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日湖北(理论)》2000,(1)
在中国,有两大民间故事村,其中率先走向世界的便是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的伍家沟故事村。伍家沟北临汉水,南傍武当山,村落的最大特点是房舍分散,极少有大的群落,全村223户,分为17个居民点。这些居民点少则仅有一两户,多则十几、几十户,星罗棋布地散落在9条山沟里。伍家沟之所以成为民间故事村,就在于村里的人从五、六岁的小孩至七、八十岁的老人,几乎人人都会讲故事。一年四季,农忙农闲,讲故事的活动从不间断。春天的田间地头、夏日的河边树下、秋季的稻场路旁、冬天的火塘墙根,随处可见讲故事、听故事的人群,三人一堆,五人一簇,构成了伍家沟所特有的文化景观。在中国农村,民间风俗异彩纷呈,地域不同,风俗就不同,甚至在同一 相似文献
2.
3.
刘守华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1993年3月,以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刘守华和日本民俗学会会长野村纯一为首的中日民间文学考察团前往伍家沟村考察。1994年10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聘专家力。藤千代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部主任刘晔原组成的考察团又赴伍家沟村访问并采录故事。1995年1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协作,拍摄了一部关于伍家沟村的专题记录片,向世界各国发行。湖北丹江口市政府及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于1995年给伍家沟命名为"民间故事村",决定对其特殊文化生态给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王丹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1):82-87
精怪观念与精怪故事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它根脉悠远,延绵流长,而今依然为民众所乐道和盛传,而且更加异彩纷呈。着眼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连的精怪故事,笔者运用民间故事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以母题为切入点,紧密结合地方文化传统,对其进行解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2)
最近,我们到德惠县达家沟公社六家子大队开展教育革命,在学习贫下中农办黑板报的过程中,收集了他们创作的板报诗歌,这里选录了其中的几首。这些板报诗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它反映了广大贫下中农认真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和革命理论;反映了“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反映了新生事物的茁壮成长;反映了民兵加强战备、苦练杀敌本领等。这些诗的作者都是社员,他们既没上过大学,也没受过专门训练。但是,由于他们对毛主席和党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有高度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切身经历了战天斗地的火热生活,所以他们获得了诗歌创作的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如《老队长》一诗中的“轨鞡脚,铜烟袋,庄稼把式好气派”两句,就是社员李治敏通过对本大队几个始终保持贫下中农本色,拒腐蚀、永不沾的老队长的形象概括而成的诗句。这些诗生动朴实,亲切感人,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它似投枪、匕首,锋快有力,直刺林彪一伙的黑心,表达了广大贫下中农保卫无产阶级专政的决心和力量。你听:“喝令‘天才’与‘天马’,睁眼看看大老粗,粗手紧握秀才笔,笔下檄文如箭出。箭箭射中贼心窝,劳动群众不容污!”批判得何等强烈!时代变了,被颠倒的历史要颠倒过来!板报诗歌就是要长无产阶级的志气,灭资产阶级的威风,给林彪一伙当头一棒,为工农兵当家做主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大喊大叫,及时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成为无产阶级手中团结教育人民、打击消灭敌人、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的有力武器,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斗争中充分发挥战斗作用。这些诗歌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实生动。他们用“锅盖长在锅沿上”,描写解放前劳动人民无米下锅的悲惨生活;用“车行千里不掉辙”来反映贫下中农坚定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决心。板报诗歌的这些特点,是适合现实斗争需要的。粗手握起文笔来,一代诗风我们开。达家沟公社社员群众创作的板报诗歌,不仅是进行思想政治路线教育的好教材,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文化革命的史册上,具有新的意义。它说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劳动人民不仅在政治上翻了身做了主人,而且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在文化上,又极大地焕发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成了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主人,文化领域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始。我们深信,板报诗歌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反修防修的伟大斗争中,板报诗歌一定会象烂漫的山花,开遍祖国的广大城乡。 相似文献
6.
7.
8.
《中华儿女(海外版)》2013,(4):39-39
写生是一个画家经常持守的本分,是亲近自然、体验生命、锤炼画艺的最佳方式,是画家用画笔和心灵直接触摸生命本源的有效途径。可以说,没有写生这种方式就没有绘画艺术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马玉振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8,(3)
在伟大整风运动的胜利的肥沃土壤上,总路线象春风一样吹开了社会主义万紫千红的花,我们的祖国已在社会主义的原野上,向着共产主义迈进,在这样剧烈变革的形势下,学校教育为了适应和推进这种大跃进的形势,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共产主义的创造者,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学大革命,作为研究“人学”的中文系,必须彻底改变脱离实际,厚古薄今,资产阶级学究式的研究,使每个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文学的人,首先是社会主义创造的亲身参加者,所以我们必须下厂下乡投入火热的现 相似文献
12.
13.
15.
俞智先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蒙黑龙江省民间文学研究会的热情邀请,今年初秋由辽宁大学和省民研会十一名师生组成的《中国满族文学史》编写组采风队,登上北去的列车,纵贯广袤富饶的松辽平原,奔向宁安古城。渤海古国话红罗长河泱莽抱孤城, 河渚苍苍牧马鸣。旌旗晓连鸡岭色, 风涛惊走雁沙声。近边亭障千年迹, 出塞星霜万里情。爵戍自阑军国计, 敢将筋力怨长征。 相似文献
17.
写诗、签名、发手机短信……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对智障人来说,并不容易。让人欣喜的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碘街道紫荆社区阳光家园的“孩子”们做到了。北仑区新禊街道紫荆社区“阳光家园”共接收17名智障人士,平均年龄为21岁。 相似文献