡的某种力量安排之下,与一个地图上本来没有的名字打上了感情的死结,一生都在。L甘情愿地为她流汗流汨、受苦受累,没有要求地追随著她、热爱著她、最後还要从属於她。她就是克拉玛依。我既没去过克拉玛依,也没人交给我为克拉玛依的任务,我鬼使神差地上了这条船,而且一上去就下不来我知道克拉玛依是在1956年,或许还要晚些,记不清了。那时我在中央建筑工程部文工团当创作员。有一天看材料看到了…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沧浪之水》讲述的是一个“组织部又来了个年轻人”的故事,是对这一主题的续写和改编,也是对“年轻人”和“人”的又一次重新想象。同时,《沧浪之水》是在“新写实”之后现实主义创作的又一次尝试,它在再一次充分地释放现实主义能量的同时,也同样受到了这一写作方式的限制。这一限制既体现在小说的创作当中,也体现在批评家的批评文本里。  相似文献   

11.
四部道教经典展示了道教神仙世界的动态图景,在此之上建立了道教的环境伦理学。第一部经典是《道德经》和两个最古老的注释;第二部是陶弘景所著的《真灵位业图》;第三部是由长春真人所著的诗集,名为《磻溪集》;第四部是全真教的《太上玄门早晚坛功课经》,它代表了道教对于自然界的生态学态度。道教思想不仅与环境伦理学的精神一致,还可以对其实施作出具体贡献。  相似文献   

12.
楚文化在南阳的积淀非常丰厚,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南阳汉画像的构图、题材、风格、线条等各方面。南阳汉画像保留了楚人的原始宗教思维形式,缺少了北方文化的周礼约束,其艺术表现形式更为大胆、自由。本文通过对楚文化对南阳汉画像艺术形式的影响进行研究,指出文化传承是其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可为现代艺术创作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民间歌谣是以方言为载体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保留了鲜明的地方方言特色。粤语的民间歌谣可以为粤方言研究以及广府文化研究提供宝贵的材料。从一些较为古老的民谣之中,我们还可以找到方言和文化的历史痕迹,这对于研究方言以及文化的演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民谣应该妥善保存并整理。  相似文献   

14.
《沧浪诗话》非严羽所编——《沧浪诗话》成书问题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沧浪诗话》无论是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还是在中国美学史上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其所提出的理论对于后来时代的诗学理论及诗歌创作都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这部著作还被认为是诗话从以资闲谈的笔记体著作走向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严肃理论著作的标志,被视为宋代诗话的集大成之作,是诗话发展史的一个高峰。《沧浪诗话》是严羽生前亲自编定的一部完整的诗话著作,这乃是学术界的定论,从来没有引起过人们的怀疑。但笔者经考证认为,《沧浪诗话》并非严羽所编。《诗辩》等五篇原本并不是一部诗话,而只是一些单篇的著作,这些著作由严羽的再传弟子元人黄清老汇集在一起,到明代正德年间才被胡冠以《沧浪诗话》之名,而其定名为《沧浪诗话》则是在明末。由于《诗辩》等五篇原本并不是一部诗话著作,所以学术界关于《沧浪诗话》在诗话发展史上地位的论断乃至整个诗话发展史就有重新认识之必要。由于通行本《沧浪诗话》的文本为元人所辑,故其文本价值就要重新认识,由文本差异所引出的对于该书的理解及评价的歧异也有重新认识之必要  相似文献   

15.
今晚是除夕夜,我特地把这小巧的报时钟调校好,放在桌上。十二时整,它以浑厚的男声报时了:“现在是子夜十二时整。”话音一落,维多利亚港的船舶争相拉起长长的汽笛。这是迎新的汽笛,九九年从这一刻开始了。望青桌【二的报时钟,我深深怀念起一个人来。他是当年我任教的大学的老校侵,他和我、和香港特区有过一个约会,他说一定要来看看回踢後的香港。可是他没有来践的,他水远也不会来践的了。他走了,这钟正是他的遗物。乡想起来,我之怀念他,其实不仅因为他没来践约,还因为他是一个卓尔不)、L、备受爱戴,但身上又带著悲剧色彩的…  相似文献   

16.
“透彻”一词具备丰富的诗学意义,在严羽《沧浪诗话》中,它具有诗歌表意之明晰深刻、妙悟后之境界,以及盛唐诗境之特点三层含义。严羽在“妙悟”“兴趣”等概念之外,更借助“透彻”,将形而下的诗歌修习与形而上的诗歌悟解绾合起来,使其诗学更牢固地立足于“吟咏情性”与盛唐气象之上。通过对“透彻”这一语词的内涵及演变进行考察,能对严羽的相关诗学概念和诗论体系有更新的审视,同时也可以看出“透彻”同中国古典诗歌本质与诗人学诗工夫论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楚文化是在江汉地区诞生和长成的,因此,人们考察它的渊源,容易把目光专注在江汉之间,由近及远,一步一步往上推去。第一步推到石家河文化,第二步推到屈家岭文化,第三步推到大溪文化,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觉得似乎可以把它们串成一个连续的发展系列,便以为找到楚文化的主源,甚至穷尽楚文化的源头了。 其实,到现在为止,由于线索的模糊,证据的薄弱,还很难说楚文化是在石家河文化或屈家岭文化的母腹里孕育成形的,也很难说屈家岭文化是从大溪文化脱胎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荆墨 《社区》2011,(17):11-11
惊闻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在4月7日驾鹤西去.除了震惊和悲痛外,还让我想到了多年前读的《我与鲁迅七十年》。一生从事物理学专业的周海婴.写历史时挤去了水分,浓缩的真实令人边读边想。现在,我又一次重读本书,走进周海婴的心灵世界.想竭尽还原真实的鲁迅父子形象。  相似文献   

19.
聆听西藏,一片纯美的天籁之音,那是雪山空灵的回响,那是飞鸟掠过的轻呜,那是清泉潺潺的低吟;凝望西藏,一派洁白的圣灵之地,那里有雪莲的晶莹,那里有雪山的苍茫,更有哈达的飞扬。 这是一片宁静而古老的土地,隐匿在雪白的世界里,吐露著自己的芬芳。她遥望着世界,世界也遥望著她。这遥望的距离却又是如此迫近,只是因为她的封闭落後而被定格。 1953年,广播电视事业开始在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创建,从此,西藏走近了世界,世界也走近了西藏。西藏人民切切实实把握住了时代的脉博与心跳,现代化的气息如此真切地奔涌而来,古老的…  相似文献   

20.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我国美学史上一颗闪耀着异彩的明珠.李泽厚这样评价它:“如果说,钟嵘《诗品》和《文心雕龙》还是与文艺理论混合在一起的美学;那么,司空图《诗品》和《沧浪诗话》就是更为纯粹的美学了.如果说,就文学理论的全面分析研究说,《文心》胜过《沧浪》;那么,就审美特征的把握说,后者却超过前者.”对“审美特征的把握”显然包括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妙悟说.中国古代美学对艺术的深刻悟性,使它达到了很高水平,但重领悟不重分析、重实用不重纯理论的特性又阻碍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严羽的妙语说与克罗齐的直觉说的比较,试图对《沧浪》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有所阐发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